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美國時間7月31日,前IBM人力資源副總裁阿蘭·瓦爾德在法庭作證時稱:

有著108年歷史的IBM,為了吸引新一代年輕人,讓公司看起來和亞馬遜、谷歌一樣「新潮炫酷」,IBM在過去幾年炒掉的員工數量可能高達10萬人。

同時,IBM因為涉嫌繞開法律進行年齡歧視,目前面臨多起訴訟。從曼哈頓、加州到賓夕法尼亞和德州,都有被IBM裁掉的前員工發起民事訴訟。

01

IBM花式炒掉老員工

德州法庭文件顯示,瓦爾德在一樁民事訴訟中作證時稱,IBM在過去短短几年時間內就裁掉了「5萬至10萬名」員工。

年輕是一種優勢,年長變成了原罪。2018年3月,新聞調查網站ProPublica發布了一份深度調查報告。

該報告從IBM內部文件,發現IBM在過去5年大約炒掉了2萬名40歲以上的美國員工,約佔這幾年被裁美國員工總數的60%。2019年6月,IBM裁員大約2000人。

IBM都是如何花式勸退老員工的呢?以下招數會引起不適:

即便某些老員工工作表現突出,IBM也會將其列為裁員對象,並以他們不熟悉某些技術為理由擠兌他們;

把裁員說成退休,並採取種種措施鼓勵員工自己辭職。這些舉措減少了紙面上的裁員數目,因此不致刺激公眾,使其提出披露具體數目的要求;

一面鼓勵裁員對象申請其他職位,一面暗中慫恿經理不要接受他們,同時還要求許多員工培訓接班人;

告訴某些年長的員工說其技能已經過時,然後把他們轉為非正式工(類似於派遣工),之後他們往往還做以前的工作,但收入和福利都大不如從前。

在這樣的人才招聘策略的作用下,截至2018年年底,IBM的全球員工總數為350600人,自2013年以來下降了19%,創6年新低。

02

IBM轉型急需年輕人

IBM是全球最龐大的科技公司之一,然而在新時代,IBM的成績卻不太理想。近七年來,IBM的收入一直在緩慢而穩步地下滑。

2014年,IBM公司轉型提出CAMS服務,即雲服務、大數據、移動、社交媒體。

在IBM諮詢部門做的一張PPT報告中指出,有著「數字原生代、追求真實、用於創新、設計天賦」的特點的新一代年輕人,非常適合CAMS方面的工作。

如今,IBM更傾向於用低薪、經驗少的20歲出頭的年輕員工,取代高薪、經驗豐富的老員工,以及用敏於接受新事物的員工,取代風格固化的員工。

但這些年輕人通常青睞的是亞馬遜、微軟、谷歌、Facebook、蘋果等公司,而不是IBM。為了給年輕人「騰地方」,遭殃的是老員工。IBM的首席執行官Ginni Rometty稱,現在員工總數中一半是新一代年輕人,50%左右的新員工是在過去五年聘用的。

如今,科技應用快速迭代,而迭代需要高創新、高應變能力,年輕有活力的員工顯然具有更大的優勢。統計顯示,微軟員工的平均年齡約為33歲,Facebook為28歲,LinkedIn為29歲,雅虎、特斯拉、蘋果約為31歲。

科技行業從業者的年齡比其他行業的更為年輕化,甚至具有一種「喫青春飯」的屬性。

03

員工如何應對「被裁員」危機

在被裁員的老員工中,不乏一些有經驗、有資源的高管。對企業而言,35歲以上的人,體力、精力、潛力都大不如年輕人,他們不再是人力資源,而變成了人力成本,是企業的負擔、負債、不良資產。

知乎上搜索「35歲」,問題讓人慌得一批:

「人過35歲,怎樣快速找到工作?」

「35歲了,一事無成怎麼辦?」

「找工作時單位普遍要求 35 歲以下,那 35 歲以上的人都幹嘛去了?」

「35歲後我們還能幹啥?」

……

如何才能抵禦「被裁員」的風險?一個重要的應對策略就是:在工作中積累可遷移技能。

可遷移技能,是你在職業生涯中獲取並擁有的各種基本能力。你換一份工作、換一家公司、換一個行業,它們都能派得上用場。

以下,是一些能讓你與別人拉開差距的可遷移技能:

解決問題的能力

世界上任何一份工作都是為瞭解決某個問題而存在的。你能分析問題並制訂解決方案嗎?當你面對挑戰時,是否有一兩套能解決問題的可靠方法?

