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朋友和我說:世鈞和曼楨非得經歷這樣錯寫一生實堪傷的遭際,張愛玲才能寫出一個這樣讓人驚慟的故事,否則世鈞和曼楨也就是普普通通的平常夫妻,沒有任何讓人值得注目關心的卓別之處。

我想想,也是,世鈞和曼楨的感情太平常了,或者說凡庸更好,他們的感情從頭至尾沒有高光亮點,一路坎坷一路平淡,而最後導致後半生靈魂劈裂的遭遇反而成了這段感情唯一值得細說慢品的小節。

兩人從認識到熟悉,並沒有半點超然於凡俗的美好之處,世鈞做過最大的努力,也不過是在還是好朋友的階段偷偷的去找曼楨遺失的手套並交還給她(並不承認自己是因為喜歡她特意回去幫她找的);第二件就是在確定關係之前陪著曼楨走到曼楨做家教的地方,在路燈下等著曼楨下課,並下定決心要親吻她。

確定關係前,兩人小心的互相試探,有試探有回應,感情就一路慢條斯理的磨蹭了下去,世鈞所做的努力和曼楨一樣多。但這時畢竟只需要確定對方喜不喜歡自己、有沒有和自己在一起的意思。這時感情的題目還很簡單,不管做題的人性格上有多大的缺陷,只要有點心思都能做對。

確定了關係後,事情變得複雜多了,雙方要計劃長遠,考慮到結婚,雙方的家庭都牽扯了進來,人物關係也變得不再那麼簡單。

前期的一大先天不足,就是世鈞沒能消除自己性格上的怯弱,勇敢成為這段感情的主導和支柱,而還是保持著確定關係前的謹小慎微、戰戰兢兢,仍以一副討價還價、斤斤計較的姿態讓感情變成一團疑雲漂浮在半空,一直落不了地。

中期世鈞帶著曼楨去南京的家裡見了家人,本來這是非常有意義和跨越性的一步,可是被世鈞走的跌跌蹌蹌,他沒有向家人說明兩人的戀愛關係以及直接表明自己對曼楨的態度,平白的讓家人對曼楨橫生猜忌,無端的讓翠芝和叔惠捲入到感情中,感情本身就是一團疑雲,欲風欲雨,現在就變成了一團迷霧,不光是世鈞和曼楨,連翠芝和叔惠也走了進來,什麼也看不清,讓四人的青春白白走了不知多少冤枉路。

後期,世鈞自己那種多疑多慮的性格又開始妖風大作,他在沒和曼楨商量的情況下,就直接把上海的工作辭了,決定留在南京家裡陪著父親,其實他這麼做是想讓父親死後把家產留給母親和自己(而不留給姨太那邊),從而能夠讓自己和曼楨的未來能變得更可期,致命的是他選擇不將實情告訴曼楨,此時的曼楨不知道是如何看待這種風雨飄搖的感情的。另一方面,張豫瑾(曼楨老家的親戚)出現,夾雜在故事中,成為感情中另一個不確定的因素,但是根據此時的描寫,曼楨守禮守節,也一心向著世鈞,但她也未將自己對張豫瑾的感情是一個什麼狀態告知世鈞,此時的世鈞那種自卑的心理壓不住跑出來作祟,兩人因為這種種原因大吵一架,世鈞忿然而去。

不過此時兩人的心仍彼此相屬,曼楨等著這件事降溫淡去,世鈞也想著去好好說明白一次。本來按道理,這段感情應該再這樣萎靡不振、半死不活的繼續走下去的,直到他們倆像白開水一樣交融成另一潑白開水,或者終將互相厭惡、互相痛恨。

可此時,曼楨被騙去姐姐曼璐家,被姐夫強姦,並被囚禁十個月直到生子。從兩人吵架之後的十四年,世鈞再沒有見到曼楨。

從此,故事從疑雲迷霧直接變成一個讓人心裡生毛髮怵的噩夢,特別是對於曼楨,一是被姐夫強姦、二是被囚禁十個月產子、三是一生的錯寫無法更改。

這個噩夢有兩次機會是可以破除的,但是這自卑多疑的沈世鈞和這平庸無聊的感情承載不了張愛玲和讀者迫切的希望,最終湮滅成灰:

第一個機會是,世鈞去曼璐家去問曼楨的情況,曼璐將騙來的戒指(之前世鈞給曼楨的情物)交還給了世鈞,世鈞問道:曼楨是不是嫁給了張豫瑾(他一直以來的猜疑,他要求證),曼璐順水推舟的將錯就錯,讓世鈞相信曼璐嫁給了張豫瑾並跟著回了老家。從曼璐家出來以後,世鈞對曼楨就從疑惑變成了憤恨,他直接將戒指丟進了草叢。張愛玲便要虐情到死,她寫道,如果世鈞拿到光下仔細看看,就會發現戒指上有血污,她給故事編了一個生路又親自堵上了。

第二個機會是,假若世鈞真的相信曼楨對自己的忠貞,他不會相信曼楨是那樣容易變心的人,他必要去曼楨老家求證,看看自己愛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曼楨。當然在這段感情中,世鈞從來不是那麼堅定的人,他做不到。再退一步,假若世鈞不是個堅定有信念的人,但是個有始有終的人,就算有曼璐的言辭和退回的情物,他也無法接受這樣不明不白的倉促收尾,沒有見到最後一面,什麼都沒說明白,他也要去一次曼楨老家見曼楨最後一次。

當然這兩個機會都被張愛玲直接掐滅了,但是她前面所做的所有鋪墊,也讓讀者明白,世鈞擔不起這麼忠貞神聖的任務。

曼楨一個女人心思,無功無過。曼楨在故事裡的表現符合那個時代所有女性的特徵,曼楨沒有多做也沒有少做,她不主動但是體貼入微、曉情知禮,張愛玲的筆下,曼楨是一個內心恆一有信念的人,我們無法怪曼楨,那個時代她也許只能如此,而逃離魔窟後的十幾年內,單薄瘦弱的她堅強不屈面對被摧殘的後半生的點點滴滴,證明瞭她值得被任何人愛。

世鈞沒有為曼楨做過任何超越期待的事,他沒有一秒鐘為這段感情勇往直前、奮力一搏過,他永遠一副精打細算、步步為營的姿態。

最後沈世鈞沉迷在對過往的懷緬之中,過的渾渾噩噩如行屍走肉,他是重情之人,但是他性格中塌陷的那一塊黑洞(自卑、懦弱、被動、含糊、多疑、顢頇等等),終將故事崩裂成了一個駭人的裂隙,任一百個曼楨也填不了救不回。

仍是那句話:The greatest thing you』ll ever learn,is just to love and be loved in return.

你能從這世間體驗到的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去愛和等著被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