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初决定考研,3月正式开始复习,12月初试,19年3月复试并收到拟录取通知……一切好像发生在昨天,却是我真正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的15个月。现在,我想要好好与过去这15个月对话。文章有点长,你有空,欢迎来听呀:p

一份简明提纲(可以选择只看自己想看的部分)

一、我是谁,为什么考研,为什么三跨

二、我如何备考之初试全程

三、我如何备考之校区复试

四、一些安利和避雷预警

五、这些心里话你最好听听

一、我是谁,为什么考研,为什么三跨

话不多说先上图(此部分较叨逼,不想看请关注加粗字)

准考证号可查证

1.我是谁

本人本科就读于湖南一所普通二本,我的学校它自己非常努力,在我备考期间(2018年)自己升成了一本(比我还努力……)。我本科专业是人力资源管理,2018年考研目标院校专业是中山大学应用心理(专硕),so,如果非要给自己贴上标签,那就应该是双非三跨一战成硕

为了避免有部分考研er生搬硬套经验之类的,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本科学习基础,方便大家自己斟酌参考。首先是英语(政治这个就不介绍了,大家都会背背背),英语是我自己的优势科目(虽然一到大考就垮),自己在初中、高中和大学英语成绩一直位列前茅,大一一次性过四六级,之后也考取了一些证书参加了一些比赛,所以对于英语二只考了85分……我也不知道怎么解释,但也算满意了。所以再一次申明请大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借鉴经验。专业课方面自己本科是人力资源管理,修习过组织行为学、心理学(入门级)、统计学等心理学相关课程,虽然本科的学习成绩(包括专业课)也算年级前列,但课程培养方案与真正的心理学专业相比差距还是很大,了解的都是皮毛

2.为什么考研,为什么三跨

难以想像,高中就下定决心大学毕业直接参加工作,大一大二还在跃跃欲试地流连于各种求职面试技巧分享,关注「如何选行业选公司选岗位」这类话题,假期积极实习兼职的我会突然决定考研,也许真的是生活所迫吧(扶额)。咳咳说回正题,自己考研也确实是和大多数人一样想去到更广阔的平台,遇见更优秀的人,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至于为什么一跨到底,首先,我自己的意向城市是广州,其次我对自己的高考不太满意,有一丢丢名校情结,想著既然都跨了那就一跨到底,选了985Top10中山大学(跨地区跨学校),其次自己是数学渣,所以不敢挑战本专业(心理学不考数学),最后学习心理学的种子也是初中就已经埋下了,高中大学一直在做「正确选择」,这次想自己主动选择一次(跨专业)。其实自己最开始的目标院校并非中大而是西南大学,在被骇人的报考人数劝退后选择了比较有挑战性的中大,结果后来发现这俩学校报录比没差,上了贼船(?)的我提醒大家要注意看相对指标不要看绝对指标呀!不过我还是很爱中大的哈哈哈~

二、我如何备考之初试全程

1.前期准备(1月-3月)

前期准备包括决定目标专业和目标院校,搜集相关信息,辅导班报班(自愿选项),物质环境等。

选择心理学的原因在上一部分也提到过,总结来说就是:1)自身兴趣;2)不考数学;3)本专业相关;4)职业规划路径。

选择目标院校时自己也是经历了换校风波,好在最后来看算是成功。起初选择西南大学是因为离家不太远,压力相比北上广沿海城市较小,另外西南大学是211,对自己而言跨考成功几率可能会更大。后来想了又想,既然都跨了那就一跨到底吧,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没考上,后续准备找工作或者二战之类的。于是顺了自己的心意选了广州的中山大学。

