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五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貫穿中國文化的始終。只有讀懂了陰陽五行,纔能夠說瞭解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認為,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

兩儀:儀,意思是人和人之外。是一個宏觀的層面,古人認為,萬事萬物都是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事物本身,另一個是人對於事物的認識。比如,儀器,就可以理解為人之外的感知器官,儀錶堂堂,可以理解為人的外部非常端莊好看。

我們看事物,比如一棵樹,那麼,這棵樹就包含這棵樹本身和我們對於這棵樹的認識。

兩儀包括陰和陽。

陰,意思是下降的,收縮的,昏暗的,就可以解釋為陰,上升的,放大的,光明的,就可以解釋為陽。陰和陽都是可以無限延伸的哲學觀念。

中國文化認為,萬事萬物都是由陰和陽組成的,關於陰和陽的注釋如下:

一,有些東西的陰和陽是無縫連接的。一些高度抽象的東西,比如道,氣,理,元神,等等,它們的陰和陽都是無縫連接的。

二,有些東西的陰和陽以氣為介質進行結合。任何具體的,有形有質的東西,比如山,樹,動物等等,它們的陰和陽並不是直接結合的,而是以氣為介質結合的。比如,人的手心為陰,手背為陽,但是手心和手背並不是直接連在一起的,它們是通過氣才結合在一起。

三,萬事萬物的陰和陽無時無刻不在變動。動,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是指事物內部的陰陽變動以及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陰陽變動。我們學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候,有一個相對靜止的概念,但是,中國文化中沒有靜止這個觀念,連相對靜止都沒有,所以,當我們來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時候,是絕對要忘記以前學過的一些知識。

四,任何兩個東西之間都可以構成一對陰陽,這對陰陽之間由氣進行連接,有些陰陽之間的氣聯繫的比較緊密,有些陰陽之間的氣聯繫的很微弱,舉個例子,一個居住在上海的白領和一千年前南美洲的一隻蝴蝶之間,雖然它們時間,空間,物種,影響力之間千差萬別,但是它們依然構成了一對陰陽,只不過它們之間的氣非常非常非常微弱而已。而一對夫妻,他們也構成了一對陰陽,這對陰陽之間的氣就非常緊密了。

氣,氣在中國文化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關於氣的注釋如下:

一,氣是由陰和陽組成的,但是氣的陰和陽是無縫連接的,氣不可以被人直接感知到,只能通過萬事萬物的陰和陽之間的變化和關係來推導。

二,構成事物存在的基本粒子,類似於原子。

三,介質作用,氣連接萬事萬物的陰和陽。

大家不要覺得不能夠被感知就顯得玄之又玄,舉個例子,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科學發展到今天,沒有任何科學儀器能夠直接觀察到萬有引力的存在,但是可以通過萬有引力起作用的結果來推導萬有引力的存在。氣也是一樣,沒有任何科學儀器能夠直接觀察到氣的存在,但是,可以通過氣起作用的結果來推導氣的存在。

精。中國文化認為精是構成事物存在的基本粒子,但是僅僅指物理形態的基本粒子,氣雖然也有這個功能,但是但是氣涵蓋的範圍更廣,既包括了物理範圍的基本粒子,也包括了人文範圍的基本組成部分,比如,我們說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氣氛很緊張,而不會說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精很緊張。精也沒有氣的介質作用。

四象:象,本義是指人的眼睛一睜一閉,是一個動態的層面,意思是看到的和沒看到的,引申為感知到和沒感知到的。

關於四象的部分有三種解釋,分別為

解釋一:四時,春,夏,秋,冬。指同一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

春,指春生,意思是事物的成長階段。

夏,指夏長,意思是事物的壯大階段。

秋,指秋收,意思是事物衰退階段。

冬,指冬藏,關於藏這個字比較複雜,藏的本義是指看不見,在中國古代哲學中的引申意思是事物產生之前和滅亡之後,古人認為,事物只有在產生之前的階段和滅亡之後的階段纔看不見,是一個宏觀的過程。所謂冬藏,意思就是冬天既是事物滅亡之後的階段,同時又是事物產生之前的階段。

解釋二,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指事物與整個宏觀世界之間的關係的不同階段。

青龍,指臍帶,本意是人在出生之前,引申為事物未生之時,

白虎,指人的虹膜,出生時虹膜由白色變成藍色或者黃褐色,死亡時由藍色或者黃褐色再次變成白色,本意為人從出生到死亡。引申為事物從生到死,

朱雀,指人死後陰莖會勃起,本意為人死亡之後陰莖會勃起的現象,引申意思是事物滅亡之後。在這裡需要解釋一下,人正常死亡之後,人體的心臟停止跳動,血液在重力的作用下開始向下運動,在死亡後大約八小時左右,人的陰莖會勃起,並且是最後一次勃起,這個並不是黑色幽默,世界上任何一個非外傷致死的男性都是如此,包括你我死後都是如此。女性則是陰道充血,中國古代把這種現象叫做朱雀。

