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1515-1578),字肅卿,號中玄,河南新鄭人,嘉靖二十年(1541)進士。嚴嵩在位其間,與其子嚴世番打壓異己、扶持個人勢力,徐階、高拱和張居正等人為了拉嚴嵩下馬,一度有長時期的合作,這時候,他們的共同敵人是嚴嵩。經過他們的艱辛佈局和長期努力,嘉靖四十一年(1562),權傾朝野的嚴嵩終於倒臺。

高拱畫像

當共同的敵人倒臺後,因為對利益分割的不同,以前的聯盟內部一般會產生分裂,說簡單點,大家一起一路拼殺過來,憑什麼你現在指揮我?政治規則就是如此,在這種遊戲中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看似平靜的表面下面,都藏著自我利益的角逐與鬥爭。徐階、高拱、張居正三人便屬於此類。他們曾合作「倒嚴」,如今嚴嵩終於下臺,內閣首輔的高位誰坐比較合適,能更服人心呢?生性秉直的高拱當仁不讓,徐階心生不滿。於是他逐漸拉攏張居正聯合倒高拱,其中還有後來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當一個人連續受到盟友背叛時,距離倒臺就不遠了。

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的高拱,劉毓濵飾。

張居正表面與高拱合作,暗中卻將相關消息告知徐階和馮保,高閣老焉能不敗?另有說法高拱和張居正在日常中也有隔閡。張居正膝下多子,高拱卻沒有,一日兩人談起,高拱說:「上天真不公平,為什麼你這麼多兒子?」張居正回曰:「子嗣多了養活起來很費錢啊。」高拱說:「你有徐某給你的三萬金,還擔心什麼衣食啊!」意指張居正受過賄賂。自此張居正對高拱心有不滿。高拱後來也回憶說,這件事可能是他們兩人交惡的源頭。

總體來看,高拱在職期間,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任用賢良,加強邊防,革除弊政,財政收入增加,為後來張居正大刀闊斧改革奠定了基礎。至於此三人關係,實在不好言說,政治鬥爭中,身處其間的政客們為了能夠存活下去,為了實現心中積攢很久的政治抱負,必須付出代價,即不擇手段達到阻擋自己的人。他們三人反目是必然的,但是三人在位期間,並沒有像嚴嵩一樣搜刮民脂民膏,貪污過居。因此,歷史人物的評價僅僅看其有無排擠他人,視野就太小了,也不能產生綜合的看法。在筆者看來,如果沒有無端陷害忠良,為了個人勢力大規模打壓異己,或許就應該有一個較為客觀中允的評價。

《高拱全集》書影,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高拱一生著述豐富,共有18種,遺失3種,還剩15種,涉獵廣泛,其哲學、經學和文學思想研究還不夠透徹全面,空間很大,學界仍需要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

參考文獻:

1.張廷玉等:《明史》卷213《高拱傳》,中華書局標點本。

2.嶽天雷:《高拱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期。

3.馮明:《張居正改革羣體研究》,博士學位論文,華中師範大學,2011年。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記者團成團 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本科生許飛


徐階是張居正的座師,高拱是隆慶皇帝朱載垕的老師,張居正是萬曆皇帝的老師,與高拱曾經是好友,曾立志匡扶江山社稷,可後來張居正卻在小皇帝和太后面前打小報告,害得高拱被勒令退休。

他們之間總的關係就是繼任者關係,分別先後任職內閣首輔,先是徐階,再是高拱,最後張居正。三人之間細微的關係錯綜複雜,都為最高權力而鬥爭不已。明朝自朱元璋廢除宰相之後,內閣首輔就是權力最大的文官,有時權力甚至大過以前的宰相。

