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腫瘤是嚴重威脅婦女身體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有良性與惡性之分,良性腫瘤中常見有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惡性腫瘤中常見有子宮頸癌、卵巢癌等。中醫藥治療婦科腫瘤有著悠久的歷史,歷代醫家已總結出許多行之有效的經驗。桂枝茯苓丸首見於張仲景所著的《金匱要略》,筆者在臨床上用桂枝茯苓丸加減辨治婦科腫瘤,療效卓著,現介紹如下。 1 桂枝茯苓丸組方及現代藥理作用 《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中提到「婦人宿有症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於臍上者,為症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後斷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當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本條是論述妊娠與症病的鑒別及症病漏下的治療,而近年來的臨床研究表明,此方的應用已不限於妊娠,凡經、胎、產病由症塊引起者均可用之。 桂枝茯苓丸方由桂枝、茯苓、牡丹皮(去心)、芍藥、桃仁(去皮尖),加蜂蜜煉為丸而成。該方中桂枝溫經通陽,以促血脈運行而散瘀為君;白芍養肝和營,緩急止痛,赤芍活血化瘀消症為臣;桃仁、牡丹皮活血化瘀為佐;茯苓健脾益氣,寧心安神,與桂枝同用,溫陽開結,伐邪安胎為使。諸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消症散結之效。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桂枝茯苓丸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緩解子宮痙攣、鎮痛等作用,還能改善微循環,增強機體免疫力,抑制慢性增生性炎症,並具有擴張外周血管,降低血壓及抗炎、利水等功效。現代臨床廣泛用於治療婦科血瘀證、子宮肌瘤、慢性盆腔炎及其他包塊、子宮內膜不規則剝脫之功能性出血、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囊腫、痛經等。 2 婦科腫瘤的中醫病因病機 中醫學中婦科腫瘤散見於「症瘕」、「積聚」、「石瘕」、「腸蕈」、「崩漏」、「五色雜帶」等病證之中。如《素問??骨空論》云:「任脈為病,女子帶下瘕聚。」《靈樞??水脹篇》云:「石瘕生於胞中,寒氣客於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杯子,月事不以時下。」 婦科腫瘤的病因甚多,《內經》敘述石瘕的成因是由於「寒氣客於子門,子門閉塞」,以致「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衃以留止」所致。《諸病源候論》指出:「婦人病之,有異於丈夫者,非獨關飲食失節」等因素,「因產後臟虛受寒,或因經水往來,取冷過度」,因而「多挾血氣所成也」;「八瘕者,皆胞胎生產,月水往來,血脈精氣不調之所生也」;「婦人榮衛經絡,斷絕不通,邪氣便得往入合於臟」;又云:「婦人新產,未滿十月起行,以浣洗太早……若居濕席,則化生青瘕」;若「婦人月水下,惡血未盡,其人虛憊,而以夏月熱行疾走……月水橫流,衍入他臟不去,有熱因生燥瘕之聚」;「婦人月水當日數來而反悲哀憂恐……心中恍恍未定,……精神遊亡,」則「生孤瘕之聚」 。明代醫家張景岳總結前人之說,提出症瘕之證其「血留滯作瘀,唯婦人有之。其證則或由經期,或由產後,凡內傷而血留,或憂思傷脾,氣虛而血滯,或積勞積弱,氣弱而不行,總由血動之,余血未凈,而一有所逆,則留滯日積,而漸日積,而漸以成症矣。」 綜上所述,婦科腫瘤的發生,主要由於產後經行不慎,風、寒、濕、熱之邪內侵,或七情、飲食內傷,導致臟腑功能失常,氣血失調,沖任損傷,瘀血、痰飲、濕毒等有形之邪相繼內生,留滯小腹、胞中、沖任,積結不解,日久漸成。婦女受病,尤與產後、經期不注意調攝有關,而不注意性生活衛生,早婚、早產、多產及性生活紊亂,亦是導致婦科腫瘤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此可見,婦科腫瘤的特點可歸為正氣虛弱,氣滯血瘀,痰凝濕聚,邪毒蘊結等,即虛、瘀、痰、毒四個方面。正氣虛弱包括臟腑、沖任、氣血虛弱。臟腑以腎、肝、脾為主。治療時應首先辨明邪正虛實,分清虛、瘀、痰、毒進行辨證施治。主要的治療原則為扶正培本(包括滋腎補腎、健脾和胃、疏肝養肝、補氣養血、調理沖任)、行氣活血、化痰利濕、解毒散結。 3 桂枝茯苓丸加減辨治婦科腫瘤 綜上所述,治療婦科腫瘤時宜辨證與辨病相結合,以活血化瘀、消症散結為大法,可運用桂枝茯苓丸加減。