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557512339423000061Fo0iz13TL  

已經一堆人寫試閱心得了,看來時報這次出版前有大張旗鼓地找人寫書評。

辻村深月據說是目前日本文壇最受矚目的三大才女之一(另二位是湊佳苗和三浦紫苑),

不記得在哪位書評家的部落格看到說辻村深月在臺灣的名氣不如另外二位,

但我覺得以她的書被翻譯的量和寫作時間比,她其實是最被注目的耶!

三浦紫苑雖然在日本成名地早,但中譯本多半是2008年才陸續被翻成中文,

且真正在臺灣紅起來,應該是因為2011 年後哪啊哪啊神去村。

而湊佳苗雖然自2008年告白一書驚豔文壇,但以著作的平衡性而言,個人覺得頗糟,

雖然幾乎本本都被翻譯成中文且都頗暢銷就是了。

若再用得獎數做比較,無庸置疑辻村深月纔是三人中的勝利組,

看她那得獎數量,若早期的東野圭吾,一定對纔出道十年就能得到直木賞的這位才女嫉妒的不得了吧XDDD。

 

雖然不想將這三人做比較,但既然出版社打著這三人是齊名作家,

我也來排一下三人在我心中的閱讀順序:三浦紫苑>辻村深月>湊佳苗,

先說湊佳苗的書在告白之後的,我覺得品質很不穩定,且以不同人物的敍事來堆疊出故事懸疑性以及被過度戲劇化的人性,

看久了會對人性失望,感覺沒有一個值得信任的人,但不可否認地,這種誇張的風格,拿來拍成戲劇最適合。

辻村深月目前只看了三本,分別是使者請殺了我和這本島與我們同在

擅長在平淡的生活中添加了不平常的夢幻因素,

在初期乍看是會朝令人失望的方向做的諸多撲陳後,忽然在故事的尾聲前來個令人訝異的逆轉和前後呼應,

就好像在冬天融雪後看到了那初綻放的綠葉讓人的內心感受到了冬日和煦的暖陽。

三浦紫苑是三人中我最愛看的,因為從頭正向到尾,且愈後面愈熱血,

就算個性柔弱的主角們,做事卻都有傭懶中的積極(完全不知自己在形容什麼,但總之就去看行天吧~)

在她筆下的友情不會是那種過份強烈的羈絆,但卻存在著久違見面也不會中斷的緊密默契(其實就基情❤)

 

辻村深月的請殺了我因為女主太中二了(只能說她寫地真的很好,把那種中二寫地讓人一直搖頭),害我本來不太想看這本,但實在太多人吹捧這本了,讓我不禁很好奇。

簡介如下:

冴島,一座位於瀨戶內海的小島,沒有高中也沒有醫院,更沒有光明燦爛的前景,所以島上的年輕人長大後幾乎都會離開。朱裏、衣花、源樹、阿新,四個住在島上的十七歲高中生,每天一同搭乘渡輪往返本島與離島之間,而這是他們四個人在一起的最後一個夏天了。

  有人想離開冴島這個故鄉,也有人從本島來到這裡落地生根。遠離城市的紛擾和繁忙步調,有人選擇來島上過著樂活的日子,卻也有人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背負著不可告人的祕密,在島上日復一日生活著,只為了逃避自己的過往……

 

開始看了後,前面40多頁我停了不下十次,會如此的原因之一在於我剛好同時間在補去年秋季日劇為了N

前面把湊佳苗的書說地一副很不屑看的我,倒還挺愛看她的書改編的劇,

之前夜行觀覽車我覺得日劇改地很好看,尤其演女兒的杉咲花演地很好,

這部為了N是同一個編劇和同一製作組,雖然女主角是榮倉奈奈,但戲份相較之下最少的男配角卻是超新星窪田正孝。

(他在這部真的是演技突出,明明戲份最少但存在感驚人,同樣在演出壓抑不哭的場景,他光嘴角才抽一下,俺就想抱著他哭了,不像榮倉奈奈每一段哭戲都讓我很出戲,但榮倉的演技有進步倒也是事實,只是不巧男配功力太強)