徐階是靠鬥倒嘉靖朝著名奸臣嚴嵩父子才得以上位的,他忍辱負重,厚積薄發,處處奉迎嘉靖帝的喜好,修宮殿,填青詞,逐步獲得信任。趁嚴嵩被嘉靖帝冷落之際,徐階抓住時機,一擊即中,一舉將嚴嵩父子打倒,登上了首輔的寶座。他提拔學生張居正,嘉靖帝生前未立太子,嘉靖帝駕崩後,徐階和張居正等人偽造遺詔,使隆慶皇帝順利繼位,避免了一場皇權爭奪鬥爭。隆慶帝繼位後,行為荒誕不經,徐階多次勸阻無效,失望之餘上書請辭,獲得批准。

高拱在徐階辭官之後進入內閣,他自恃才高,又做過隆慶帝的老師,根本不把時任首輔李春芳放在眼裡,遇事專橫,李春芳憤而辭官,高拱繼任為首輔。高拱治國理政才能突出,極力促成了俺答封貢,使明朝邊境再無戰事之憂。力排眾議,任用能徵善戰而又貪婪無度的殷正茂為總督,成功鎮壓廣西土司叛亂。隆慶帝駕崩後,年僅10歲的萬曆皇帝繼位,張居正在小皇帝和兩位太后面前打高拱的小報告,將高拱曾在內閣說過的「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改為「十歲孩子,如何作人主。」宣稱高拱密謀擁立藩王,皇帝與太后大驚,下旨勒令高拱回籍。

張居正繼高拱為首輔,他與司禮監太監馮保聯合,又得到李太后支持,軍政大事皆出於一身。他主持推行考成法(績效考覈制度),一條鞭法(賦稅,徭役皆摺合銀兩),實行多項改革措施,開創了明朝後期著名的萬曆中興。可惜,英年早逝,死於首輔任上。他的改革舉措觸動了權貴階級的利益,萬曆皇帝也對他實行的嚴格教育產生了逆反心理,使得張居正死後遭到清算和抄家,追奪一切封賞,差點被毀墳掘墓。

總體來說,徐階,高拱,張居正雖然為了權力而勾心鬥角,但他們都是治國理政的絕佳人才,在他們任首輔期間儘管朝廷中鬥爭激烈,但明朝的綜合國力卻是穩步在提升的。他們三人都不愧治世能臣之美譽。

歷史茶坊,解密歷史,暢談奇聞。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頭條號!喜歡本文的朋友請動動手指在下方點個贊,歡迎轉發和留言!


       打發走了嘉靖皇帝,首輔徐階迎來了老朱家的下一個老闆朱載垕,也就是明穆宗。

       這個小朱老闆,少年時就因其生母杜康妃失寵而不招老爹嘉靖皇帝待見。而且又不是長子,所以很少得到父愛,活的窩窩囊囊,膽戰心驚的。好不容易混了個太子位,結果老爹嘉靖皇帝又開始信奉「二龍不相見」,多少年都見不著老爹的面兒。

      當太子時,在老師高拱和張居正的鼓勵下,積極關心朝局,樹立了遠大的志向,希望在自己手裡時,將大明推向一個新的高度。老爹嘉靖死後,他終於能登臺唱戲,擔當主角了。可惜,當替補時間太長了,猛然間讓自己上場踢主力,不適應。朱載垕在位僅僅6年竟然就因病去世了,終年36歲,他在位時間雖短,但過程中的精彩情節一點都不少。

      隆慶元年時,高拱仗著自己的新帝的老師,深得新帝朱載垕的寵信,立即指使手下人彈劾首輔徐階,揭發徐階的弟弟和三個兒子在鄉裏橫行霸道,圈佔土地,而且準備充分,有憑有據。

         徐階雖然好脾氣,沒有太過生氣。但跟他混的言官們憤怒了,心說高拱你也太不是東西了,徐階把你推薦入閣,你仗著上面有人,直接就敢對恩人下手,太不是東西了。於是他們紛紛將矛頭對準高拱,使出看家的本領開始彈劾他,而且這彈劾的勢頭是一浪高過一浪,一點兒都沒有停歇的意思。

