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最近刷抖音都聽到了一首神曲,就是“愛的魔力轉圈圈”,但是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真正愛的魔力和智慧的結晶,十分有愛和充滿智慧的玄馨Xinbot掃地機器人。它不但可以真正的“轉圈圈”,而且同時可以全自動智能式的把你打掃家中各個角落,讓你在繁忙的工作日下班後有更多的時間休息,美好週末能更好的享受愉悅的假期。它最大的亮點在我看來就是可以吸掃拖同時進行,相比來最原始的方式,掃一次,鏟一次,再拖一次。可以節省不少時間和勞動成本。

  對於全自動的掃地機器人,我也是第一次接觸。之前都是使用的傳統掃地拖地方式,或者用家用吸塵器,對於這麼一款產品我也是抱着十分感興趣但又有點質疑的態度,但是如今的科技發展已經影響了整個社會的生活方式,進入的各個家庭,家居機器人的出現我還是十分肯定的態度,但是它的表現究竟如何,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簡單開箱

  機器人的包裝還是比較簡約的,外殼爲牛皮紙,內膽用了倒模泡沫進行固定保護,在瞭解過其他同類產品的包裝後,個人認爲這種包裝還是不太吸引人,和機器人的產品特性顯得有些太過於“低調“。

  配件清單:說明書、遙控器+5號乾電池、邊掃毛刷(一對)、回充座、電源適配器、清潔刷。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廠商對於毛刷等這種易損配件只附送了一套,現在很多生活電子產品對於易損配件不都是會附送一套的嘛,所以如果需更換的時候得單獨購買了。哈哈,所以我覺得是不是應該建議廠商給購買的朋友多一些福利呢?

  使用場景:

  外觀設計:

  整個外觀設計走的依然是簡潔明瞭的風格,頂部只有一個開關按鍵和指示燈,以及紅外線接收器。頂部最大的一塊區域就是容納灰塵的灰塵盒蓋板,只需要輕輕往下按下,就會自動彈開,阻尼和手感還是非常不錯的。

  要值得肯定的是,灰塵盒的頂部設計了一個很貼心的小把手,方便取出清倒垃圾的時候,非常容易將小盒拿出來。

  另外在灰塵收集盒裏面一個設置了兩個過濾網,一個分別是初級的過濾網,用於過濾體積或者顆粒物比較大的灰塵垃圾,另外一個位於濾盒的最前端,要特別提醒一下,這個過濾網別看它小,但是效果可不一般,爲此我還專程瞭解了一下HEPA過濾網是什麼。

  科普:

  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中文意思爲高效空氣過濾器,達到HEPA標準的過濾網,對於0.1微米和0.3微米的有效率達到99.7%,HEPA網的特點是空氣可以通過,但細小的微粒卻無法通過。

  它對直徑爲0.3微米(頭髮直徑的1/200)以下的微粒去除效率可達到99.97%以上,是煙霧、灰塵以及細菌等污染物最有效的過濾媒介。由此可見不論是家中的零食殘渣,腳底的泥土還是毛髮,甚至小到肉眼無法識別的灰塵都是能通過這個掃地機器人吸灰塵盒不會再跑出來的。

  頂部是一個萬向輪,主要作用是在掃地的過程中使整個機器改變方向,讓這個圓圓的小胖子在複雜的家居環境也能“來去自如”,打掃乾淨到每個地方。而兩邊的金屬片就是用於在使用智能模式的時候,例如自動清掃,機器人在沒有電的情況下能自動的回到充電底座進行全自動充電,這樣就完美的解決清掃完後沒有及時充電的尷尬了。

  邊刷的安裝方法也非常的簡單,沒有左右的區分,只需要順勢稍微用力按下去就可以了,卡的很緊,不用擔心掉落的問題。與此,邊刷的造型、彎曲程度剛好和地面水平貼合,而且長度剛好底部中間的吸塵口交錯一起,吸塵口的周圍也用軟橡膠材質做了一個小“圍欄”,更好地使垃圾灰塵被機身內部的吸塵器吸入。

  機器兩邊分別是兩個碩大的軟包驅動輪,採用防滑軟橡膠,加上類似於履帶凹凸的這種設計,大大增加了與地面的摩擦性,特別要提到的就是,兩側的驅動輪並不是完全固定在機器上,而且向裏向外有一定的活動空間,類似於汽車的避震系統,這樣的話在遇到家中有鋪裝不平或者地毯等小坎地面,減少了機器內部的振動,同時也增加了機器人的通過性,我認爲這個設計十分的巧妙。

  在機身的四周,分別是一個接近於180度的大防碰撞傳感器,並且傳感器的前方還有一圈突出的防撞套件,但是防撞套件是硬塑料的,使用過幾次就出現了摩擦的痕跡,另外對於機身遇到障礙物必須得接觸到障礙物纔可以做出退讓,更改路徑的反應,而不能提前預知判斷,這一點認爲不是特別先進。如果說可以把防撞套件更換爲軟塑料材質,減少了機器人碰撞時的振動,同時也會減弱對機身摩擦造成的外觀損傷。

  旁邊還另外設計了一個充電接口,你可以在某些不適合充電底座充電的時候,或者充電底座丟失或者損壞的時候,就可以通過這個充電接口進行應急充電,這樣就更加方便一些。

  在側面旁還有一個DC充電接口,如果房屋不適合擺放自動座充,或者需要快速充電的時候就利用這個接口進行有線充電(一般來說,有線充電比無線充電或者接觸式充電都會更快的將電池充滿),旁邊是一個總電源開關,在長期不時或者防止機器誤啓動時可以關閉,但是日常使用並不需要關閉。

