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歷史悠久,源自漢高祖公元前202年設立的安漢,至今建成2220多年。春秋以來歷爲都、州、郡、府、道之治所;解放初期爲川北行署區的駐地。南充是三國文化和春節文化的發祥地,其境內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

1、張桓侯祠:位於閬中市保寧鎮西街,三國蜀漢名將張飛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從劉備攻吳,被部將所害,葬閬中。墓前樹闕立祠,唐、宋、明、清,歷代均有擴建修葺,現祠爲明清建築,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由大門、敵萬樓、左右牌坊、廂房、大殿、後殿和桓侯墓組成,後殿有張飛像和神道碑,左右柵欄內置丈八蛇矛和點鋼鞭。碑後是墓,冢高6米,周長141米。

2、閬中永安寺:位於閬中市水觀鎮東五里的黃泥崗上(今水觀鎮永安寺村),現在保存下來的是元代和清代建築。永安寺是一座狹長的三進四合院廟宇,主建築是大雄寶殿,寬四丈六尺,進深四丈許,空間極大。

3、五龍廟文昌閣:位於閬中河樓鄉白虎村五龍山麓,元代建築,佔地4畝,建築面積100平方米。苗圩布筒瓦覆蓋的單檐歇山式屋頂,面闊3間,檐柱側腳明顯,前檐下施六鋪作斗拱出雙挑:第一挑瓜子拱雕成翼型,第二挑華拱左右各出斜拱,極爲別緻。斗拱用料粗大,樑架舉折小,屋面平緩。四根檐柱用料較大。

4、玉臺山石塔:位於閬中市保寧鎮北的玉臺山山腰,爲覆鉢式喇嘛塔。塔高8.6米,分爲塔基、塔身和塔剎三個部分。塔基爲四方形,刻四瓣梅花形須彌座。塔身爲上大下小長圓柱體,內刻一佛跏趺坐於蓮臺。上裝塔剎,有石雕八力士舉剎身。根據其形制特徵,推斷爲唐代所建。

5、無量寶塔:座落在南充市高坪區鶴鳴山風景區,建於北宋建隆年間 (公元960年),俗稱“宋代白塔”。塔高37.1米,爲十三層仿木密檐式磚塔,塔呈方形。其造型獨特,工藝精湛,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價值。

6、醴峯觀:位於南部縣大坪鎮天馬村與丘埡鄉金星村交界謝家山山樑上,古廟現有大殿三座,分前殿、大雄寶殿、皇娘殿,大雄寶殿中樑上題記:“大元大德十一年太歲年丁未正月丙寅”。大雄寶殿爲擡樑式樑架,各旋角鋪作斗拱,是四川7處元代建築之一,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和科研價值。

7、閬中觀音寺:位於閬中市城東公園路,建於明朝初年,自明以來即爲佛教聖地,也是閬中名剎。洪武年間藏經八百餘卷,民國初年,不慎失火,藏經樓及所藏佛經化爲灰燼。現存天王殿、羅漢殿、大雄殿保存完好,均爲歇山式屋頂,斗拱繁複,別具匠心,至今氣勢猶存。

8、西充文廟:位於西充縣紀信廣場蓮花湖畔,始建於南宋理宗淳祐年間(公元1241年至1245年),經元明清三代的修葺,頗具規模。在南充各縣(市)的文廟中,西充文廟保留較爲完整。西充文廟建築精巧別緻,院內綠樹成蔭,頗具園林風格。

9、巴巴寺:位於閬中市城區東北郊蟠龍山南麓。 巴巴寺,又名“久照亭”,巴巴,即阿拉伯語“祖先”之意。康熙年間,沙特阿拉伯麥加城穆斯林華哲·阿卜杜拉希在閬中傳授伊斯蘭教時,去世而安葬於此並建寺。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巴巴寺由山門、照壁、牌坊、大殿、花廳、井亭和園林組成,爲國內少有的伊斯蘭建築羣。

10、川北道貢院:位於閬中古城學道街中部北側,貢院又稱作“考棚”,是科舉時代仕子應試的考場,即開科取士的地方,古代的考場之所以叫“貢院”,就是通過考試選拔人才貢獻給皇帝或國家的意思。川北道貢院是目前全國能夠看到全貌的唯一的中國古代鄉試貢院,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處高等級科舉考場。

11、禹跡山摩崖造像:又名禹跡山大佛,位於南部縣城東16公里的碑院鎮大佛村,是四川省最高的石刻立佛。大佛刻鑿在海拔667米的禹跡山腰,佛高18米,腰寬6.1米。面頰豐腴,兩耳齊肩,面容端莊,雙目微啓平視,表情於靜穆威肅中寓慈祥。造像雖無題刻稽考,但就其雕刻藝術手法和造型風格特徵應爲唐末宋初所刻。

12、大像山摩崖造像:位於閬中市東郊外1公里處的嘉陵江岸邊,開鑿於唐代,坐東向西,大小造像3700餘尊,石刻題記24則。大佛鑿於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高9.8米,頭飾螺髻,身着U字領袈裟,袒胸,左手撫膝,右手舉於胸前,善跏趺坐。後壁雕刻小佛3200餘尊,高0.1米,均結跏趺坐蓮臺之上。

13、丁氏莊園:位於儀隴縣馬鞍鎮西南丁家溝,是清末民初當地首富——客家後裔丁邱南、丁邱毓、丁邱玉、丁邱珍四兄弟主持修建的一處豪華莊園,集居住與防衛爲一體,規模宏大,聞名川北,在民國時期號稱“川北第一莊”。又因其保存完整,堪稱川北客家民俗博物館。

14、朱德故居:位於儀隴縣馬鞍鎮琳琅村,始建於清代嘉慶末年(公元1820年),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土木結構房屋,典型的川北農家小院。朱德從9歲開始在這裏住了整整14年,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代。屋內按照朱德離家時的原貌陳列着朱德及其家人使用過的物品,屋側的“雙柏樹”、“琳琅井”是朱德當年勞動、生活、學習的見證物。

15、張瀾舊居:位於西充縣蓮池鄉觀音堂村,建於清康熙初年,坐西向東,三合院落,穿鬥結構,木樑青瓦,青石院壩,整個故居蒼老古樸。張瀾先生在此居住了29年,致力耕讀,潛心研究典籍。張瀾是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家。1917年任四川省省長;1926年任成都大學校長;1949年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時,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1955年2月9日,病逝於北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