       高拱實在撐不下去,誰讓自己捅了馬蜂窩的,只好於隆慶元年的五月,就黯然辭官回鄉了,惹不起,罵不過,只得躲,大明的官員基本都這樣。

       徐階收拾完一干人,自己也老了,也累了,而且說實話,他對新皇帝隆慶,有些失望。於是,主動提出辭職回家養老去了。這個消息,可把在家賦閑的高拱給高興壞了,於是,他收拾行李又到了京城,又入了內閣,誰叫人家是皇帝的家庭教師呢,關係就是不一樣。

       徐階退休回家後,終於可以享受鬥爭完結後的人生了,大量購置田產,據載,徐家佔地多達二十四萬畝,加上他的族人和家奴也為非作歹,致使告他的狀紙堆積如山。關於這點,我要說明一下,大明的官員,個個都不貧寒,尤其是六部九卿退休後的官員,個個都富甲一方。

        當時的應天巡撫海瑞秉公辦案,懲治了徐階的家人,雖然徐階沒出手,但他默許兒子用錢賄賂給事戴鳳翔,又通過了張居正,最終罷免了海瑞的官職。所以當時,民間紛傳:「家居之罷相,能逐朝廷之風憲」,有人甚至把他稱為了「權奸」。

       直到萬曆十年(1583年)時,徐階已經80歲的高齡,萬曆皇帝專程派人前去慰問他並賜璽書和金銀。1584年,徐階因病而死,被追封太師,謚文貞。

歡迎關注:文史不假


看過《大明王朝1566》和《萬曆首輔張居正》的童鞋想必對徐階、高拱、張居正這三位內閣首輔印象深刻:徐階的隱忍、高拱的傲慢、張居正的擔當,他們都是治世之能臣,有嚴嵩這個大奸臣作為攻堅堡壘,三人組成統一陣線討嚴聯盟,倒嚴成功後,他們相愛相殺,越走越遠,最終分道揚鑣。

先來說下徐階,二十歲就探花及第,可謂是春風得意馬蹄疾,後因不肯同流合污被貶,從此徐階不再做一個憤青,懂得如何在官場這個大染缸中生存,變得遊刃有餘,寫青詞迎合聖意 (為此被清流所詬病),為搬倒嚴嵩,可以曲意迎奉,私底下又和學生張居正謀劃如何倒嚴,他懂得如何借勢,如何隱藏自己,使敵人放鬆警惕,最終一擊而退。

高拱與還是裕王的隆慶皇帝亦師亦友,互相陪伴走過黎明前的黑暗,裕王太子地位確立後,高拱開啟了人生up模式。鬥倒嚴嵩後,與徐階作為大明內閣的一二把手,最初還能合舟共濟,高拱是個耿直boy,看不慣徐階縱容親族違法亂紀,二人因此反目,竟發展成水火不容,最終以高拱的罷官告終。後徐階退休,又被起複,高拱執政期間政績斐然,然專橫跋扈,不知團結同僚,後又被逐。

張居正不愧是一代人傑,非常注重搞好與同僚的關係,就連大奸臣嚴嵩與其兒子嚴世蕃都對其贊愛有加。徐階對其有知遇之恩,一路提攜,可謂是官場領路人,與高拱也是亦師亦友,互為引為知己。官場中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為了權力,張居正聯手大太監馮保在萬曆皇帝和太后李氏面前詆毀高拱,所謂三人成虎,高拱最終敗走麥城,回桑梓養老。

徐階、高拱、張居正三人,徐階與高拱互相成就了對方,相愛相殺;高拱與張居正本來是志同道合之輩,相互約定匡扶天下,在權力面前迷失了自己,才變得水火不容,但又惺惺相惜;徐階與張居正,一個師賢,一個徒孝,上演了一段師徒佳話。


喜歡就關注我,三藏說史,與你一起做有趣的事。

隆慶一朝的內閣成員是各有千秋的,如果論功業顯著者,首推徐階、高拱、張居正三人。這三人都是韜光養晦、深謀遠慮、目光遠大的一流政治家。但他們也各有明顯的缺點,為了保持和獲得更大的權力而縱橫捭闔、互相傾軋。史載:「階、拱、居正更用事,交相軋」。這三個人在隆慶朝的政治舞臺上,不斷有著分合的鬥爭及恩怨糾葛。我來簡單聊一聊。

