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家長向深圳市南山區教育局控訴,荔海春城國際幼兒園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原來在4月8日,該園某班級老師給家長們佈置了一項作業:拍一張以“我家的車”爲主題的照片,用於裝飾班級的主題牆。

  之後,該老師還強調是家裏的真車,而不是玩具車。這一下讓家長們不淡定了,很多家長覺得這侵犯了家庭隱私,質疑老師利用作業來摸底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可能會因爲車輛的檔次區別對待孩子。

  網友們得知後,也紛紛參與了討論,甚至有網友表示攀比風太嚴重:“沒個好車,都不敢生孩子了!”

  也有網友表示老師可能沒有想那麼多,只是開展車輛的主題教學。畢竟該園是一所國際幼兒園,所在地點的房價已經高達一平方米十幾萬,學生家裏有車也很常見,可能只是車輛價值上的區別,十幾萬、幾十萬、上百萬……

  南山教育局接到消息後,第一時間約談了該園負責人。園方表示由於班級老師在該主題照片徵集活動中對要求把握不到位,引起家長的質疑與誤解,已經在班級羣中進行解釋與道歉,並且終止了“我家的車”照片徵集活動。教育局工作人員還強調已經要求幼兒園不得以任何名義侵犯家庭隱私,不得區別對待孩子們。

  其實在這次事件中,反應最大的是家長倒不是孩子,因爲家長免不了要擔心老師的用意,就算老師沒打算區別對待孩子,也會擔心小朋友會不會因爲自家的車差而自卑,因爲家裏的車好而驕傲。後者其實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因爲有些孩子確實沒有攀比家境的心理,他們可能連車的牌子都分不清楚。不過也有些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懂得跟別人炫耀家境了。但是比較這件事,卻是從很小時就能意識到了。孩子在2歲左右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存在,3歲左右自我意識慢慢提升,從生理層面進入社會層面,並從各方面開始認識、評價自己。小朋友不一定會跟別人比家庭經濟條件,也可能跟別人比誰的玩具更好玩,誰的媽媽更漂亮之類的。此時家長應該適時引導,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及他人。

  1.對孩子進行積極、客觀的評價,並引導孩子正確評價自己,還要讓孩子知道人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的。

  2.讓孩子養成以平常心對待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與期望的心態,並讓孩子明白他人的評價都帶有一定的主觀性,並不一定正確。與孩子共讀名人故事,比如牛頓、愛因斯坦小時候的故事,讓孩子能更直觀感受到評價的偏差。

  3.建立孩子的自信心、鍛鍊孩子的毅力。孩子對自己的能力認識不足,一方面會出現因爲能力範圍外的失敗而自卑的情況,另一方面也可能出現輕易放棄的情形,家長既要引導孩子量力而行,也要鼓勵孩子積極嘗試、多想辦法,讓孩子有足夠的信心與毅力面對失敗與困難。

  4.告訴孩子自身與外界的聯繫與區別,讓孩子明白自身的素質並不會受到外界條件的影響,自身的優秀不會因爲外界環境的好壞而消逝。使孩子意識到哪些是通過自己的改變可以實現的,哪些並不是自身原因所造成的。

  一旦他們對自己有了正確的認知,就會朝着積極的方向發展,成爲更好的自己。家長們,如果發現孩子的自我認知出現偏差,一定要及時積極進行糾正,幫助孩子更上一層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