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被暴卻覺得有理的壹讀君 | 彤 子

  最近,杭州一女童模被成年女性踢踹的視頻引起了網友公憤。

  商家對此作出迴應:踢人者是女童的親媽。

  親媽爲什麼要大庭廣衆忽然踢孩子?商家接受採訪時表示:“妞妞工作很繁重,當時有點累了,工作時不太配合,於是媽媽有些着急,就......”

  對此,杭州市婦聯法律援助律師表示,該踢踹行爲有可能涉嫌家庭暴力。

  有網友感嘆:這就是涉嫌家暴了啊,那我爸媽小時候打我簡直就是謀殺了......

  然後這位網友就被反家暴的網友們各種網暴了。所以今天,壹讀君想和大家聊一聊家庭暴力。

  沉默的家庭暴力受害者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爲女性是家暴的主要受害羣體,並給予她們很多關注,後來一羣男性表示自己也會被家暴。唯有一個羣體從不自己發生,他們就是智力、身體尚未發育健全,不會舉證、不會報案、不知法律爲何物的兒童羣體。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發現,對兒童施加暴力的人,26%居然是父母。中國有句古話“虎毒不食子”,所以在中國,這個數據就變成了有七成親生父母對兒童施暴......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曾對2008年~2012年媒體報道的429件未成年人家暴案件進行了調研,發現針對兒童家庭暴力的“主力軍”通常是親生父母。結果顯示:85.31%是父母施暴(生父生母75.52%,繼父母或養父母9.79%),10.46%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它家庭成員。

  難怪那麼多人都痛恨家庭暴力,畢竟現在的成年人兒時或多或少、或輕或重都捱過家長打。

  但家庭暴力只有“打”嗎?

  內容豐富的家庭暴力

  由於兒童心智到身體都沒有發育健全,他們遭受家庭暴力的情況更特殊,形式也更豐富。國際上針對兒童家暴的權威界定有兩個:

  1. 世界衛生組織防止虐待兒童協會(Against Child Abuse)給出的定義:

  各種形式的軀體或精神折磨、性虐待、漠視、商業或其它方面的剝削,導致兒童的健康、生存、發展以及尊嚴受到實際或潛在的傷害。

  2.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19條第一款內容:

  任何形式的身心摧殘、傷害或凌辱,忽視及照料不周,虐待或剝削,包括性侵害。

  根據上述定義,有學者將兒童家庭暴力的類型概括爲以下六種:

  軀體暴力

  主要手段包括毆打、腳踢、殘害、捆綁、限制人身自由、抓、咬、掐、燙、燒和使其窒息等。

  言語暴力

  對兒童諷刺、嘲笑、挖苦、訓斥、辱罵、恐嚇或歧視;對子女極端的漠視和冷淡;過多幹涉甚至綁架未成年子女的思想,使其屈服於家長的意志。

  性暴力

  與兒童發生性關係、觸碰兒童性器官、給兒童看色情圖片或電影,強迫兒童賣淫或參與淫穢活動。

  精神暴力

  經常讓嬰幼兒獨自在家;不帶患重大疾病兒童就醫;忽略對孩子身體的照顧和護理;不提供兒童必要的食物、衣物、醫療及住宿條件。

  剝削壓榨

  兒童剝削指強迫兒童充當廉價勞動力,從事乞討、賣淫活動,甚至充當犯罪分子的助手,一切兒童剝削行爲均涉嫌違法。

  間接家庭暴力

  即使沒有打過孩子的人,也可能對孩子施加過間接家暴,因爲讓孩子目睹對其他家庭成員施暴過程也算是一種暴力侵害。

  那些“護犢子專業戶”最擅長:間接家庭暴力

  間接暴力和精神暴力一樣,能直接摧殘兒童的幼小心靈,使兒童長大成人後產生變態、畸形的心理。所以常年家暴,養出來的不是孩子,而是仇人,更有甚者還能養出怪物......

  那麼今天故事的主角妞妞,從事的非廉價工作算不算被剝削呢?

  有網友上傳

  疑似妞妞被其母用衣架“監工”視頻

  無論報酬高低,從妞妞消極怠工的“工作態度”,以及網絡上“創下過一天拍119件衣服記錄”的業績看,被強迫工作的“剝削式家暴”是沒跑了(妞妞媽媽爲了達到強迫工作的剝削目的,還搭配了輕微的軀體暴力)。

  站着說話不腰疼的壹讀君,想對妞妞媽媽說:您這麼“勤快”,早晚會後悔的。

  家暴後的孩子會怎樣?