以上为自身经历,谈一谈干货:第一,选择专业一定既要考虑兴趣理想,也要考虑现实规划,二者结合最佳。如果没有十足的兴趣,你考不下去;如果没有现实的规划,即便你考上,你也读不下去。第二,针对考研科目分析自己的长短版。例如你如果和我一样是数学渣,最好选择不考数学的科目(数学大佬您随意);如果你英语基础较差且同样跨考,建议选择专硕(英语大牛同样请随意)。总之就是发挥优势,避开短板。你要明白,你是为了最大化上岸成功率,不要老是想著拚命补短板,考研与高考还是有区别的。第三,利用一切可用渠道搜集信息。常用的网站和平台包括不限于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简称研招网)、各院校的研招办、各大考研QQ群,微博、贴吧、知乎、豆瓣、微信公众号等(这些后面会有推荐)。除了官方信息和经验贴,最直接最便捷的当然是已上岸学长学姐了,如果碰上直系的那就是相当lucky了。选择院校、专业时请关注好三线:历年国家线、历年院校线(复试资格线)、历年录取线(拟录取最后一名学生的分数);三绝对指标:报考人数、录取人数、保研推免人数;二绝对指标:报录比、复试差额比。具体请百度我就不展开了。

关于辅导班报班问题,纯属个人选择,为避AD之嫌,我简单介绍下自己情况。我报的是简快,决定报班是因为自己是跨考生,基础薄弱,当时从自己一个直系上岸学姐(她是18届湖南师范大学上岸学姐)接触到简快,也去各种渠道了解了一下,发现是专业做心理学考研辅导的,并且自己公共课不用太过担心,刚好需要专门针对专业课的辅导,衡量了一下之后,报了一个基础班,最终来看也算是正确的选择了。此处干货:第一,报班请根据自己实际需要选择,没有人强制你!第二,报班请选择正规辅导机构,不要上当受骗(自己身边就有很多买学长学姐资料结果收钱跑路的)!!第三,报班只是辅助,把它看作工具而非保障!!!

最后谈下其他物质、环境等准备工作。因为我自己是应届考生,学校学院也作出了一些支持,例如免费提供敞亮安静的自习室,安排了一些考研讲座和数学辅导课(虽然没能坚持几周- -)。所以初试复试自己全程都没有泡图书馆抢位置等等,每天起早贪黑也有挺多研友一起。干货又来了:第一,环境对人的影响极大,请一定选择能让自己静下心来学习的地方,应届生尽量选择图书馆和自习室,往届生也可以去附近的高校蹭个座,或者找个离目标院校较近的短租房,如果实在需要在家复习,请与家人、朋友约法三章,清除周围所有带有诱惑属性的物品!第二,固定好自己每天的日程路线,一般来说都是两点一线或三点两线,另外找好自己后期用来疯狂背背背的小角落,如果你和我一样是在自习室复习,你会发现后期自习室所在的整栋楼都被承包了哈哈哈。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学惯用品、课本资料用书之类的了。学惯用具大家都知道该用哪些,我个人方面的推荐是4A纸,可以手绘思维导图、写笔记、默写等等,随心所欲,当然你也可以用格子纸,另外需要提前备好笔芯。另一项较为重要的推荐是倒计时+日历+总结笔记本,或是其他形式的日程计划簿,方便规划、记录每天的学习任务,周期性总结等等。下面贴出自己的日历本(还是简快赠送的没想到吧哈哈哈)和总结本照片。

我的日历本没有详细的每天任务,大家可以选择可记录更具体计划的日程本
每个月做一次月末总结和下月规划

最后谈一下手机问题,我自己是属于自制力还算勉强过得去的那种,并且由于当时使用的是小内存老款手机,所以删除了其他不必要的APP,留了几款工具软体和微信。我的建议是电子设备例如手机、Ipad可以视作工具,但如果自制力太差还是不要带手机去学习的地方了哈,以免惹火(?)上身。我稍后也会推荐一些工具软体和微信公众号。

2.基础阶段(3-6月)

公共课——英语(政治我8月才开始):

1)单词:朱伟恋恋有词+配套视频(1.5倍速),个人喜好原因,恋恋有词只过了一遍,之后换成了新东方乱序绿皮大书。背单词要成为一种习惯,直到你考试那天为止。每天记忆的单词都要进行科学复习,这里推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法(可百度获取)。至于每天记多少这个因人而异,可以循序渐进,我不做具体推荐。同时,单词要使用多种感官记忆,可以听、读、写结合,就个人而言,使用单词前后缀、形近音近联想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长难句:何凯文微信公众号每日一句,同样个人喜好原因之后又换成了一本有点小众的长难句纸质书,书名是《英文观止》,作者钟平。长难句我并没做太多集中训练,在开始练真题后就直接用真题句子做训练了。量的话前期自己是每天两句,后来用真题训练后是按阅读篇幅算的了。长难句练习包括分析句子结构、核心单词掌握和翻译

