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凌晨一點,蘋果春季發佈會如期舉行,發佈會前幾天蘋果不按常理出牌,直接在官網上線了全新的AirPods、iPad、iMac產品,也就給這次春季發佈會只有軟件服務而沒有新的硬件產品做好了奠基。

果然,發佈會上庫克對蘋果的硬件隻字未提,劇透在蘋果身上正變的愈發稀鬆平常,缺少神祕感的加持,蘋果魅力大減。據郭靜的互聯網圈觀察,以前每逢蘋果發佈會,都會有多個媒體從業者建立微信羣探討蘋果新品發佈事宜,如今僅有少數媒體在堅持跟蘋果發佈會,一是對蘋果的興趣大減,二是由於蘋果並不會推出特別“逆天”的產品,很多內容早就被提前爆料光了。

2019年1月30日蘋果財報電話會議上,蘋果CFO盧卡-梅斯特里就曾透露,蘋果未來會推出新聞業務相關的訂閱服務,蘋果還會陸續發佈新的訂閱類產品。

蘋果這次一共推出了5項新服務,Apple News+(新聞、雜誌聚合閱讀產品)、Apple Card(蘋果的信用卡業務)、Apple Arcade(可獨立運行的遊戲中心)、Apple TV(視頻聚合應用) 、Apple TV+(蘋果官方視頻應用),這5項服務看起來乾貨滿滿,每一個服務都很有想象空間。

比如Apple TV+,用戶訂閱後,是沒有廣告的,而國內的視頻應用,想要它沒有廣告很難,即使用戶購買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等平臺的VIP會員,平臺依然會爲用戶推送15秒的推薦廣告(可以關閉),而在首頁視頻的Feed流裏面,不管你是否是VIP會員,都沒辦法關閉。就算撇開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這類內容供應方,用戶也撇不開硬件終端,電視的開機廣告頁會接近30秒左右,這種體驗,自然沒辦法跟無廣告的體驗比。

蘋果爲何會注重軟件服務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作爲一家以硬件爲核心的公司,蘋果竟然將一場非常重要的發佈會做成一個軟件服務發佈會,而低調地升級了AirPods、iPad、iMac產品,看起來有點兒不務正業,但從側面也反映出蘋果已經將軟件服務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蘋果爲何要這樣做呢?

(1)蘋果在軟件服務上嚐到了甜頭。蘋果早在2008年就推出App Store應用,時間點比蘋果真正流行的手機產品iPhone 3G時間點略晚,在蘋果iPhone、iPad、iMac三款硬件終端的累積下,App Store的用戶量也隨之大增,在用戶量的激增下,開發者們也被順利吸引過來,從而形成良性循環,App Store已成爲蘋果非常穩定的盈利點。在創建App Store之際,蘋果並未想到App Store會發展到如今的局面。

App Store與iTunes、Apple Music、iCloud、 Apple Care、Apple Pay等服務一起組成了蘋果強大的服務業務線,最近6個季度,蘋果服務營收持續增長,2018年Q4季度甚至突破了100億美元,超過Mac和iPad。顯然,在軟件服務方面,蘋果嚐到了甜頭。

(2)來自iPhone的壓力。iPhone增長乏力已是不爭的事實,之前,蘋果能夠依靠獨特的創新而領先於華爲、小米、vivo、OPPO等安卓手機,如今,這種領先優勢正在縮小,甚至反過來蘋果竟然向安卓機學習。

iPhone佔據蘋果總營收的60%以上,一旦iPhone增速下滑,蘋果就需要其它業務來支撐,否則,下一個諾基亞、摩托羅拉很有可能就是蘋果。

(3)蘋果的優勢。蘋果的iPhone、iPad、iMac三大硬件設備在全球累計激活用戶達14億,這遠遠超過了大部分硬件公司和軟件公司,能夠與之匹敵者很少。每賣出一部蘋果設備,蘋果的軟件“全家桶”就多一次安裝,有這個優勢在,蘋果就不是從零開始競爭,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步就比其他公司要早

