文章來源:本報 作者: 一聞 發布時間: 2010年7月14日

將穀物加工成液態飲料,其營養更容易被吸收。但願代餐飲料這個新興產業能夠為大家提供安全、便捷的營養膳食。圖為玉米汁等各種代餐飲料展示。在以「穀物飲料——可以喝的中式快餐」為主題的「2010中國代餐飲料產業論壇」上,「穀物」、「飲料」、「中式」、「快餐」,這幾個看似不同的話題,被有機聯繫起來,將代餐飲料這個新興話題研討得淋漓盡致。此次論壇由中國飲料工業協會主辦,並得到了美國乳品出口協會的支持。論壇上,飲料行業、食品標準法規、食品營養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業界代表齊聚廈門,就代餐飲料行業發展、國際穀物飲料市場、原料及產品質量安全、中國居民營養、穀物飲料等代餐飲料的加工技術優化等話題進行了交流和互動。起點高前景看好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理事長趙亞利指出,隨著《飲料通則》的發布實施,穀物飲料這一曾經朦朧的概念已逐漸融入當今中式快餐的理念。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便捷地「補救」健康所需要的營養,成了食品行業的一道新課題,而中國人對喫穀物的健康追求讓穀物飲料成為理想的選擇之一,加之都市年輕人將五穀作為時尚的追捧,穀物飲料成為消費者快捷、方便的「以喝代喫」的中國式的快餐。正如中國營養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翟鳳英所說,穀物飲料是「平衡膳食寶塔」紮根的塔基。穀物飲料行業將在「高起點」啟程,為了讓穀物飲料從補餐走向代餐,在起步時對生產和市場加以規範引導,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組織起草的穀物飲料標準正在制定,並努力從讓消費者信賴的角度,制定出高水平的標準。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翟鳳英在論壇上做了「中國居民營養指導與穀物營養」的報告,她在會上對中國居民營養膳食寶塔以及10條指導原則進行了詳細說明。居民每天應該喫250~400g的穀物,其中要有50~100g的雜糧、粗糧等觀點,對穀物飲料產品的存在提供了理論依據,從這個角度出發,應該鼓勵發展穀物飲料。專家表示,我國在發展穀物雜糧深加工方面具有資源優勢,我國穀物雜糧品種豐富,也是穀物雜糧主要生產國,穀子、黍稷、蕎麥、高粱等產量均居世界前列,薏米、黑米等小雜糧也有廣泛種植。從促進「三農」發展、資源優勢和促進食品工業發展等方面來看,穀物飲料加工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以穀物飲料為主的代餐飲料,其主要原料為農產品,在提供全新的中式快餐、補餐產品的同時,又為五穀雜糧的深加工尋得一條出路,有利於農村、農民增收,帶動農產品深加工的又一途徑。惠爾康集團有限公司作為穀物飲料發展的先行者,積累了豐富的產品研發、市場推廣和生產經驗,在論壇上介紹了關於穀物早餐的市場研究。集團總裁葉爭鳴還表示,五穀雜糧是最適閤中國人的膳食,中國的資源、人口結構及中國人的膳食營養需求,都需要大力發展五穀雜糧產業。不過代餐飲料發展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目前面臨政策、質量、原料、技術,企業參與度不足等五道門檻。相信在行業的共同努力和攻關下,穀物飲料這一起步階段的產品會成為受消費者喜歡的補餐代餐新選擇。技術難點待攻克我國穀物飲料的發展尚處在起步階段,穀物飲料加工的主要技術難點在於原料前處理、殺菌、穩定性控制等方面的技術。來自美國乳品出口協會的Atapattu博士、美國舒萊公司經理楊婕,以及科寧化學品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經理孟臘平,分別就乳清蛋白、大豆蛋白及功能性配料植物甾醇在食品中應用的重要性、正確使用方法與技術問題以及國外企業的代餐食品飲料應用開發案例做了很好的分析。這為代餐飲料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配料選擇。上海本優機械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郭文彬重點介紹了蒸汽噴射液化技術,這有助於進一步提高產品中穀物成分含量、強化複合營養、提高生產的自動化水平,以便消費者更易接受「喝」穀物的理念。而上海伊本輕工機械有限公司的塗順明教授(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則對代餐飲料殺菌的特點和殺菌理論做了詳細分析。為了幫助飲料企業更好地解決產品穩定性問題,北京大學現代食品科學研究中心副祕書長張冬柏博士從穀物中澱粉性能及穩定性角度分析,提供給企業控制穀物飲料穩定性的很多實用技術。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欒廣忠教授則重點介紹了發酵和發芽等生物技術在代餐飲料中的應用,為企業的新品開發提供了新的方向。此外,日本四國化工機株式會社、德國海思亞包裝機械有限公司分別介紹了適合代餐飲料生產的無菌灌裝技術和設備。確保安全是關鍵目前,食品安全受到普遍關注,這在新興的代餐飲料產業也不例外。論壇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研究所副所長王竹天,就食品安全法中食品添加劑的重要條款、食品添加劑標準概況、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基礎標準清理等備受關注的話題進行論述。他還特彆強調,企業要關注食品添加劑相關標準,可以在標準發布之前發表意見,也可以通過飲料協會進行溝通。欒廣忠教授則指出,重視食品安全問題,還要重視原料本身的特性,在糧食深加工產品中,真菌毒素的安全性問題要引起業者的足夠重視。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