3)真题:请注意,我在上手英语二真题之前先练了英语一,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练英语一真题。我是从6月中旬的六级考试后开始上手英语一真题,重点是阅读理解,由于开始时间属于基础阶段靠后时期,关于真题具体放在强化阶段介绍。

专业课(第一轮)

教材书籍

由于自己四月中旬更换校区,基础阶段白看了一个半月的专业书(反正也没怎么看进去),但好歹让我明白了心理学到底研究什么东西,脑子里大概有了一些粗线条的框架。

四月中旬决定换校区后,我在某宝购买了中大校区的教材(非官方指定,经验总结而来),以及一些延伸辅助书籍。唠叨一句,虽然主要考察三本教材(不要高兴太早),但毕竟不是官方指定,官方只给出了覆盖全局的大纲,因此,在掌握基本教材的基础上扩充阅读,也非常重要,从中大历年真题出题风格来看超纲题是不可避免的,且出题较为灵活,需要把理论落地实际生活。下面贴出推荐书单。

资料整理见水印(ps.《心理统计学》已绝版,淘宝搜索影印版OR自行影印)

除了以上基本教材外,实验我还看了郭秀艳老师的《实验心理学》前半部分(后部分讲具体实验案例的没看),另外也有其他研友和学长学姐推荐朱滢老师、邓铸老师、白学军老师等的教材。统计这块《行为科学统计》(美,Frederick Gravetter著)比张厚粲老师的更容易理解,大家挑选一本作为辅助就好;普心这一块推荐David Myers的《心理学》(目前中大心理学系本科生普心教材)、《社会心理学》以及心理学经典教材《心理学与生活》(Zimbardo著),当然还有彭聃龄老先生的普心,听说现在更新到第五版了。当然最不能错过的吐血推荐是张奇老师的《SPSS在心理学与教育学中的应用》,别问为什么,我有辛酸血泪史(当然是中大喜欢考察SPSS输出表格的解读啦)。

复习流程

由于自己是跨专业零基础,因此基础阶段看书大概是4月心导,5月实验+1一半统计,6月结束专业课教材全过一遍。期间也有跟著简快,配合心理学大纲解析和心理学考研逻辑图观看一些基础阶段的视频讲解,特别是统计,因为自己没什么数学基础,我看了两个版本的统计视频,也算打下一了点基础(小彩蛋:据说今年简快请来了大兵老师讲统计)。基础阶段看书的时候要把握好进度,太快会造成地基不牢,影响后期强化冲刺,太慢又会耽误整个复习进度乃至最后的背诵。在看书的时候要学会在脑子里形成框架,有重点有目的地看书,而不是逮著书就看看完了也不知道自己看了啥。另外不懂的地方当然有很多,但切忌钻牛角尖,可以找找研友学长学姐请教。

3.强化阶段(7-8月)

挨过了一边上课一边复习的基础阶段,终于来到了关键的黄金备战期——暑假!大家一定要非常重视暑假时间,应届生能够留校的尽量留校吧~

公共课——英语

1)单词:新东方绿皮书二刷、绿皮书内片语默写(我比较喜欢把单词嵌入片语来记忆,方便实际应用)。

2)长难句:没有再跟何凯文和《英文观止》了,全身心扑进了真题。购买了张剑的黄皮书练英语一真题,长难句张剑有划出来解析,自己先练,再进行对照就好,注意总结套路,避免重复入坑。

3)真题:由于自己实在想做题,且方便练习长难句和嵌入语境记忆单词,遂入手英语一真题。刚开始的时候心高气傲,逮题就做,以为跟以往做题没什么不同,结果损失惨重,决定还是先钻方法论。于是跟了唐迟老师,先看视频总结套路,再把套路放进实战,收效不错。

唐叔的直播笔记

在九月开学之前,我已经完成了13年×4篇阅读理解一刷,且二刷总结了4年错题+顺带做下这四年的完型。自己的做题模式大概是一个下午做4篇,两个下午订正总结这样子。钻研真题的时候要细致,耐下性子,里面的单词、长难句、题型套路、错题原因等都要弄明白。