上圖徐階

徐、高的矛盾在嘉、隆之初就表現出來。

徐階設計使嚴嵩下臺後繼為首輔,他沒有沿用嚴嵩的做法,施政方針是寬大為主。當時嘉靖帝身患重病,較少參與政務,而朝野上下皆希望緩和和安定。因此,徐階的政策受到大多數人的歡迎和支持,一時被稱頌為「良相」。

高拱才堪大用,隨著嚴嵩倒臺,地位亦逐步上升。嘉靖四十一年(1562)為禮部左侍郎,並主持重錄《永樂大典》的工作。四十二年,任吏部左侍郎。四十三年,升為禮部尚書。四十五年三月,因徐階推薦,與郭樸同時進入內閣。

上圖高拱

徐階之所以推薦高拱入閣,有兩個原因:第一,高拱在禮部和吏部工作時,表現出眾,才能過人;第二:此時嘉靖帝病體沉重,朱載垕是唯一的皇位繼承人,早晚會繼承大統。高拱與朱載垕關係密切,情誼深厚。引進高拱入閣,自然有結好儲君的作用,並有利於將來新皇登基後保留政治資本。

然而高拱入閣後,徐、高兩人的問題逐漸顯現出來。徐階為人謹言慎行,低調沉穩;高拱秉直率真,自視甚高,常常直言快語,我行我素。高拱對徐階並不禮遇,有時議論朝政,還使徐階下不來臺。

嘉靖帝去世後,徐、高在《遺詔》起草、年號確定、財政、人事等方面都有不同意見。雙方的擁護者也針鋒相對,矛盾重重。徐、高的關係愈加緊張。

在徐、高的鬥爭中,張居正在兩人之間搞平衡,既不傾向徐,又不傾向高。

張居正少年才俊,二十三歲中進士,年紀輕輕就步入仕途。由於勇於任事,頗有城府,關心國事,體恤民瘼,他作為一個實幹型政治人才,一直受到徐階和高拱的器重。他當庶吉士時,徐階是其教官,他尊稱徐為老師。他在國子監任司業時,國子監祭酒正是高拱,兩人是上下級關係。高拱與張居正在隆慶朝中後期,曾密切配合,同心同德,並取得重大政績。

上圖張居正

但張居正對高拱飛揚跋扈的做派亦有不滿。當初,徐階辭首輔回鄉。不久,高拱官復原職,很快升為首輔,對徐階不斷打擊報復。徐階的兒子也受到牽連。張居正為其向高拱進言,引起高拱不快。高拱的門客還捏造出徐階的兒子曾賄賂張居正三萬兩白銀的醜事。高拱信以為真,以此譏諷張居正。張居正指天發誓,信誓旦旦地申明自己從未做過此事。經核實,高拱不得不向張居正道歉。從此高、張兩人之間產生了裂痕。

張居正和馮保在反對高拱這一點上走到了一起。穆宗得病,馮保知道好不了了,就祕密囑託張居正預先準備遺詔。張居正正在起草遺詔時,恰巧為高拱看到了。高拱當即責備張居正說:「我當國,奈何獨與中人具遺詔。」張居正面紅耳赤地向高拱謝過,使高拱更加討厭馮保,想把馮保驅逐出去。但是,穆宗突然去世,馮保和張居正合謀,在太子生母李貴妃面前說了高拱許多壞話。於是,他們成功地排擠了高拱,各自獲得了所需的權力。

上圖萬曆皇帝賜予張居正的御筆

隆慶朝內閣人員的升遷、罷免像走馬燈一樣,各派之間混戰不休。徐、高、張之間關係的紛繁複雜,既有恩情,又有矛盾,並且牽連著朝野及宮中的各種勢力集團。然而,只有張居正一人在這期間穩中有升,屹立不倒。他始終沒有捲入派系之間的直接衝突,沒有得罪各種利益集團。事實上,他是隆慶朝內閣中最大的獲勝者,同時,為開啟萬曆時代的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礎,最終成為影響大明國運的改革家。


