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其實是在日積月累中不斷鍛煉出來的。如果掌握了科學的方法,孩子的發音會更清晰,表達也會更準確。但是有的家長會發現自己家的寶寶說話能力好像落後於同齡的寶寶,那可能你做錯了以下幾件事:

一, 地方語言和普通話混合教學

當一個家庭的家庭成員是由來自不同城市的人組成的時候,是會對孩子學習說話造成干擾的。這裏不是不尊重方言的傳承,而是孩子在面對同一個事物,腦子裏有兩三個說法,孩子就會覺得混亂,不知道究竟怎樣表達纔是準確的。

二, 沒有及時糾正孩子的發音錯誤

寶寶光會表達也不行,也需要發音清晰,否則時間一長,普通話就會說得不標準。很多寶寶發音前後音不分,捲舌音平舌音不分。例如,把“小狗”說成“小果”,把“吃飯”說成“次飯”。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不要覺得這樣講話很可愛,還和寶寶進行互動。否則等孩子上學之後,會發現這樣的說話方式對於他語文拼音的學習會帶來諸多阻礙。

三, 過分使用疊詞

很多家長在和寶寶交流的時候,會被眼前可愛的小人物帶入,不自主的使用孩童的口吻來描述,例如“吃果果”、“喝水水”、“玩球球”等。能理解家長可能覺得這樣可愛的描述可以哄一鬨孩子,但是不要用這種方式來叫孩子說話,而要用正規的語言來訓練他。

四, 沒有刻意訓練孩子表達

一般來說,在十個月左右的時候,就可以開始有意識的訓練孩子說話。比如說,當孩子餓了的時候,在爲他吃飯之前可以反覆對他進行強調接下來這個行爲叫吃飯。當孩子伸手想要什麼的東西的時候,不要立刻幫忙把東西遞給他,而是詢問他要什麼,創造機會讓孩子主動開口說話。如果沒有刻意訓練孩子主動開口,那麼日後孩子的口語交際可能會比不上別人。

家長在孩子學習說話的過程中,不僅要注意使用科學的方法,還要多陪伴孩子,多和他交流,創造語境訓練孩子的表達能力,同時也要學會聆聽。這樣一來,孩子學習說話的速度就會大大提高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