公共课——政治

政治我是8月才正式开始,资料视频是肖老强化资料+徐涛强化视频,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不配套,但自我感觉还好,徐涛补充的我会记在精讲精练上,因为肖老师的视频实在看不下去,徐涛的憨萌气质又很对我胃口,所以到了后期也选择了他的资料。此时政治每天大概花1-1.5h,模式是先浏览精讲精练,跟徐涛视频,然后完成配套1000题练习,到9月开学基本是一刷完了马原。

专业课(第二轮,强化阶段重点)

教材书籍

教材+简快《高分秘籍》+简快《进阶题册》

复习流程

由于7月自己有实习,且回家了一趟,而简快的暑期强化课是在7月中旬开课,所以在开课之前,自己先用A4纸手绘了心导的思维导图,因为心导知识点多且碎,又是国外书籍中文译版,逻辑不是特别明晰,因此自己一点一滴地进行了梳理。还记得那时候在实习单位,每天带著厚厚一本心导书,把领导交代的工作完成后就抽空做导图,虽然辛苦但也值得,为后期有的放矢的背诵铺平了道路。

心导手绘逻辑图

到了7月中旬,强化课开课,专业课复习进入了关键攻坚期。从7月中旬一直到9月初开学,我都一直保持著一周一节强化直播课、每周强化课录播回看+记笔记模式。在这里点名表扬简快的《高分秘籍》!生生把三本厚书压成了一个薄本,还给标注知识点重要程度,简直宝藏了。但不得不说,不配合课程,书籍也达不到最佳使用效果。自己之前看书都还是云里雾里,眉毛胡子一把抓,强化课上自己校区的上岸学长学姐给我们梳理知识框架,点拨重难点,自己的专业课也是在强化阶段有了质的提升。由于这段时间主要任务是搭框架攻难点识重点,习题练习不多,主要是简快发的一些练习题,但这种习题不针对校区,只要挑选著做即可,关键还是课堂练习。但是考虑到统计这门课程的特殊性,自己还是把统计课本上的习题练习了大半。

到强化阶段结束,我已经保证自己心导、实验、统计三门都做了逻辑框架,且过了2遍校区强化课(直播+录播),同时《高分秘籍》上笔记、标注已经完成。

4.巩固阶段(9月)

不管你的巩固期有多长,请一定记得留一个巩固期!这一个月非常重要,核心是用来缓解暑期强化的高强度压力,调整计划和心态,为后期冲刺背诵等做好充分准备。

公共课——英语:单词以真题单词为主,片语默写也走完了一遍,英语一真题二刷总结完成,顺带著把完型也都做了,此时也购买了英语二真题(老蒋《讲真题》),但还未投入使用,准备10月上手。

公共课——政治:考虑到马原部分较难较枯燥,因此马原老老实实跟了徐涛视频,9月为了赶进度放弃视频直接用精讲精练+1000题来扫过思修和史纲,结果收效并不理想,因此后面还是老老实实补了视频。

专业课(第三轮前奏):这个月主要是记忆上一阶段完成的三科逻辑图框架,把图像印在脑子里,能够做到随意点一个知识点,可以说出它的上一层和下一层是什么,直到本阶段结束时能够默写出框架。除此之外,自己也开始扩充心导的知识面,有选择地看《心理学与生活》和《社会心理学》(注意查漏补缺,重复知识点可略)。同时重新捋一遍强化阶段的专业课笔记,并详细制定了后期背诵计划,一切为冲刺背诵做好最后的准备。

专业课思维导图(逻辑框架)

5.冲刺阶段(10-12月)

终于来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废话不多说,背就对了,冲鸭!!!

