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虧損超8億元”、“是不是下一個ofo”的聲音,一直圍繞着瑞幸咖啡。

  其實,目前應該是瑞幸咖啡發展最好的時期。經過一年的發展,瑞幸咖啡在全國佈局了2073家門店,積累了1254萬用戶,銷售了8968萬杯咖啡。另外,B輪剛剛完成了2億美元的融資,公司估值達到了22億美元。

  本文試着通過公開的信息從技術角度分析,這一波操作厲害在哪,如何悄無聲息的將水攪混。可以說,這一波黑瑞幸咖啡的操作,是近年來成功的公關案例,也代表着較高的行業水平。

  1

  圍繞三個核心組織報道

  1月5日開始,媒體上開始出現瑞幸咖啡的報道,縱觀這些報道的標題和內容都大同小異。

  標題基本上都是“瑞幸咖啡虧損8個億,會不會是下一個ofo”、“瑞幸咖啡虧損8個億,補貼還能走多遠”。

  部分媒體刊發的標題整理

  內容也基本上一樣,主要圍繞三個核心點組織報道。

  1、瑞幸咖啡9個月虧損8個億。

  2、瑞幸咖啡會不會成爲下一個ofo。

  3、採訪一位消費者,消費者說瑞幸咖啡不好喝,主要是豆子不好。

  先說虧損這個話題吧。目前國內的互聯網企業,哪一家不是用虧損換規模的呢?京東9年虧損188個億,每個月都虧損,成爲國內僅次於阿里巴巴的購物平臺;藝龍、唯品會、優酷土豆、58同城、去哪兒、途牛,也都經過“戰略性虧損階段”,通過低價吸引用戶,最終實現“規模經濟”。

  再說會不會是下一個ofo。首先,ofo所在的共享單車和瑞幸不是同一個行業,不是同一個行業沒有可比性。其次,ofo遇到的問題是整個共享單車行業都會面對的問題,摩拜也出售給了美團。最重要的是,ofo不是死於發展太快,而是死於沒有造血能力。國內咖啡行業恰恰相反,市場剛剛起步,有着巨大的機會。

  不過,將瑞幸咖啡與ofo攪和在一起還是挺高明,讓你百口莫辯。

  最後說說那些異口同聲的消費者吧。

  兩家區域報紙採訪消費者截圖

  各地的記者都去瑞幸咖啡店裏了,恰好都碰到一個願意接受採訪的消費者,這幾個消費者都認爲瑞幸咖啡不好喝,並且還都知道原因是豆子不好。

  這件事的機率倒底有多大呢?

  如果,瑞幸咖啡不好喝,難道不可以是配方不行,不可以是技術不行嗎?一定只能是咖啡豆質量不行嗎?

  2

  有操作必定會留下痕跡

  和別的品牌遇到攻擊,一眼就能望出來不一樣,這一波組織對瑞幸咖啡的攻擊相當專業,堪稱教科書般的經典。

  首先,都是各地的新聞媒體刊發報道,一句消費者說“味道不好”,讓你無法求證是不是造謠。其次,各地媒體集中刊發同一個聲音的報道,讓人覺得也許真是這回事。

  不過,也有媒體粗心大意,刊發稿件時只節選了部分內容,留下痕跡。

  某地日報的一篇稿件,紅色爲本文作者標註

  “目的在我看來有兩個,一是控成本,二是提高用戶自提比例….”這一句話應該打引號,並且引用是誰說的(一般是業內人士說),才符合新聞報道的基本格式。

  估計記者沒仔細看,直接刪了引號與說話的人,將內容拼湊在後面發出來了。依據上面這些線索可以看出,各地媒體刊發的稿件,基本上都是通稿,再根據版面情況小範圍改寫。

  總結起來,這一波公關操作有三大高明之處,幾乎是教科書般的經典案例。

  1、設置三大關鍵詞,所有媒體均圍繞三大關鍵詞進行傳播,“虧損8億、下一個ofo、味道不好”,在輿論形成統一的聲調。

  2、提供標準格式的稿件,但允許媒體記者自由發揮,看上去每一篇內容都不一樣,本質上千篇一律。

  3、均爲各地主流媒體的財經或經濟版面,均爲署名按新聞格式刊發,很多媒體還是版面頭條。主流媒體天然具有話語權和權威性,企業根本沒有反駁的機會。

  3

  幕後推手到底是誰呢?

  據不完全統計,從1月5日開始,已經在有5家區域報紙、1家全國性媒體、多家自媒體刊發類似稿件。

  只算已經發布的內容,粗略估算此次的公關投入爲數百萬級別,在國內能有如此魄力投入的企業,也只有兩到三家企業吧。

  另外,還有一些別的線索。

  1、刊發新聞的區域媒體,都和某巨頭企業關係不錯。

  2、刊發評論的自媒體,曾經批評過騰訊和京東。

  3、幾個月前,星巴克宣佈與阿里巴巴旗下的餓了麼正式合作外送服務。

  只能說到這裏了,估計還有一大批類似的報道在路上。

  不過,從歷史經驗看:

  沒有一家企業是被黑公關打垮的。

  巨頭在成長過程中,都受到過各種各樣的攻擊。

  人家動用各種力量對付你,證明它已經感受到威脅了。

  · end ·

  歡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編輯 | 小拉 視覺 | 藍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