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化工大廠拜耳是一間享有超過150年歷史的全球創新公司,卻在近日宣佈進行公司重整。(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德國化工大廠拜耳(Bayer)29日宣佈,將在第四季度售出部分業務,同時裁撤多達1萬2000名員工,將計入33億歐元(約新臺幣1175億元)的減損。拜耳自2016年5月宣佈併購美國農業生技公司孟山都(MONSANTO)以來,斥資超過600億美元(約1.85兆臺幣),卻因孟山都除草劑風波,股價大跌逾35%。

據《路透社》報導,由於孟山都所生產的「農達」(Roundup)除草劑日前遭指控會致癌,喫上超過9000個訴訟,導致收購孟山都的拜耳連帶受到影響,公司股價重創,今年到目前為止已下跌逾35%。

拜耳執行長鮑曼(Werner Baumann)面對提升公司股價的壓力,於是決定比照成本削減計劃,將在全球11萬8200名名員工當中,解僱10%,也就是大約1萬2000人。

拜耳發言人也提到,公司正在評估消費者保健部門下的防曬品牌Coppertone和足部護理品牌Dr. Scholl,不排除最後將出售的可能性。據瞭解,消費者保健部門是拜爾在2014年,以140億美元(約新臺幣4311億)從製藥公司默克(MERCK)和滇虹(DIHON)手中所收購。

▲ 孟山都生產的「年年春」陷致癌風波,導致收購孟山都的拜耳連帶受到影響。(圖/路透)

▲ 孟山都生產的「年年春」陷致癌風波,導致收購孟山都的拜耳連帶受到影響。(圖/路透)

另外,拜耳也將出售所持德國化學服務公司Currenta約60%的股權。金融服務業Baader Helvea分析師梅爾(Markus Mayer)推測,屆時要是拜耳真的選擇出售,那麼Coppertone和Dr. Scholl應該能賣得10億歐元(約新臺幣350億元),至於Currenta的持股應該也能賣到15億歐元(約新臺幣525億元)。

一位匿名的投資銀行人士補充,英國品牌利潔時(Reckitt Benckiser)和美國品牌寶僑(P&G)可能都會有意收購拜耳釋出的消費者保健品牌。

同時,拜耳減少動物衛生保健部門的支出。分析師說明,目前這項業務在業界排名第5,價值可能介於在60~70億歐元之間 (約新臺幣2432億元),而這個部門去年營收為15.7億歐元(約新臺幣550億元),約佔拜耳營收的4.5%。

拜耳計畫在 2019 年將每股核心獲利定在 6.80 歐元,並在2022 年將目標訂在每股核心獲利 10 歐元。為了達成這樣的進度,拜耳接下來將與更多企業進行合作與投資,目前最有興趣的領域是血友病、血液學、心臟病學、女性健康和癌症等。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路透社、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路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