公共课——英语

1)单词:背真题里面的单词,各种背,花式背,背就完事儿了。

2)真题:上手英语二真题,跟著《讲真题》里的内容走,单词长难句各种解法套路全攻,自己到了12月临考留了三年真题做模拟,掐表做题模拟真实考场。

3)其他专项练习:作文我算开始的较晚,因为觉得英语二作文还算好写,文章类型自己之前考证比赛也都是这一类。我跟的老师是前期潘赟+后期老蒋,前期主要跟潘潘的视频课了解下文章类型框架之类的,她的九宫格还蛮好用,后期准备背模板时发现她的模板不太对我胃口,于是在研友推荐下去背了老蒋的作文模板,嗯,还挺对我胃口。后期各大考研机构会出各种作文预测,大家按个人喜好选择一两位老师就好。翻译自己是11月才开始,跟的唐静老师,他普通话虽然不太标准,但我挺认同他的翻译思路。一般来说跟著视频走,自己先练习,再听他讲解,效果不会太差。可能主要也是自己从英语一真题开始就练习了长难句翻译,所以花费时间不多。另外完型和新题型也是一路顺著真题做下来,英语二比英语一更简单,所以自己没有另外花时间做专项练习。

公共课——政治

我是在10月中下旬过完了政治一轮,但1000题反馈效果不太好,因此又去补了徐涛的强化课,补课同时二刷了1000题的错题、蒙对题。相信我,1000题刷的好,后期肖四肖八选择题不用愁。

我冲刺阶段使用的资料有肖四肖八、徐涛预测卷、徐涛的冲刺背诵笔记和小黄书(最后20题)。肖四肖八的选择题一定要全掌握,徐涛预测卷选择题难度稍大出题角度稍偏,时间紧迫的同学可以不用选择这个。但是徐涛会在他的公众号(考研政治徐涛,后续会有推荐)挑选他预测卷里面的大题来讲解,这个绝对干货,没买卷子也没关系,跟著听就OK。另外徐涛的冲刺背诵笔记我主要用来记选择题的知识点,标记较重要的大题知识点我只是熟悉了一下。

到了最后几天,基本就是狂背肖四大题(肖八大题不用背,熟悉解答思路即可)和徐涛小黄书了,来不及兼顾两者的同学不用担心,两部分其实会有重叠,可以节省一些时间。但在可能的情况下请保证肖四全背+小黄书重点背诵(徐涛考前会点,我们去年点了两次,减轻了任务)。

专业课(第三轮)

在9月缓冲准备期结束后,正式迎来了专业课的第三轮冲刺复习。此阶段我采用了专题整理+背背默默+真题操练模式。简快在冲刺阶段同样会给每一科目开设2-3次冲刺课程,上课方面我跟了几节直播后改为听录播课程了,因为冲刺课基本以讲解真题和分享答题技巧为主,具体知识点涉及不多,但也正是这几节冲刺课,对我的专业课有画龙点睛之效,尤其是考前两次「千人模考」,接下来我会讲到。

1)专题整理:在强化、巩固阶段按逻辑图记忆后,冲刺阶段我做了专题整理,整理内容都是直击初试题型。例如心导,我做了各种主要理论归纳,例如听觉理论,颜色知觉理论,皮亚杰、埃里克森等代表人物的主要理论等等;实验主要是自己摘抄、仿写、设计实验,并整理归纳了各种实验设计的特点和适用情境;统计则主要是各种统计方法的使用前提和应用情境以及一些计算公式等。

心导专题整理

2)背背默默:我清楚地记得自己是十一国庆假正式开始了背书,国庆7天假每天在院楼的顶楼背一上午。就这样背了接近10天后自己觉得一个人背没意思,得找个研友一起背,然而跟研友交流后发现自己背得太早了后期会忘掉……于是我暂停了背诵,一直到10月下旬才重新开始,并加入了一个同在简快的专业课背诵小群,群里一共6个人,大家自己组合成抽背搭档,每天进行抽查,同时在群里打卡自己每天的背诵情况(小彩蛋:群里6个人有4个人都上岸了,真是一个神奇的背书群)。我的背诵材料主要是做好笔记标注的《高分秘籍》和自己整理的专题归纳。到考前为止《高分秘籍》全面背了2遍,默写1遍;专题整理背了3-4遍,默写2遍。此外,简快也组织了QQ群测试进行名词解释和高频简答题的抽查,有时间的同学可以参加,个人觉得这种测试模式有助于记忆,且负责组织的学姐也会点拨一下答题的小技巧。