  實際體驗:

  清掃模式主要分爲三種:定時清掃、定點清掃、自動清掃。

  定時清掃主要指的是提前預約,例如:設置打掃時間爲早上九點,早上8.30出門上班後,到9點的時候機器人就會自動在家清掃,等到回家的時候家中早就是煥然一新,一塵不染了。

  自動清掃:機器人會全自動化的形式對房間內進行邊清掃和掃描,不斷地重複路線和區域,直到電量不足纔會停止,回到充電底座。

  在實際使用中我認爲充電底座的材質很廉價,塑料感特別過於太強,顯得很沒有質感,自身的重量太輕,底部的防滑墊只有很小的四個,與地面接觸面,摩擦面太小,經常都會被機器人自動回充和執行命令的是時候挪動,甚至出現了有時候卡住,一併帶走的情況,如果說沒有一個東西能固定充電底座的話,或者充電底座不改進設計的話,我認爲這個在實際體驗中是一個很減分的體驗。

  定點清掃:定點清掃的模式比較簡單明瞭,就是機器人以螺旋轉圈的形式向外擴張清掃範圍,然後再按照相同的方式回到原點。

  另外值得一提的一點就是,機器人的智能操作都是需要結合遙控器來使用的,遺憾的是這一款機器人不具備WIFI或者藍牙連接功能,所以不能用手機APP操控、遠程操控等現在比較流行的一些智能家居功能。遙控器的佈局也是比較簡單,甚至沒有自家的LOGO等標識;另外遙控器的重量很輕,拿在手裏會有一種很廉價的感覺,包括按鍵,外殼材質的做工我認爲都還需要加強。此外,機器人與遙控器的紅外線靈敏程度讓我不是特別滿意,距離太短,經常會遇到必須要拿起遙控器對準機器人的場景,甚至有時候對準機器人需要按鍵多次機器人才能接收到發射指令。

  不過機器人的實際清掃能力還是很棒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複雜的情況。爲了更加直觀明確的展示,我就利用廚房在煮飯的時候可能會灑落在地面上的大米來測試。

  還有掉落的頭髮,已經各種灰塵和聚集在一起的殘渣,爲此我特意收集了一些,混合在一起。不過基本上我們生活中也不會同時聚集這麼大面積的垃圾,都是愛乾淨的寶寶啦!值得肯定的是,它也通過了這個苛刻的考驗,只要走過的地方一乾二淨!

  家中的廚房一般都會有一個小門坎的設計,防止廚房滲漏水流到廚房以外的地方,高度差不多在1.5CM左右,由於之前說到過,該機器人擁有兩個碩大的軟包驅動輪,採用防滑軟橡膠,加上類似於履帶凹凸的這種設計,大大增加了與地面的摩擦性,所以哪怕通過這種門坎也不成問題。

  機身前置的傳感器在對於機器人防止跌落的檢測十分敏感,因爲一般掃地機器人工作位置幾乎都在地面,但是也不排除有特殊情況。所以我特意的把機器人放到桌面上進行極端測試,結果還是非常令人滿意的。前傳感器對於落空的地面偵測非常靈敏,處理器也能立馬及時命令傳動輪做出反應,基本上不會有跌落的風險。

  在使用過程中我還發現在邊掃毛刷電機的地方,還是會被一些毛髮纏繞,但使用幾天我並沒有發現有電機被卡動力減弱,或者電機堵轉等現象,說明邊刷的電機動力還是挺強的。但是我還是建議在使用過程中還是需要拆下邊刷清理纏繞毛髮等機器的各個部位,定期保養。

  幾天的打掃我把灰塵盒取下來還是蠻驚訝的,因爲畢竟平時掃地拖地還是比較勤快的。而且家裏也有一個傳統式的掃地吸塵器,但是我沒想到還是會有如此多的毛髮和粘聚在一起的雜塵,看似比較乾淨的地面原來還是有那麼多細小的生活垃圾。

  最後對於邊掃變拖的設計,我瞭解同類幾款機器人都有這個功能,但是我人爲這個功能在實際生活中的效果並不是很明顯,因爲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遇到地面頑固污漬的時候都得施加很大的力才能把污漬清除,在清掃大面積的地面情況下,往往都會重複清潔拖把多次才能夠達到理想效果。所以現在這一類機器人底部的拖布,不是論是面積、施加的力度,拖掃的面積,效果還是不理想的,只能對於小面積,比較潔淨的地面纔能有一定的效果。

  總結:

  優勢:

  價格方面比較親民,讓大衆不用花太多錢也能體驗到科技帶來的便捷。

  掃地清潔能力值得肯定,對於日常的打掃能夠完全勝任。

  續航能力不錯,充一次電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每天一次打掃,2.3天續航沒有問題。

  建議改進部分:

  產品包裝外觀可以多花一些心思,讓顧客在開箱前能得到和開箱後一致的體驗感。

  後續產品建議增加手機APP控制,遠程控制等互聯智能功能。

  取消遙控器/或者增強遙控器功能,做工。

  對充電底座進行改進,包括底座的摩擦,整體做工,線纜的歸集。

  本文由極果見習體驗師一口士力嘉原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