徐階、高拱、張居正都是明朝中葉鼎鼎有名的內閣首輔,尤其是中興重臣張居正被後世譽為一代名相帝王師。

一、徐階和張居正的關係

徐階(公元1503年-1583年),字子升,號少湖,漢族,明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區)人。明朝中葉重臣,嘉靖朝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至隆慶朝二年(公元1568年)擔任內閣首輔。

徐階是張居正的恩師,張居正的步步高昇,都是徐階策劃和提拔的。1560年徐階擔任內閣次輔,就把張居正從翰林院編修,提拔到國子監擔任司業(國立大學副校長),使張居正開啟了向權力巔峯攀登的序幕。

徐階擔任內閣首輔期間,非常器重張居正,推薦張居正擔任朱載垕的講師,視張居正為超級心腹幕僚。張居正也不負徐階重託,屢屢為徐階獻計獻策,工作不遺餘力,是徐階執政的得力助手。

徐階和張居正師徒聯手,扳倒嚴嵩,智除嚴世蕃,擬遺詔為受牽連的官員復職,使徐階的聲望達到頂峯,便將張居正提拔為禮部右侍郎。

即使在徐階六十六歲辭職退休和後來張居正擔任內閣首輔之後,師徒兩人的關係仍然十分密切,後來張居正對徐階及家人也是關照有加。

二、高拱和張居正的關係

高拱(公元1513年—1578年),字肅卿,號中玄,河南新鄭人。明代嘉靖、隆慶重臣。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進士。朱載垕為裕王時,任侍講學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徐階舉薦,拜文淵閣大學士。隆慶五年(1571年)升任內閣首輔。

高拱和張居正是亦友亦敵的關係,既有同僚的親密,也有政敵和競爭對手間的你死我活。

高拱擔任國子監祭酒(國立大學校長)之時,張居正被徐階提拔為國子監司業。兩人雖然屬於上下級,但關係相當親密,時常結伴爬到香山頂峯遊玩和暢談人生理想。

高拱和張居正互相賞識,惺惺相惜,都視對方決非池中之物,故在兩人共事國子監期間關係親密。

徐階擔任內閣首輔期間,由於張居正和徐階的師徒關係,高拱雖然也是徐階舉薦進入內閣,卻是權欲心較重,對徐階抱有敵意,自然也對張居正有些仇視。

高拱擔任內閣首輔期間,兩人雖然還是同僚,關係卻已經沒有那種親密感了。

高拱依靠內廷太監和曾經是隆慶帝朱載垕的老師這層關係復出,並最終當上內閣首輔,權傾一時的高拱便欲將對手各個擊倒。高拱性格剛強,有仇必報,是世界上死都不能得罪的那種人。

高拱和徐階的政敵關係,使高拱對張居正也抱有敵意,後來到了劍拔弩張的程度,最終張居正是勝利者,高拱黯然離去。

三、徐階和高拱的關係

徐階是明嘉靖朝的老臣,嚴嵩把持內閣十五年,徐階也擔任內閣次輔多年。

徐階精明強幹,個子矮小,卻是濃縮的精華,典型的上海人性格特徵。

高拱的升遷得益於徐階的舉薦,但由於兩人政見不同,逐漸成為政敵,既有對徐階的嫉妒恨,也有大鵬展翅恨天低的怨氣。

所以,高拱當上內閣首輔之後,即使徐階已經退休,高拱也不肯放過他,仍然要報他的一劍之仇。

四、結語

徐階、高拱、張居正都是能臣,都擔任過權傾朝野的內閣首輔,三個人之間的關係非常微妙,歷史評價各有千秋。

謝謝邀請!