3)真题操练:一句话——做真题一定要自己先做再看答案!!!哪怕答案就在眼前也不可以!!!同时由于没有官方答案,所以对参考答案请保持质疑,且中大的题目出题风格灵活,一般而言不存在非常标准的答案。担心自己还没背熟写不出东西的小伙伴可以等稍微背一些后再开始。真题包括近两年的专硕真题和近8年的学硕真题(因为专硕才开三年我们是第三届),我一般是两天做完一套,再比对答案,并和研友们讨论一些自己不太明白或比较有争议的题目。做错的题目要记得反刍,尤其是选择题,有一定重复率,专硕的题更要好好珍惜。

4)模拟考:在考前20天,简快组织了两次模拟考试,因为考试指令通过直播下达,所以称「千人模考」(报名参加的所有学员一起开考)。简快的教研老师会模仿各校区出题风格来进行模拟卷的命题,考试结束后会有讲解课程。在这里强调一下模考的重要性,无论是否有信心,不要等「准备好」这个状态,一定要至少模拟一次,所有的流程、时间点全都按照考场真实情况来,模考结果不代表你的考试结果,不要沾沾自喜或抑郁消沉。

6.考场实况(12月末)

糊里糊涂地就上战场啦。

初试前一天

这部分简单说一说答题技巧还有考场心得。首先说明的是三门考试每门都是三小时,然而专业课是三个科目的题合为一套卷且总分三百分。政治,把握好选择题的速度,尽量不要超过40分钟(后面可留时间检查),大题时间分配也要到位,但就我个人而言三个小时还是挺充足了。大题部分请保持整洁的排版和书写,答题框满3/4即可,记得分点作答。英语做题顺序按自己习惯的来,推荐阅读—作文—翻译—完型—新题型的顺序,先拿大块分。公共课请注意选择题的答题卡填涂!仔细看清是纵向排列还是横向排列。专业课由于中大是自命题,因此试卷和答题卡都封装在信封里,需要自己拆信封,跟著老师吩咐的来就可以了,各种考研网站、公众号、微博等在考前也会出拆信封讲解视频。专业课答题记住四点:第一,先写论点后写论据,先拿分后润色;第二,拿到题目先浏览各科目题量题型分布,注意提前分配好时间;第三,遇到不会写的超纲题不要留空!一定要写满!第四,排版和书写非常重要极其重要简直不能更重要。

正式考试之前考点会开放一段时间供大家熟悉考场,关于考试当天的一些提醒,首先是不让带除了身份证准考证眼镜之外的任何物品进入的(我们考点有配备文具),手表也是不让带的,考场会配有钟表,近视的同学记得带好眼镜!另外尽量少喝水,中途上厕所要被跟……还是比较尴尬的。午餐必须要吃,最好小憩一下,下午还有三个小时的战斗。考完一门后请自动删除这一门的所有知识储存,空出脑容量迎战下一科目。个人建议考试那两天不要熬夜。最后,无论如何,请坚持考完最后一门。

我如何备考之校区复试

对于同样想要考中大的小伙伴,这里提个醒,中大的初试用书、出题风格以及复试考察方式都与其他大部分院校不同。初试方面例如用书教材全是国外教材的中文版,就连超纲题也大多来自国外经典心理学教材(如心导偏好Zimbardo的《心理学与生活》和Myers的《社会心理学》),同时出题风格也比较灵活,偏好生活热点,如去年我们有道心导真题是用心理学理论分析「互怼」什么的- -。

复试这块分复试流程、考察内容、真题回忆和如何备考几个方面来谈。

1.复试流程、考察内容

(1)DAY1:笔试(专业+英语)(时间为150分钟,总分180分)

1)专业知识技能考试 (满分100分)

2)专业英语(满分80分)

3)笔试后从候选论文中选一篇论文为第二天面试时论文报告做准备。

(2)DAY2:面试(时间约10分钟,总分320分)

面试顺序在面试前随机抽号决定,复试小组对参加复试的考生逐个进行面试,由面试小组提问,考生当场回答的方式进行。

1)英语听说(满分20分,约2分钟):短文阅读

2)问题提问(满分200分,约6分钟),其中论文报告不超过3分钟,提问约3分钟;可事先准备ppt。

3)专业问答、综合素质(满分100分,约2分钟)

2.真题回忆

笔试真题

中文文献名:触摸,还是不触摸?先前触摸促进新产品接受

1)补全文献的摘要部分,不超过150字。

2)什么是「不一致解决」?本研究如何测量「不一致解决」?如何理解研究中不一致解决的效应?

