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疍家人嗎?

  可能對於大部分人來講,尤其是北方的孩子,“疍家人”這個詞十分陌生。

  “疍家人”是對中國沿海地區水上居民的一個統稱,主要分佈於福建、廣東、廣西等地。他們順水傍船、打漁爲生,樸實勤勞、又別有一番風趣。

  疍家人的生活之於我們,似乎有些遙遠,陌生到不真實。但對洪永爭來講,這卻是他再熟悉不過的生活。洪永爭作爲土生土長的陽江人,從小在水邊長大,他對疍家人獨特的水上生活非常熟悉。令人欣喜的是,他不僅滿足於自己瞭解疍家人的生活,他還願意用文字將這樣的生活記錄下來,與大衆分享,這才讓我們有機會接觸到另一種與衆不同的生活。

  洪永爭第一次將疍家人帶入文學視野中,是他的作品《搖啊搖,疍家船》,這部作品獲得了第二屆“青銅葵花兒童小說獎”的最高獎。小說講述了疍家男孩水活的故事,他生活在一個貧窮的家庭,從小與姐姐很親,但十歲那年,姐姐出嫁了。就在水活漸漸適應了沒有姐姐的日子後,他日趨平靜的生活又掀起了巨大的風暴,面對家人與生活的選擇,水活陷入了矛盾。作品用質樸的白描手法描寫了疍家人沒有色彩的生活,他們卑微、貧窮、歷經磨難,但又善良、勤勞、充滿人性光輝。

  時隔一年,洪永爭又將着眼點放在了另一個疍家男孩楊向陽的身上,創作出新作《船兒歸》。

  疍家男孩楊向陽調皮頑劣,經常惹阿媽生氣。美麗的漠陽江、雄偉的攔河打敗、飄蕩的疍家船給他的童年帶來無盡的樂趣。但幼小的他不知道的是,溫柔善良的阿媽已經陷入了崩潰的邊緣,疍家人艱辛的生活,阿爸對她的漠視,緊張的婆媳關係終於讓她不堪重負。有一天,楊向陽發現阿媽不見了,傷心痛苦之餘,他反思是因爲自己太頑皮,所以阿媽才走了。爲了讓阿媽早日回來,他艱難地讓自己一點點改變……

  與《搖啊搖,疍家船》裏描寫的極度貧窮困苦不同,洪永爭的新作《船兒歸》雖然依舊延續了對疍家漁民生活的描寫,但是着眼於了一戶普通的疍家人家,矛盾衝突也並非來自於極度貧困帶來的生活“變形”,而是較爲大衆化的家庭衝突。

  在創作風格上,《船兒歸》也延續了洪永爭一貫的“寫實”。

  兒童文學評論家崔昕平是這樣評價洪永爭的“寫實”的:“他的文字如生活的鏡子,有着極強的復現能力。他常採取退出干預的、近於自然主義的‘寫實’,以純粹的白描手法,還原疍家人的水上生活,給人以並未做過多提煉、加工與虛構之感。”

  在書中,洪永爭將疍家人的衣食住行、言語歌謠、生活態度、情感行爲等都一一復現,連校園生活都栩栩如生,課堂上與老師的互動、課下同學間的交往,真實而生動。這種具有真實質感的生活,顯現出了強大的“共情”效果,讓讀者沉醉在疍家人的故事裏,同他們一起快樂、一起煩惱。

  書中“共情”最強烈的,當屬三次寫到《船兒歸》這首歌謠的場景。

  最早是阿媽輕輕柔柔地在主人公楊向陽的耳邊哼唱着這首歌哄他入睡,美妙的聲音比岸邊苦楝上黃鳥的啼唱還要動聽;

  第二次是小男孩楊向陽與阿爸一起去尋找阿媽無果,準備回家時聽到漁夫唱起這首歌,那漁人邊唱着歌謠邊熟練第地撐着竹篙把船停靠在江邊,爲父子倆帶來了希望;

  最後一次則是阿爸帶着病中的兒子再次坐上街渡去尋找阿媽,與另一隻街渡擦肩而過,那街渡船尾傳來這首輕柔的歌謠,楊向陽淚流滿面地接着唱下去,他的阿媽回來了。

  順水傍船,漁舟唱晚。

  在經歷了對家庭、對親情、對人生的“尋找”之旅後,一句“再遠也不過來回,總有一天船兒歸”,以“歸家”之意呼應,最終觸動了讀者心裏最柔軟的角落。

  葉上的蟲兒水邊的泥,

  風兒輕輕在嘆息。

  沙洲水鳥去無蹤,

  疍家人的日子不輕鬆。

  啃了沙的艇仔要奮力,

  不怕雷公,也不管風雨,

  再遠也不過來回,

  總有一天船兒歸。

  關注並標星置頂

  讓我們再也不走散

  漁舟唱晚最好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