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康熙皇帝,相信很多人都對他非常的熟悉,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了,歷史上對於康熙的評價也是非常的高,爲“康乾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還立下了不少的功勞,削平三藩、統一臺灣和驅逐沙俄,簡直就是一代明君,雖然說他很聰明,但是在他老年之際也也有一個問題讓他犯了難,那就是該由誰來繼承皇位呢?

  衆所周知,皇權的更替有着巨大的隱患,除了要選出一個適合當皇帝的人之外,還要防止那些位高權重的大臣從中搗亂,繼承人選不好,或許會將大清王朝葬送於下一代的手中,更何況當時已經形成了九子奪嫡的局面,這更加人康熙頭疼,在百般思考過後,康熙最終還是選擇了雍正來繼承皇位,既然繼承人選地好了,那麼就該考慮如何實現皇權的平穩過渡了。

  康熙將雍正立爲繼承人,那麼其他的皇子肯定是不服氣,尤其是當時的八阿哥,在朝中結黨私營,拉攏了不少的官員,這對於即將要繼承皇位的雍正來說十分的不利,所以康熙要爲自己的兒子清清路,順便找一些能夠輔助他坐穩皇位的大臣,最終康熙把目光集中到了隆科多的身上。

  隆科多是孝懿仁皇后的弟弟,十分的有才華,被康熙任命爲步軍統帥,掌握着京城的主要守衛力量,因此他也成爲了康熙、雍正兩朝皇權交替之際最爲關鍵的核心人物,如果隆科多發生叛變,或者說幫助其他的皇子來搶奪皇位,那麼雍正必將面臨着失敗,所以康熙駕崩前當然要對他加以試探,如果他有反叛之心或者幫助其他皇子,就立即將他斬殺,以絕後患,如果可以被雍正所用,那自然更好,可以留他一命,於是康熙駕崩之前,把隆科多喊來了自己的身邊,給了他兩道聖旨。

  第一道聖旨:隆科多與八爺黨羽勾結,參與奪嫡、禍亂朝政,罪不可赦,就陪着朕殉葬吧。科隆多聽到這道聖旨之後,簡直猶如晴天霹靂,嚇得他立馬跪地求饒,說:我一生對皇上可是忠心耿耿,並沒有和八阿哥勾結在一起參與到奪嫡之爭中,請皇上明察!康熙看到他的表現之後,心中的擔憂就徹底沒有了,事實上,康熙早已調查清楚隆科多,這一道聖旨,只不過是爲了給第二道聖旨做鋪墊而已。

  第二道聖旨:隆科多晉升爲領侍衛內大臣、上書房大臣,並加封一等功,希望你能夠好好的輔助雍正,聽到這樣的話之後,隆科多自然也就明白了康熙的意思,連忙說:謝主隆恩!這康熙無疑是“打了一棒又給了一個棗“,御人之術實在是高明,實在是讓人感到讚歎!

  康熙駕崩之後,隆科多全心全意的輔助雍正登基,實現了皇權的平穩過渡,不得不說康熙的聰明之處,不然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端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