3)该实验使用了哪些统计方法,为什么使用这些统计方法?

4)根据实验1-3的结果,各画一个主要结果图(每个5分,共15分)

5)试从理论贡献和应用价值两个角度补写讨论。

6)请说明本研究有什么不足之处

7)如果你要做一个后续的研究,你会做什么,如何做?

英文文献名:Pupillary contagion in autism

1)文中提到的自闭症患者社会交流缺陷,debate的两种hypotheses

2)What is the measure define of pupillary contagion

3)为什么要提供两种情绪类型的面孔(快乐,悲伤)

4)为什么要测量对刺激物的注视时间(fixation duration)研究中所观察到的fixation duration 和magnitude of pupillary contagion 的负相关说明了什么?

5)自变数和因变数是什么

6)为什么研究支持其中一种假设而反驳了另一种假设

面试真题(示例,有针对pre的也有针对个人的)

1)三个study之间的逻辑是怎样的?

2)是否参与过与心理学相关的项目,有的话请谈一谈。

3)你喜欢心理学的哪个流派?为什么?

4)说一说研究中使用的统计方法(如中介/调节分析)

3.如何备考

复试建议大家按照复试流程及考察内容有针对的练习。下面从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给出个人建议。

首先是占比较少的笔试,主要考察中英文献阅读。这部分的练习其实可以和面试部分综合进行。从影响因子较高或中大常考的杂志选取长度适中的文献进行阅读,阅读不可一口吃成大胖子,先中后英,先慢速细线条,再快速粗线条。阅读的时候不能只是浏览,而是要带著问题(即笔试考察的题型)进行思考,一方面便于厘清文献思路,一方面达到训练效果。刚开始可能会很难,看的很慢,多看几篇,对文献的谋篇布局做到心中有数后就可加快速度了。另外,英文文献不要用翻译工具整篇翻译,尽量自己啃,碰到专业辞汇再查(注意有些单词的心理学专业翻译与常用义不同)。到了接近上考场的时候就要自己出题掐表模拟了。

然后是重点的面试部分,包括口语和文献汇报。口语部分自身基础较好的可以直接找文献摘要进行朗读和口译,口语不够好的可以先去一些APP(如英语流利说)打打基础,后期也要按照摘要朗读口译的方法训练。文献汇报及随后的提问非常重要,文献汇报可与笔试部分配合练习,一篇文献先练笔试再制作PPT汇报。PPT请尽量简洁大方学术气息,汇报请一定控制在3分钟内!重要的是你是否把文献逻辑给理顺了,老师的问题也是针对这个。个人问题请事先准备好可能的问题回答,以免冷场。面试请全程保持微笑!越自信越大胆越有优势。

一些安利和避雷预警

安利部分(自己使用较多的是微信公众号,想要获取更多安利可以关注下面的综合类公号,我不是在打广告~):

1)微信公众号

首要关注:中山大学(OR你的报考院校)研究生招生、中山大学(OR你的报考院校)心理学系

综合类:考研网、野蛮生长考研吧、大郎神考研、考研狗之家、考研成长笔记、一定考上研——各种资讯、资源,简直不要太全面

公共课:人民日报(每天早上不要错过新闻早班车~)、考研政治徐涛、何凯文考研英语以及其他你喜欢的公共课老师开的公号、FT每日英语(英语扩展阅读)

专业课—心理学

考研类:简快心理考研、Psy心理研习社

专业科普类:果壳、利维坦、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部出品)、新曲线心理

科研进展类: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前两个一定要关注没事浏览一下你会有惊喜)、唧唧堂、三仓心理学界(这俩主要是国际期刊杂志)

2)网站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简快网校(网站也有一些免费心理学公开课)、你报考院校的研招网和官网