在工作中,別人是如何切入問題、思考的?有意識地收集不同的方法,並試著將幾種不同的方法結合起來,創造適合自己的獨門祕方。

說服式溝通技巧

任何職業,不管你的交流對象是客戶、同事、朋友還是陌生人,能將自己的觀點以清晰、簡潔的方式(文字、演講、視頻、面對面交流)呈現出來,都是一種基本技能。無法說服別人接受他們想法的人,在職業生涯中都會受挫、貶值。

完成任務的能力

只有不畏艱難、持續產出的人,才能真正的脫穎而出。在公司裏尋找那些能不斷完成任務的達人,他們是你最好的老師。執行,學習,如此往複。

吸引人才的能力

有能力吸引和調動尖端人才的個人領袖通常都能成功。你能讓工作變得更具挑戰性和樂趣嗎?你能推動員工進步嗎?你能平等並且透明的對待所有人嗎?

幫助和求助的能力

成為一個成功的「付出者」能讓你在生意和生活中都更有效率。人們會朝著他們信任的領導者靠攏,而「付出」的行為就是一種建立信任的強有力的方法。

情商(EQ)

這是你理解和連接他人情緒狀態的能力,是影響業績和優秀程度最重要的因素。對領導者而言,區分精英與普通人的標準幾乎有百分之九十在於情商。

我們都會變老,不得不提前做好被裁掉或薪資大幅度下降的準備。

在工作中積累可遷移的技能,不斷思考自己掌握的東西,哪些是長久、持續需求的,然後聚焦不會時過境遷的技能,完善自己,才能立足於變幻莫測的世界。

04

哪些工作不易被AI替代?

除了謹防年齡帶來的「被裁員」危機,我們還得考慮未來人工智慧對我們職業生涯的影響。

在英劇《真實的人類》中,機器人製造廠商推出仿生機器人接替人類工作,一開始是替換繁重的體力活,最後為了提高效率,越來越多的機器人滲透到了公司管理層。這麼一看,是不是細思恐極?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誰知道有一天自己的工作會不會被AI替代呢?

在CBS節目《60分鐘》中,李開復認為,在未來15年內,人工智慧和自動化將具備取代 40-50%崗位的技術能力。

被替代的工作將主要集中在以下工作和任務場景:

重複性勞動,特別是在相同或非常相似的地方完成的工作(如洗碗、裝配線檢查、縫紉);

有固定臺本和對白內容的各種互動(如客戶服務、電話營銷);

相對簡單的數據分類,或思考不到一分鐘就可以完成識別的工作(如文件歸檔、作業打分、名片篩選);

在某公司一個非常狹小的領域工作(如銀行理財產品的電話推銷員、某部門的會計);

不需與人進行大量面對面交流的工作(如分揀、裝配、數據輸入)。

為了不被AI替代,我們需要知道有一些工作是AI不能做的,這些工作類型包括以下四類:

一是所有創造型、戰略型的工作,如科學家、藝術家、編劇、作家、公關專家、人工智慧科學家、醫學研究員、領導、談判專家等;

二是複雜精細、具有工匠精神的工作,如口腔外科醫生、飛機機械師、脊椎按摩師;

三是需適應全新、未知的各類環境的工作,如地質調查、水管工等;

四是與人溝通,需要同理心、人性化的工作,如導遊、禮賓、酒保、看護、護士、銷售、顧問、教師、社工等。

看完以上,你選好適合自己優勢的職業了嗎?

在變幻無常的時代,我們不僅要打造一個專屬於自己的技能組合包,還要側重一些更符合人性、更具發明創意的工作崗位,以此抵禦衝擊和變化,使自己職業之旅更順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