給大家理一下這三個人的關係。

徐階鬥倒嚴嵩之後成為首輔,先是拉了個老好人李春芳入內閣,接著主動向裕王也就是後來的明穆宗朱載垕的講師高拱示好,拉了高拱入閣。

本來高拱應該感激徐階,但是高拱為人,倨傲尚氣,他並不領情,事實上他也確實不用領情,因為按照慣例,只要等朱載垕登基,他會自然而然的入閣。

徐階為人比較內斂,高拱性格強勢不甘屈居徐階之下,兩人在內閣多有齟齬,於是徐階開始拉攏朱載垕的另一位講師張居正。最典型的事情就是嘉靖去世,首輔草遺詔,一般會邀請一兩個內閣成員一起,但是徐階誰都沒找,只找了尚未入閣的張居正。這事兒,讓本來關係頗好的高拱和張居正有了嫌隙。

嘉靖去世,明穆宗朱載垕登基,張居正入閣。

高拱因為他的性格強硬,在內閣裏和這麼多人不和,終於被迫去職。

但是徐階並不是真的想打壓他一輩子,他知道高拱和穆宗皇帝的關係,他把徐階趕走只是想讓自己走得體面一點,在高拱去職之後一年多,在隆慶二年七月徐階主動致仕。

隆慶三年,高拱再度入閣。明代內閣排名順序,第一次進閣是按先來後到,但是後面如果因故離職,再度入閣後不是重新排名,而是按第一次入閣順序排名,所以這時的高拱是僅次於李春芳之下的次輔。

把嚴嵩鬥倒的徐階尚且不被放在高拱眼裡,何況老好人李春芳呢?

隆慶五年,李春芳致仕,高拱成為首輔。

高拱不倒,張居正就永遠當不了首輔,張居正開始找盟友,倒還真讓他找著了。司禮監的馮保。馮保此人和高拱是有矛盾的,因為高拱連續兩次斷了馮保的升遷之路,先後讓御用監的陳洪和尚膳監的孟沖擔任司禮監掌印太監,而這個位子本來是馮保的。斷人官路就如害人父母,馮保恨高拱入骨,終於在穆宗賓天之際走皇后和李貴妃(萬曆生母)的門路當上了司禮監掌印太監,但是他也知道,只要高拱一日不走,他的位子就一日不穩。

於是內閣的張居正和司禮監的馮保開始聯合倒高。

最終高拱因為那句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被故意曲解成了十歲幼童如何能當皇帝引起了李貴妃的猜忌,被勒令立刻出京回家閑住。

本來徐階對高拱和張居正都有知遇之恩,高拱的性格稍微不那麼強硬一點,不和徐階結怨,不和馮保結怨,甚至不和張居正結怨,以張居正和高拱同為朱載垕講師時候的正副手關係,未必不能和衷共濟為大明保駕護航。

可以說,高拱失敗就失敗在自己的性格上,太過強硬太過高傲了。

感謝閱讀,敬請關注!


明朝中後期嘉靖至萬曆年間內閣鬥爭非常激烈,內閣首輔之爭異常殘酷。

先是張驄在「大禮儀之爭」中迎合嘉靖皇帝,取代了楊廷和成為首輔。

後來夏言當了首輔,嚴嵩處心積慮討好嘉靖皇帝,千方百計陷害夏言,因為收復河套等事情夏言失寵被殺,嚴嵩終於登上首輔寶座,長期貪污受賄結黨營私殘害忠良。

後來徐階又鬥垮了嚴嵩父子當上了首輔。

隆慶年間明穆宗的老師高拱當上了首輔,高拱也才華出眾,很得隆慶帝寵信。

到了萬曆初年,次輔張居正和李太后、太監馮保結成同盟,共同驅逐了高拱,張居正當上了首輔,開始對朝政實行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

張居正是明朝權勢最大的首輔,因為萬曆帝年幼無法執政,張居正總攬朝政,一手遮天成為事實上的攝政。

張居正死後受到清算,張居正以後的明朝首輔權力受到限制約束,再也沒有出過特別厲害的角色。


感謝邀請。

題主問詢的這三個人,都是堂皇的首宰之臣,也是大明賴以存續的鐵骨脊樑,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都作出了相應的煌煌業績,並被後世贊為忠良哺食之臣、首中良弼之輔。