  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表明,童年時期的受暴經歷,與成年後的心理不健康可能有因果關係。另有一些縱向研究發現,幼年遭受家暴的人,成年後更可能具有暴力傾向。

  以網友最看不過去的軀體暴力爲例,有研究發現,經常受到軀體暴力的兒童,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不服從父母,甚至發展出更惡劣的攻擊行爲。

  經常被打的12歲男孩弒母

  經常遭受軀體暴力還會導致精神和情緒不佳,焦慮加重,得抑鬱症,從此變得懦弱自卑。

  任何有腦子的動物,長期精神緊張、壓抑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精神問題。心理學家Seligman和Maier曾把狗關進籠子,在鈴聲響起時,對狗籠通電,無法離開通電牢籠的狗非常痛苦絕望,多次試驗後,實驗者把籠門打開,然後他們發現,鈴聲響起時,狗不但不會離開籠子,還會在電擊沒開始時就原地躺下,痛苦的哀嚎、顫抖。

  家庭暴力就像通電的狗籠,令人痛苦,又無法離開,使遭受暴力的人變成懦弱自卑的人,這種情況即使是成年人也經受不住。

  懦弱自卑代表人物《權利的遊戲》中的席恩

  家是人類的避風港,童年是人類最脆弱的時期,當最脆弱的時期遭遇不安全的避風港,人類會變成什麼樣子?壹讀君認爲,兒童被家暴最糟糕的情況就是變成時而自卑時而暴力的“精分”,且爲不穩定的自由切換狀態。

  “精分”代表人物《指環王》中的咕嚕

  家暴的危害,大家都明白,但很多家長面對“皮到沒有邊際”的熊孩子,也十分絕望:不能打、不能罵、不能漠視,家長還能做什麼?

  孩子應該怎麼管?

  曾經有位兒童教育專家曾經說:“不能把打孩子和虐待孩子混爲一談。”然後他被罵得很慘,甚至刪了微博,今天壹讀君也斗膽聊聊這個話題,招招罵。

  關於頻率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前面所有關於家暴的實驗都是建立在“經常”的基礎上的。人生本就充滿各種痛苦、挫折, 經歷痛苦、挫折不是壞事,過度經歷這些負面事件纔會導致心理問題。

  關於原因

  2010年8月,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發布的《中國親子關係現狀報告》中指出,約七成家庭的父母曾對子女實施暴力,原因主要有4個方面:

  A. 撒謊

  B. 不服從父母命令

  C. 不懂禮節

  D. 成績不理想

  說句良心話,這四種原因都不值得動手打孩子。

  但是!在孩子自己作死(玩跳樓、上吊、割腕等“遊戲”),嚴重干擾、侵犯他人利益,不遵守社會規範時,訓斥甚至毆打一下,有助於維護世界和平,更有助於保護孩子。畢竟孩子一直皮下去,總有一天會被人教訓,而那個人下手輕重,就不是各位家長能控制的了。

  一味縱容也算是一種慢性家暴吧......

  關於善後

  中國家長打孩子有個特點:打完就完了,活像是一種緩解壓力的運動。

  打這個行爲其實是引起孩子的“注意”,在引起注意後,一定要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裏,該不該被教訓,明白自己年紀再小也是社會一員,行爲的自由是有邊界的,以後不可以再犯同樣的錯誤,這頓打纔會有意義。

  我們身邊有很多人,包括壹讀君本人都在小時候被打過,但我們不會因爲一、兩頓打就變得“精神分裂”。所以我們既不能漠視家暴的危害,也不能誇大打孩子的惡劣影響,凡是都要有個尺度。

  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德勒說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希望逼妞妞“努力工作”而上熱搜的妞妞媽媽,能給妞妞一個可以治癒一生的童年。

  參考文獻:

  江瀅. 論我國防治兒童家庭暴力的難點及應對[J].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4):58-66.

  景春蘭. 家庭自治與針對兒童家庭暴力的國家干預[J]. 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2):28-31.

  李秀華. 兒童家庭暴力干預模式構想[J]. 中華女子學院學報, 2016(3):5-13.

  Gershoff, E.T. (2008). Report on Physical Punish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What Research Tells Us About Its Effects on Children (PDF). Columbus, OH: 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2016-01-27. Retrieved 2015-12-15.

  Durrant, Joan; Ensom, Ron (4 September 2012). "Physical punishment of children: lessons from 20 years of research".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184 (12): 1373–1377. doi:10.1503/cmaj.101314. PMC 3447048. PMID 22311946.

  Zolotor, AJ (October 2014). "Corporal punishment". Ped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Review). 61 (5): 971–8.

  Gershoff, Elizabeth T. (September 2013). "Spanking and Child Development: We Know Enough Now to Stop Hitting Our Children". Child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7 (3): 133–13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