對於卵巢囊腫、子宮肌瘤等良性腫瘤表現為氣滯血瘀證者,加香棱丸行氣散結;若為痰瘀互結證,合二陳湯理氣化痰,破瘀散結;若為腎虛血瘀證,合補腎祛瘀方補腎活血,消症散結。對於卵巢癌、子宮頸癌等惡性腫瘤表現為氣滯血瘀證者,宜桂枝茯苓丸合膈下逐瘀湯以行氣活血,祛瘀散結;若為濕熱瘀毒證,合四妙散清熱利濕,化瘀解毒;若為肝腎陰虛證,合六味地黃丸補腎養陰,解毒散結;表現為脾腎陽虛證者,合參苓白朮散加女貞子、補骨脂、旱蓮草以健脾溫腎,補中益氣。對於惡性腫瘤的治療,應注重解毒散結,同時顧護脾胃,兼顧兼證,以達到標本同治、扶正祛邪之效。 在婦科惡性腫瘤手術及放療、化療治療期間配合桂枝茯苓丸調理,可增加對放療、化療的敏感性,減輕放療、化療的毒副反應,達到快速恢復的作用。由於手術耗氣傷血,術後多表現為氣血雙虧,或氣陰兩傷、脾胃失調,可配合香砂六君子湯、八珍湯調理脾胃,益氣固表,養陰生津,有助於機體儘早恢復。患者接受化療後,出現胃納減退、噁心等,多以茯苓桂枝丸配合健脾和胃法治療;對化療引起的骨髓抑制,則可合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放療所致的不良反應主要為熱毒傷陰、氣虛血瘀、瘀毒化熱等證,治以清熱解毒、養陰生津為主,配合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可以達到放療増效的作用。 4 桂枝茯苓丸加減辨治婦科腫瘤病案舉例 桂枝茯苓丸加減辨治婦科腫瘤病案1:患者劉某,女,43歲,2007年9月19日初診。主訴:子宮肌瘤術後2年,體檢發現右側附件囊性佔位病變。症見:腹脹,納可,眠可,二便調。舌質淡胖,苔黃厚,脈細。當地醫院B超示:右附件區可見3.8cm×3.6cm及1.7cm×1.0cm液性暗區,考慮卵巢囊腫。中醫辨證:氣滯血瘀證。治以疏肝散結,活血行氣。處方:党參25g,茯苓25g,桃仁15g, 赤芍10g,牡丹皮10g,莪術15g,桂枝5g,雞內金10g,穿破石30g,蒲公英30g,水蛭10g,土鱉蟲15g,瞿麥30g。每日1劑,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連續服用20 d。2007年10月9日複查B超示:右附件見液性暗區3.2cm×1.8cm,另見強光團0.7cm×0.5cm。繼續服用該方至2007年11月21日,再次複查B超示:雙側附件區未見明顯異常,隨訪至今未複發。 桂枝茯苓丸加減辨治婦科腫瘤病案2:患者陳某,女,63歲,2006年5月13日初診。主訴:右乳腺癌術後4年,體檢發現子宮肌瘤。患者於2002年行右側乳腺癌手術,病理檢查示:乳腺浸潤性導管癌。術後行放療及6周期化療(化療方案為環磷醯胺+阿黴素+氟脲嘧啶),2006年5月13日當地醫院體檢時B超示:子宮後方見強光團,大小約4.5cm×3.6cm,考慮子宮肌瘤。症見:稍腹脹,納可,二便調,舌淡暗,苔白,邊有瘀斑,脈細。中醫辨證:氣虛血瘀證。治以補氣活血,破瘀消症。處方:党參25g,柴胡10g,白芍15g,茯苓25g,桂枝5g,桃仁10g,牡丹皮10g,海螵硝10g,生麥芽60g,莪術15g,雞內金10g,穿破石30g,三七片10g。每日1劑,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連續服用1個月。2006年6月20日複診,諸症消失。複查B超示:子宮及雙附件未見包塊。隨訪至今無複發。 桂枝茯苓丸加減辨治婦科腫瘤病案3:患者曾某,女,35歲,2003年5月9日初診。主訴:婚後5年未避孕但未孕。既往曾用壽胎丸治療,仍未受孕,有子宮肌瘤病史。症見:經前乳房脹痛,無腹痛腹脹,納眠可,二便調,月經色暗,無痛經,舌暗紅,苔白,脈細。B超示:子宮左後方見強光團,12.5cm×11.0cm×8.6cm,考慮漿膜下肌瘤。中醫辨證:腎虛血瘀證。治以補腎活血,消症散結。予以桂枝茯苓丸方加減,處方:當歸10g,白芍15g,柴胡10g,茯苓25g,白朮15g,炙甘草5g,桂枝10g,桃仁15g,牡丹皮10g,莪術15g,雞內金10g,土鱉蟲15g,穿破石15g,三七片10g,仙鶴草15g。每日1劑,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連續服用近2個月。2003年8月7日複診:患者訴服藥後自覺精神佳,經前乳房脹痛消失,經前腹脹,納眠可,二便調,舌暗紅,苔白,脈細。中醫辨證同前,加重活血化瘀葯。處方:党參25g,桂枝10g,茯苓25g,桃仁10g,白芍15g,丹參15g,莪術15g,雞內金10g,蒲公英30g,水蛭10g,穿破石15g,三七片10g,土鱉蟲15g。每日1劑,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連續服用20 d。2003年8月26日複診B超示:宮內妊娠5周,子宮左後方見強光團,10.6cm×9.0cm×8.5cm,考慮漿膜下肌瘤。遂繼續用壽胎丸合桂枝茯苓丸加減,順利產下胎兒,現小孩健康成長。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