3)APP

百度网盘/网易公开课/中国大学MOOC——看视频

考研帮/贴吧/知乎/豆瓣/微博(QQ、微信不用说了,自制力不好的个人觉得关注公众号足够了)——经验贴资源勾搭学长学姐

每日英语听力/喜马拉雅FM——获取单词音频,还可自己录音专业课上传方便泡脑子记忆

背单词:我自己一直没有用手机软体背单词,个人偏好纸质单词书,如果有需要推荐身边人安利过的扇贝单词、墨墨背单词、不背单词等

番茄钟/To do list/Timing/幕布/思维导图——高效工具

潮汐/小睡眠——缓解焦虑、助眠、专注

避雷预警:

①报班、购买资料请一定走正规渠道,以防被骗!

②勾搭学长学姐请注意礼貌问题,被学长学姐勾搭请注意鉴别!

③使用的书籍资料或者跟的老师最好在备考前期就定下来,避免频繁更换书籍/资料/老师!

④经验帖只可借鉴,实操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

⑤熬夜学习、14+小时爆肝学习真的不适合每个人,请选择适合自己的作息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这些心里话你最好听听

不知不觉来到了最后的部分啦,这里也是我想要真正分享的觉得更为有意义的东西,干货也许千篇一律,但是漫漫研途一路走来个中滋味却是各人有各人的不同。

先谈一谈如何看待考研。你人生中任何一个决定以及伴随决定需要做出的努力,身处其中时总会有一种逃离不出的压抑感,好像觉得自己被困在其中无法逃离,当下遇到的很多事情让你无法判断自己是否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自己时常会想如果坚持不下去失败了怎么办以及由此臆想出的诸多连锁反应,仿佛那是开启多米诺骨牌的一把钥匙。例如说,如果没考上,就没有办法去到更好的平台,遇见不了更优秀的人,现在就业竞争这么大,也不可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了,那怎么养活自己怎么面对父母呢如此种种。其实,我们可以尝试从一个更长远的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你考上了,如你所预期,你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也许那风景很美;如果你没有考上,你也不会再停留原地,你眼前的风景仍会被不一样的风景所替代,你又怎知那风景会不如你愿呢?人生的很多决定也许当时看来充盈了你生活的全部,但不知不觉走远后回头发现,那都是人生路上的一阵风,风停后你都会面对不一样的风景。

谈一谈心态对备考的重要性。心态也许是我能够实现双非三跨一战成硕的关键。也许大部分考研er都会把备考历程视作人生的一次苦修,每天起早摸黑,灰头土脸,没有时间玩也没时间谈恋爱,复习遇到瓶颈无法解决,同时遭受生理心理的双重磨炼……但我却尝试转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过去三年,自己过得有些浑浑噩噩,这次考研备考是大学以来过得最充实最有规律的一年,可以学习自己一直以来都想学习的心理学,并发现它的乐趣。在每天的学习过程中,欣喜于每一个小小知识点的攻克,享受每日目标达成的成就感。你可以慢下来,静下来,练习专注和聚焦,以及对于自己生活的掌控感。我还记得在备考时,自己的一切感官体验都得到了放大,以前从未注意过的路上的无名小花,天边云彩的细节变化,一直在同一层楼背书的那个女生剪了齐耳短发,一切被放大了。当我时常以感激之情去面对身边的一切,感激我有这样的机会可以为了自己想要的未来去拼搏,感激家人、朋友、研友、师兄师姐、老师的支持和鼓励,甚至去感激每天去吃的一成不变的饭菜,感激包子铺水果店老板的默契,感激陌生同学在下雨天共享的一把伞,当你开始去享受这个过程,而非选择去苦修去受难时,也许你已经赢了。

最后最后,送上一段在备考中默默给予我无穷力量的文字:

人们看著毛毛虫时都不会说这是一只未来的蝴蝶,他们只会说,这是只毛毛虫。等它终于变成蝴蝶了,他们会说:它曾经是毛毛虫。但他们的语气有微妙的差别——有的人会说:哇,它曾经是毛毛虫。有的人会说:哼,它曾经是毛毛虫。但那有什么区别呢?蝴蝶听不懂他们的话,蝴蝶只会飞到他们看不到的山川河海。

忘了是哪一天清晨买包子时的日出

以上,感谢你来倾听:)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