玄武,指龜蛇打架,龜可能勝蛇,蛇也可能勝龜,意思是同一個事情產生的不同結果。

解釋三:四陰陽,少陽,老陽,少陰,老陰。指萬事萬物的陰陽之間的運行狀況。

少陽,意思是陰多陽少,但是陽開始滋長。

老陽,意思是陽多陰少,但是陰開始滋長。

少陰,意思是陰極盛,但是陰卻又開始轉變為陽。

老陰,意思是陰陽互相轉變。

這三種解釋在不同的情況下是可以相互轉換的。

八卦:山艮,雷震,風巽,火離,地坤,澤兌,天乾,水坎。

卦,意思是動和不動。八卦,就是事物變動的八種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在馬克思哲學中有一個關於相對靜止的概念,但是八卦中的不動並不能等同於靜止這個概念。而是指動中有不動的東西。

八卦包括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先天八卦主要闡述客觀世界的變動規律,比如河流的走向,禾苗的生長,牲畜的飼養等等,後天八卦主要闡述主管世界的變動規律,比如個人的求學,經商,陞官等等,而後天八卦又分為六十四卦。

山艮,本義指山的邊界,山的邊界幾千幾萬年才會有一點點變動,引申意思是沒覺察到的動,卦象為陽在陰上,但是陰多陽少,

雷震,本義指震動到人的巨響,引申意思是覺察到的動。卦象為陽在陰下並且陰多陽少,但是陽開始滋長。

風巽,本義指風吹頭髮動,引申意思是外因導致的動,卦象為陽在陰上並且陽多陰少,但是陰開始滋長。

火離,本義指火動來動去,引申意思是內因引起的動,卦象為陽中有陰,陽多陰少,但是陽開始變為陰。

地坤,本義指萬事萬物死亡後埋進土裡,引申意思是萬事萬物的必然歸宿,包括階段性歸宿和最終歸宿。卦象為三陰無陽,

澤兌,本義指池塘裏的水從左邊流到右邊,從右邊流到左邊。引申意思是守恆轉換或者等質交換。卦象為陰在陽上,但是陽多陰少,陰開始轉變為陽。

天乾,本義指天是最大的物,引申意思是事物所處的宏觀大環境。卦象為三陽無陰。

水坎,本義指小水窪裏有整個世界的倒影。意思是一個小細節能夠反映全部整體。卦象為陽在陰中,陰多陽少,但是陰開始變為陽。

少陽生山艮雷震,老陽生風巽火離,少陰生地坤澤兌,老陰生天乾水坎。

古人先是總結出了陰陽八卦的理論,但是,後來又發現運用太極八卦來解釋整個世界的時候,還是碰到了很多問題,於是,就又創造出了五行理論,完好的解決了八卦理論留下的空白。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主要是指萬事萬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係。

五行之間的關係如下:

相剋關係: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相生關係: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學說在使用的時候往往還要和五方,五時聯合起來使用,

五方,指東,南,西,北,中,分別對應木,火,金,水,土,

五時,指春,夏,長夏,秋,冬,長夏,指春夏秋冬每個季節的中間十八天相疊加。一共72天,這72天並不是連貫的。

我們先來說一下,由於是中國傳統文化,所以我們使用的是中國傳統的黃帝曆法,而不是現代人所使用的公曆。

春,指從1月1日到3月30日,其中,2月7日到2月24日為長夏。

夏,指4月1日至6月30日,其中5月7日到5月24日為長夏。

秋,指7月1日至9月30日,其中8月7日至8月24日為長夏。

冬,指從10月1日至12月30日,其中11月7日至11月24日為長夏。

長夏,在古代的意思是雨水較多,比較潮濕的季節。在古代,長夏一般是這個季節中雨水最多的時候,比如,春天就是2月份雨水最多,秋天就是8月份最潮濕。

通過四時和五時,我們可以把陰陽理論和五行理論聯繫起來,那麼,四時和五時怎麼理解呢?四時主要是對應四象,五時主要是為了對應五行。比如,2月1日分別對應四時中的春和五時中的春,但是2月10日分別對應四時中的春和五時中的長夏,

關於五時和五方有一點需要注意,古人生活的自然環境是比較簡單的,在1980年前的數千年中,中國的天氣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基本上是東邊多風,南邊比較熱,西邊比較乾燥,北邊比較冷。但是1980年以來,中國的自然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能再以簡單的地理上的東南西北中對應五行中的東南西北中。也不能以簡單的春夏長夏秋冬來對應風季,暑季,濕季,燥季和寒季。在這裡就需要活學活用了。最重要的是用風暑濕燥寒來對應具體一個城市的一年中最重要的特點,然後再來對應這個城市的五行,五時,五方。

舉個例子,昆明,位於中國的南方,但是昆明並不熱,濕纔是昆明一年四季最主要的特點,所以,昆明的五方屬性為中,武漢,位於中國地理的中部,一年中最重要的特點是熱,所以武漢的五方屬性為南,北京,位於中國地理的北方,但是北京一年中最主要的特點是燥,所以,北京的五方屬性為西。

這些屬性隨著中國以後天氣的變化也會改變。當然,我們這裡主要說的是如何活學活用五行和五方五時。

關於五時也是如此,1980年以前,雨季基本上集中在長夏這個時段,也就是長夏對應雨季,但是現在雨季太難預測,變化太大,我們只要知道長夏代表雨季和濕季就可以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