既然蘋果能夠爲用戶默認安裝App Store、iTunes、Apple Music、iCloud、Apple Pay,爲用戶默認安裝Apple News+、Apple Arcade等應用顯然也不是難事,蘋果既是“裁判”,也是“運動員”,新iPhone裏想要安裝什麼應用都是它說了算。

從iPhone 7開始,蘋果就取消了16GB機型,最低儲存空間爲32GB,iPhone 8機型,蘋果直接取消了32GB版,iPhone XS、iPhone XR、iPhone XS Max三款新機,也是直接64GB起步。在64GB儲存空間下,蘋果默認安裝App Store、iTunes、Apple Music以及Apple News+、Apple Arcade等應用是佔不了多少內存的。

另外,蘋果設備相對其他設備的單價要高得多,這也造成了蘋果用戶整體在付費率和付費習慣上比安卓機用戶要好,因此也能吸引內容供應方將內容輸送給蘋果平臺。還有就是Apple Pay,用戶訂閱蘋果的軟件服務可以直接用Apple Pay支付,也就是說,蘋果的整個服務鏈條是通的。蘋果擁有完整且封閉的系統,這會讓管理更加方便,而蘋果的用戶基數也擺在這裏,蘋果軟件服務輸掉的概率又低了一成。

只要軟件服務運行良好,App Store、Apple Music、Apple News+、Apple Arcade等業務很有可能頂起蘋果半邊天,而一旦蘋果的多個軟件服務積累了足夠多的用戶,反過來又能促進蘋果硬件的銷量,這種情況下,蘋果怎能不重視軟件服務呢?

或與中國市場無緣

Apple News+、Apple Arcade、Apple Card、Apple TV+、Apple TV看起來很是美好,然而,回到中國市場來看,蘋果的這些軟件業務能在中國市場落地嗎?中國用戶也能使用蘋果這些軟件嗎?這兩點纔是國內用戶真正關心的,否則,無論這些業務吹的天花亂墜,不能用也只能乾瞪眼。

但事實就是,蘋果新推出的五項業務短期內註定與中國市場無緣,長期來看,能落地的應用也很少

比如Apple News+業務,這是一款報紙、雜誌聚合閱讀應用,根據蘋果在發佈會上介紹,它聚合了《洛杉磯時報》和《華爾街日報》等多家紙媒,就這一點,其在國內推出的可能性就幾近於零,那麼,蘋果是否會推出一款專門針對中國市場的聚合閱讀應用呢,即內容供應方換成中國市場的紙媒、雜誌等,這種概率就更低了,這意味着蘋果相關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成本都會上升,全球一共233個國家個地區,蘋果不可能每個地區都這麼做,否則,蘋果也太重了。

另外,如果是一款新聞聚合閱讀應用,又涉及到牌照問題,這又是一個大難點,再加上內容審覈,Apple News+在中國落地的概率幾近於零。

再來看Apple TV+、Apple Arcade,同樣會遇到牌照、審覈等問題。

至於Apple TV,這次實際上是Apple TV業務的升級,其新增了Apple TV channels服務,用戶可以直接在應用內瀏覽,電影資源達100000部,聚合亞馬遜、Hulu、HBO、Starz、Showtime、abc、ESPN+的方式明顯不行,蘋果只能聚合國內的視頻平臺,比如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而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本身就能夠獨立在電視終端上安裝,沒必要再通過Apple TV進行二次中轉,須知,在TCL、小米電視、長虹、創維、海信等平臺上,Apple TV可是沒有預裝的優先權,若僅僅只是推出一款應用,要等到它茁壯成長再將流量返給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又是一個非常長的週期,內容供應方顯然不樂意。

一方面,Apple News+、Apple Arcade、Apple Card、Apple TV+、Apple TV會遇到它自身的問題,另一方面,這五項業務很有可能是內容供應方的競爭對手,要讓內容供應方答應跟蘋果進行合作分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另外,蘋果新的五項軟件業務都是付費應用,而且付費均不低,Apple News+每月訂閱費用爲9.99美元(約67元人民幣),一年的訂閱費用近800元左右,若再加上視頻、遊戲兩大業務,用戶每年在蘋果上的付費就超過1000元,這大大超出了用戶的經濟承受能力。

所以,最後就是想用的人用不了,不想用的人用不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