因為同時看劇和書也很訝異地發現二個故事都和小島有關呢。

仔細想想,日本人真的很愛寫離島,大概是因為日本本身是島國又離島多到甚至有無人島的緣故吧,

島的共通性是地小人少,各家祕密都藏不住,再加上多以漁業為生,守望相助就很重要,

因此島民之間那斬不斷理還亂的覊絆原比本島(明明也是島)來地多。

扯遠~

中斷了太多次的另一原因是:翻譯!!!!!!

坦白說,我覺得翻譯翻地不是挺優的。

實在有太多句子唸起來不順到我覺得可以把那中文放到google翻譯機就能翻回日文原文了,

但那一拖拉庫的書評卻沒有人覺得這中文翻地一點兒都不順,

讓我真心覺得不知是他們已沉浸在作者營造的島民世界中,

還是壓根無感或是有感但仍覺可以忽視。

當然隨著故事推演,譯者可能有抓到辻村深月的寫作風格,

後面二章的中文語感總算有回來了,

但它前面許多句子讓我真心發怒到很想問本書編輯校搞時是在睡覺嗎?

 

總之我在中斷了不下十次且同時看著為了N中看完本書。

(說真的,為了N後面四集因為會一直repeat殺人現場逼地我也一直快轉)

在許多離島故事中,本書最大的不同是以島民和I-turn的外來移民者為主,

這個I-turn不知是不是作者自創的,因為我查半天查不到這字,

嘛~也不重要,日本人自創外來語也不是第一天。

雖然故事是藉由四個同齡的高中生眼光來傳遞那離島和本島中的相依又不相干的現狀進行,

可是軸心是引進外來者的區域活化設計師—佳望,同時也是本書最特別的地方。

在故事裡,區域活化設計師幫助島民找出了適合發展的事業,

除了可以吸引了不願待在自己故鄉的青年或單親媽媽們來到冴島生活時不會沒事做,

對於原島民者則是產生了屬於自己島的東西,而讓自己多了生存於此的意義。

不想回去自己故鄉的人有各種理由,而冴島是否適合每個I-turn也是未必,

而同樣對於有些離島的島民而言,滿15歲為了求學而離開離島是天經地義的事,

為了生存他們也許就此長居本島而沒有再踏入離島故鄉中。

離島的人口變少的同時,能夠找到一個容納自己之地的I-turn者留在不是故鄉的冴島

隨著時間的流逝,原島民和新島民的分界不再明顯。

而原島民所流傳的傳統:結交義兄弟和每一屆都要出演的夢幻劇本,

在I-turn第二代和年輕的原島民之間產生了新的定義,以更加成熟而包容的方式散枝開葉,

最後在新舊交替之中,年輕的一代們除了繼承了島嶼的傳統,並且帶回了新的成果,

讓人在看完本書後內心受到了相當大的感動。

 

本書雖然一直在強調的本島與離島,但更讓我有所感的是區域活化設計師和I-turn外來者。

以書中提到被幅射的福島為例,雖然有被迫離開的人,但也有在聽聞福島災變後回到了福島的人(可見家路這部電影)

用更廣濶的視角來看,世界也是有諸多的島構成,而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孤島,

受不了都會工作的沉悶或壓力而遷移至南臺灣和東臺灣的人,

回鄉務農的年輕人們,

在臺灣找不到可立足之處而出國奮鬥的青年們,

令人唏噓的是,在這些流動的人羣中,撇開外勞和外籍新娘,卻沒有來臺灣一起提昇臺灣價值者的人們,

何時那些眷戀高位遲遲不肯下臺的掌權者願意摘下那慾望的皇冠,

將臺灣的未來交棒給真正能帶領我們走出困境的年輕且具有創造力的人們呢?

我不禁也無法剋制地這麼想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