所謂:疾風知勁草,國難顯忠良。

個人尤對小個子徐階情有獨鍾,愛而有加。

徐階雖乃一時明相,但卻又是一世奸雄。為了扳倒嚴嵩父子,徐小個子甘於忍氣吞聲、降尊紆貴,甚至達到了主動苟合曲意逢迎的奴顏婢膝地步,對顏威赫赫的嚴氏父子,極近討好之能,甚至昧著良心把女兒嫁給了嚴家,直接斷送了女兒的大好前程。

而對於那些對嚴氏父子睚眥俱裂嫉惡如仇的正直人士,卻冷麵以對,趾高氣昂。直至將全部勝券握於掌中之前,都一直對嚴氏父子跋前疐後亦步亦趨,使人們感到這個慣於見風使舵的奴才纔是最大的敗類和人渣。

所幸天機裕隆造化隨人,及至徐階終於揚眉吐氣搬倒了嚴嵩,人們纔看見了久違的那張笑臉,也真真難為了徐階這個包藏宇宙之機的錚錚硬漢。

而他的賢契愛徒張居正,則分明過於膽大妄為了些。至於高拱,則過於跋扈,人臣非禮之數盡露,最終被罷相丟官也就在所難免。

毛爺爺有句名言:政治是爭取最大的公約數,以達成最廣泛的利益同盟。

在對待嚴嵩父子一事上,他們無疑做到了求同存異聚同化異,但涉及到了自身的利益紛爭和官位榮享,則又凸顯了豪橫與爭鬥,紛紛亮出手腕兒與絕活兒,相互廝殺自相踐踏,最終令正義蒙羞漁人得利。

但無論如何,這三個人都是那個時代的傑出代表,也體現了那個時代人們嚮往追求的一致方向。雖然「道不同不相為謀」,但又殊途同歸,格物自知。


徐階內斂,高拱張揚,張居正厚積而薄發,三人都是治國理政的能手,但性情、機遇各有不同。

徐階入仕之初,因書生意氣違逆內閣大學士張孚敬而被貶外任,受此挫折的徐階從此謹事上官,可見此人較為靈活,能夠審時度勢、隨機應變,上下官吏大多喜歡和他來往。嚴嵩專權時,徐階又及時調整策略,日常政事多順從附和嚴嵩的意見,從不與他爭執製造矛盾,並把自己的孫女嫁給嚴嵩的孫子,一副恭敬順從的樣子。但一旦嚴嵩被皇帝冷落失勢時,徐階就立馬不失時機得運作「倒嚴」,行動直擊要害、乾脆利落。在對嘉靖的態度上,徐階又能積極迎合皇帝的意見和興趣愛好,主持修建萬壽宮, 擅長寫作嘉靖喜歡的青詞,並善於調和皇帝、百官、太監等各派勢力的關係,合理處置國內外各類事件,因此能夠長久得到嘉靖信任,安穩地坐在內閣大學士的位置上。 相較於徐階,高拱的性格特點就顯得格外突出、稜角分明。在京內京外任上,高拱勵精圖治,數年內政績斐然,但他性情急迫、專橫跋扈,導致與同僚之間的關係多有不睦。明穆宗朱載垕在位時,因高拱在朱載垕還未繼位時就相交甚厚,故能仗著皇帝信任支撐一時。等到小皇帝萬曆即位,正是主少國疑的關口,高拱竟然又瞎說什麼大實話「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引得兩位太后大驚不已。張居正乘機聯合司禮監馮保「倒高」,高拱被逐離權力中心。 相對於徐階、高拱來講,張居正的人生際遇更為幸運。在平穩過渡完嘉靖、隆慶兩代皇帝,嚴嵩、徐階、高拱三任大學士之後,氣候漸成的張居正不失時機得聯合司禮監一起驅逐了高拱,如願以償得繼任為首席內閣大學士。憑藉著「李太后、張居正、馮保鐵三角」關係網,張居正得以在萬曆的頭十年對日暮途窮的大明王朝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革新官場吏治、整頓土地財賦、充實國庫收入、修復軍備邊防,成就了一番青史留名的偉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