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若隔世這五年,

有太多想不到。

記憶中2015年的上海房價還沒有發力,也沒有那麼多的擔憂和坎坷,買房更不需要爭搶,也沒有激烈的煎熬,那歲月似乎靜好。

現如今焦慮似乎翻倍上心頭,沒房的、有房的、有多套房的、都似乎滿是煩惱,缺少安全感,極度不安。

房地產去庫存在2015年12月20日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重點提出,作爲2016年經濟發展五大任務之一。

鼓勵房地產開發商順應市場規律調整營銷策略,讓利給有購房需求的羣體,適當地降低商品住房價格,促使房產交易量上漲,促進房地產行業更好的發展。

把造出來的房子全部加速賣出去!

當時有分析人士稱,這預示着我們的城市工作將迎來重大變化,也將對樓市和房企的命運產生重大影響。專家所言極是,只是他們並沒有提到房地產行情會那麼猛,房價會漲得那麼快那麼離譜!

和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的初衷,背道而馳!

一聲令下,舉國行動!

四面凱歌,立竿見影!

從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的數據中可以看到,2015年上海常住人口銳減了10.41萬人,這是新世紀以來上海常住人口第一次出現負增長,也是守住“十三五”人口規模底線的新起點,堅持綜合施策,嚴格控制人口。

從通過調整落後產能,合理控制就業年齡段人口;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政策,疏導非就業人口;加強城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調控無序流動人口;控制建築總量過快增長,擬製人口過度涌入。

再後來上海的2035規劃,其中再次重申了2500萬人以內的常住人口總量,等同於在維持之前總量的前提下,延長了時間。

同時拆除違章建築,掃除小區一樓開門做店鋪,關閉小區物業搭建的盈利房源,這強硬的措施時至今日還在繼續。

北京和上海,重中之重。

有些數字會讓人難以理解,也沒有辦法去改變。

2015年上海的房價今天看過去,那簡直就是山邊美麗的花朵,在當時雖也有難度但並不是高不可攀,只要努力敢用勁去觸摸,機會就在那裏。

但人口數字裏卻道出了無奈,那一年外來常住人口相比於2014年,減少了14.77萬人,同比降幅爲1.5%。

相反2014年相比於2013年,卻增長了10.53萬人。

上海房價猛竄的2016年,部分繼續攀升的2017年,逐步穩定並有所下降的2018年,人口數量完全不在我們的想象之中,似乎和高房價高消費沒有太大的關聯。

但我們都知道本質上密切相關,沒有足夠多足夠強的人,就沒有好的房地產市場。

2016年二胎放開政策在上海的影響,也許遠不及其他城市那麼明顯,大家的激情早就熄滅,用一句心有餘而力不足可能恰如其分。

但就從身邊觀察的現象看,還是有不少上海土著選擇了二胎,進入了全新的生活,這就是4.43萬人口增長的主要源泉。

數據應證了2016年的生育高峯,但隨後的2017年就開始下降,到2018年直接創造了5年來的新低,按照當下的高房價和高消費,這裏的高消費談的不是普通人家的吃喝,主要在於教育資源的爭奪和付出,都想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大家都在補補補的路上奔波。

如果僅僅是生理上的放開,在上海這樣的城市遠遠不夠,太多的後顧之憂讓年輕人舉步不前,很多人生一個後的壓力都叫苦連天,伴隨着膽戰心驚。

二胎之路苦兮兮。

2017年上海GDP突破3萬億,增長6.9%。

顯然,這是一個舉世無雙的數字。

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全國第一。

2018年更是一舉到達了32679.87億元,增長有所放緩到6.6%,但基於足夠龐大的經濟體量,0.1%的增長可能都會超過不少城市1%的總量。

上海的強,在於真正的強。

強在最強的點。

第一產業佔GDP體量越來越低,已經到了快要被忽視的地步,以自然物爲生產對象的產業在上海大部分被轉移,或乾脆是資源交換用其他城市突出的點來彌補。

第二產業佔GDP體量這幾件上下幅度也不大,貢獻將近1/3的產值,雖也有轉移部分相對低端加工製造業去外省市,但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業依舊留在上海,深耕細作繼續發力。

第三產業的發達更是讓其他城市相形見絀,佔GDP超2/3的收入來源於此,說上海是國內的金融中心毫不爲過,還涉及到交通運輸業、通訊產業、餐飲業、教育產業、公共服務等非物資生產商業。

相比較2017年的新增就業崗位,2018年增加了0.27萬個。

常住人口逆勢增加,GDP總量繼續攀升,第三產業佔比提高,新增就業崗位並沒有減少,大把的機會和還在。

基於此。

那些已經離開上海的外地朋友們,原本想着回到自己的老家開疆拓土,過想要的安穩的、舒適的生活,未曾想家鄉早已不是想象中的模樣,無法融入那樣的環境,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賺錢的平臺也很少,在小城市裏到處講關係的情況更多,發現所謂的公平更不公平。

種種,終於有忍不住的朋友,不堪寂寞。

再次捲起行囊,重回上海!

購房路上有疑惑和擔憂,在預算和房源之間找不到準確的方向,安迪的知識星球提供一年內不限次解答和支持,幫忙找到儘可能的性價比和較安全滿意的投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