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匪大決戰》

Rififi

★★★★☆

 

年份:1955

導演:Jules Dassin 朱爾斯·達辛

國家:法國

 

IMDB 評分:8.2

RT 評分: 93

 

 

      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美國紅色恐慌,麥卡鍚時代降臨,荷里活黑名單中被列為共產黨或親共的電影從業員,不受聘用,當中更有出國後未能回國的例子,如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Jules Dassin(朱爾斯·達辛)命運異同,於1950年拍畢《四海本色》(Night And the City)後,因列入黑名單而未獲工作,這不單是在美國本土,連帶於美國有發行的歐洲電影公司在受壓下亦如出一轍。輾轉之間,最後在1954年於法國擔任《悍匪大決戰》的導演及三位編劇之一。而《悍匪大決戰》則成為電影史上盜賊片的經典之作,更讓 Jules Dassin 於康城影展獲得最佳導演獎,確實一雪前䎵,吐氣揚眉。

 

 

      縱使是初次觀看影,仍然難帶一種新鮮的眼光,或不帶任何的印象來觀看《悍匪大決戰》,因為它對往後的「盜賊片」影響深遠,觀看時總是有似曾相識的親切感。不過經典之作是經得起時間的沖刷,今天它仍是充滿娛樂性,更重要比同類類型片,它出眾的是描寫「盜」的精彩之外,能更深入探討的是「賊」的人性。男主角 Tony,人稱 Stéphanois(Jean Servais 飾),替拍檔 Jo(Carl Möhner 飾)頂罪入獄,剛服刑完畢;影片一開始的撲克賭局,只見他滿臉倦怠,咳嗽連連,昔日的風彩已消逝得無影無蹤。原先 Jo 與 好友 Mario(Robert Manuel 飾)計劃三人一起打劫某間珠寶行,目標只想在等待交通燈的時間內搶劫櫥窗內的陳列品,Tony 卻提不起興趣,兼自嫌體力不足未能勝任。改變他想法的是因重遇舊情人 Mado (Marie Sabouret 飾),發現她已向經營夜店(名為"L'âge d'or",取自布紐爾 (Luis Buñuel) 的電影名字,而且兩片都共用同一位美術設計師)的犯罪分子 Pierre(Marcel Lupovici 飾)投懷送抱。這亦延續到影片某段畫外的鞭打場面,無論是場面調度(鞭打時鏡頭聚焦的一張相)或是意識的大膽,都令人震撼。當 Tony 迴心轉意決定大幹一筆後,找來了意大利籍的「爆夾萬」專家 César(導演 Jules Dassin 飾演)幫手,目標是重重難關的珠寶店夾萬。

 

 

      影片首四分一已充分交代人物的背景及性格,及暗暗放下眾多伏綫:Tony 的冷靜到無情,與 Pierre 的敵對關係由原先因女人而建立起來,引伸到往後 Pierre 對珠寶的貪念而起的一輪紛爭;Jo 與 Mario 有家室的幸福,Jo 的兒子 Tonio 及後成為故事關鍵;César 的「局外人」身份及迷戀夜店的舞女,成為後段的轉捩點。更令人無法忘懷的,是打劫前詳盡的資料蒐集及方法鑽研(如何克服稍有動靜、聲音便會觸動響鬧的警鐘?方法非常有趣簡單,據聞墨西哥的盜賊看後亦活學活用)。當然全片最受讚頌及模仿/致敬的一段,是那三十分鐘無音樂、無對白,只有間中的腳步聲、意外的鋼琴鍵聲、工具鑿地聲、碎石散落聲、忍耐的咳嗽聲、電鑽貫穿金屬聲,更多時是一片寂靜。這佔了全片四分之一的潛入盜竊珠寶的場面,連一根針落地都能引起角色及觀眾反應,更不用說當警察在已落閘的店鋪門口回頭那一刻帶來的心跳加速(原來只是拾起地上的煙盒...)。在對雨傘及滅火筒於行動中的妙用嘖嘖稱奇外,對導演選擇全無音樂的做法(這與上一篇文章談論《大盜》中的手法剛剛相反),不禁拍案叫絕,無疑令觀眾置身其中,與角色呼吸同一口凝重的空氣,立時令我想起梅維爾 (Jean-Pierre Melville) 的《奪寶羣英》(Le cercle rouge, 1970),處理手法不難想像是受前者影響或啟發。

 

 

      影片前半是「盜」,後半是「賊」,以中文的戲名的說法,是兩幫悍匪大決戰(網上搜尋此戲,卻見某些翻譯成《警匪大決戰》,警察份量其實所佔極微,此名確有失實),到底悍不悍,見人見智吧,重點是這裡把美國黑色電影的元素,巧妙及成功地轉移及融入法國電影之中。Pierre 因 César 送給情人的戒指而猜出所有始末,決定中途攔截撈一筆。在 César 的出賣下,眾人的結局具有濃厚的悲劇風格,特別是導演安排自己的角色因「出賣」拍檔而承擔的後果,似乎影射他當時被同行指名道姓入黑名單的心境。當 Mario 與自己的妻子生命受威脅時,是出賣兄弟以求存命,還是捨身成仁犧牲自己;當 Joe 的親人被綁架時,是義無反顧相信朋友,還是因為親情而喪失理智?是罪有應得還是天意弄人?後段伏線一條一條完整地收回,結局是完美的悲哀。

 

 

      現實中的 Jules Dassin 與戲中的 Tony 最後結局迥異,得到的同樣是的救贖。用杜魯福的一句評語總結 "out of the worst crime novel I have ever read, Jules Dassin has made the best film noir I have ever seen",縱使沒有看過原著小說,杜魯福後半句說話不得不認同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