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安科

2017年10月28日,中國藥品監督管理研究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和《醫療器械藍皮書》編委會聯合發布了《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報告(2017)》。這是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第一部藍皮書。

藍皮書指出,從過去幾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總體上來看,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很快,規模以上生產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在11.66%—22.20%,明顯高於同期國民經濟發展的增幅,高端醫療器械研發生產形勢喜人,創新產品加速湧現。

那麼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在2017年的「創新」具體都體現在哪些方面?這些創新的背後又有哪些因素在推波助瀾?

新技術加速醫療器械行業變革

2017年被譽為人工智慧、大數據、3D列印等為代表的技術融合發展的一年。在新興技術的引領下,技術的更迭使得醫療器械行業的競爭加劇。醫療器械行業或迎來新一輪變革,誰擁有最先進的技術,誰就能在這場龍虎爭鬥中立於不敗之地。

1、醫療物聯網

近年來,物聯網技術為數字醫療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動力。在互聯網和智能手機普及的今天,人們不僅可以通過APP或者雲產品來管理生活,還能通過一系列醫療物聯網設備來管理健康。

醫療物聯網是醫療器械、通信和信息技術的交匯。它以設備為基礎,將醫療服務中的主體通過網路連接起來。

患者能夠從設備中獲取大量的健康數據,來管理他們的藥物治療、劑量和提醒。醫生則可以通過雲端,隨時跟蹤、查看患者的健康數據和就診記錄,節約隨訪成本。可以說,醫療物聯網正在預防甚至參與醫學,並為醫學循證提供支持。

據統計,目前全球聯網醫療器械的市場規模已達到90億美元,並且正在以16%的增長率快速發展中,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230億美元。

2、醫療信息化

醫療器械是採集患者健康數據的第一入口。因此,那些入口卡位的醫療器械製造企業便獲得了先發優勢。他們開始拓展醫療信息化、健康大數據和慢病管理平臺,以提高企業的服務能力。

同時,信息化在醫療器械的採購管理、維修管理和資產管理方面逐漸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傳統的醫療器械管理是一項極其繁瑣的工程,它需要工作人員耗費大量的精力對醫療器械的經費、使用情況、維修情況及具體信息進行採集和分析。信息化技術的運用使得醫療器械管理的過程不再繁瑣,醫護人員能夠通過計算機快速準確地查找出相應的信息數據。

所以,醫療信息化也讓那些致力於資產管理和設備維修的第三方服務機構也迎來了發展機遇。

企業不再是單純的設備生產商

技術的創新其實歸根結底也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在當下「患者為中心」的醫療背景下,企業不能再只看重利潤,而不注重服務質量的提升。醫療器械雖然是製造行而言,但也同樣如此。在激烈的競爭下,企業為了尋找新的出路,開始探索新的業務模式。

從「設備製造商」到「設備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企業從最初僅製造治療某一種類疾病的設備,慢慢發展到製造一系列治療這種疾病的設備,再到投資其他與該種疾病有關的醫療機構,最後完善一系列產品線,成為該種疾病的治療設備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由產品向服務轉型,醫療器械第三方服務迎來井噴

依託產品向服務轉型,這幾乎是所有行業發展的標準路線。高科技巨頭蘋果「產品+服務」的商業模式對未來各行業的發展都具有重大借鑒意義,醫療器械行業也是一樣,未來單純的器械生產銷售企業將會難以生存,只有不斷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才能繼續成長。

醫療器械製造企業過去依靠生產銷售醫療器械,業務單一,附加值有限。

隨著我國醫療體系改革的持續推進,政策對各類醫療機構、醫療服務的種種不合理限制逐步取消。製造企業依託自己生產的醫療器械提供服務成為可能,將會有效提高企業經營活動的附加值,多元化發展業務條線。

從傳統渠道銷售到網路直銷,醫械銷售模式正尋求突破

企業把產品和服務做好,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銷售。一直以來,醫療器械都是一個相對嚴謹、保守的行業。

大部分企業都是依靠各級代理商去銷售產品,環節過多造成效率低下、銷售費用過高,極大壓縮了生產企業的利潤。更重要的是,醫療器械製造企業與終端用戶之間隔著代理商勢必難以與覆蓋醫院進行更深度的合作,對打造強大品牌和平臺形成阻礙。

但是,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及電商的興起,讓醫械製造商開始做出了改變。漸漸地,我們看到一些小型化的家用醫療設備出現在了各大電商平臺。

2017年更有大型的醫療器械生產商將業務擴展到了線上,做起了網路直銷,以解決傳統銷售模式過程複雜、耗時長、成本高等痛點。

這種新型醫療器械銷售模式,雖然看上去有些冒險,但是如果成功了,將有助於提高企業利潤率,獲得更多利潤,深度覆蓋醫院、患者,形成強大生態系統。

政策利好創新醫療器械

資本之所以如此青睞醫療器械行業,除了國產醫療器械在技術上不斷的突破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國家政策的保駕護航。

近年來,為了改善外商壟斷的局面,國家不斷出臺新的政策措施,鼓勵投資,以保障醫療器械行業健康發展。

國家主要從監管和創新兩個方面著手,以鼓勵醫療器械國產化,並實現規範化發展。

首先,在監管方面,各監管部門不斷發布新規,意在建立健全的醫療器械監管體系,淘汰一部分違法企業和低質量醫療器械;保障我國醫療器械的高質量、安全性,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長期趨勢向好。

其次,在創新方面,以《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和《「十三五」醫療器械科技創新專項規劃》為核心的系列政策,重點關注高端影像設備、可穿戴設備、醫療機器人、互聯網+醫療等方面,旨在鼓勵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向科技創新發展,徹底擺脫過去依靠低端產品獲取微薄利潤的產業鏈底部位置。

同時,國家還對國產創新醫療器械開闢了綠色通道,以簡化程序、加快審批,大力促進醫療器械研發創新,追趕國際水平。

在利好政策的推動下,目前國內醫療器械行業整體收入和利潤增速已然到達各子行業首位。

據資料顯示,醫療器械2016年營收增速達到13%,利潤增速達到32%,增速和利潤收入增速均處於各子行業首位,特別是利潤增速遠高於行業整體15.57%,也遠高於前年同期的5.34%。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