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10萬,到大山當鄉村教師,我不會去!想罵的請暫時忍一忍,聽我說完再罵,也問問自己看會不會去。

我生活在平原地區,對於山區生活沒有體驗,雖然曾經去過不下10所的山村學校,但是,個人認爲僅僅是浮光掠影走馬觀花,我並沒有真正地瞭解山區教育狀況,也不懂得山區孩子對於教育的態度。對於一個陌生的環境,我比較難以適應。

如果我貿然去大山當鄉村教師,在那裏,如果跟我的期望值落差太大,假如我滿腔熱情去大山做老師,結果山區的民衆並不怎麼重視教育,山區的孩子根本不想學習,甚至我因爲管理大山裏的孩子,被家長威脅扔到大山裏喂狼,那我的一腔熱血遭遇的就是當頭一盆冰水!當然,這只是假設,一般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山裏人的樸實和善良,我還是有過感受的。但是,作客和長期在那裏工作,根本不是一回事。

而對於家鄉的民衆和孩子,我覺得更瞭解一些,彼此間也更容易溝通一些,雖然家校關係有點微妙,但是總體而言,還是不錯的,至今還沒遇到家長在羣裏懟我,也沒有家長辱罵毆打,更多的是相向而行。頑劣的學生也有,但家長能夠配合出招管理,這讓我在今天教育環境不是很好的情況下,還是找到自身的價值存在,具有一定的獲得感。

同時,我的家庭在縣城,習慣了縣城的生活,教師除了工作追求,也應該有自己的生活追求,孩子、老人需要照顧,親友間需要經常走動,這些也是我選擇的重要參數。大山裏交通不便,文化生活也會單調不少,所以,我能否適應,是個未知數。

基於以上因素,我不會選擇去大山當鄉村教師。雖然,年薪10萬,跟我現在的 收入還有兩萬多元的差距,我也不會這樣選擇。工薪只是選擇的一個參數,而對於有家庭的人來說,作出一個這樣的選擇,需要考慮的方面很多。

我這樣說的意思是,一名老師是否會選擇到大山當鄉村教師,並不是完全由工資待遇決定的,雖然工資待遇非常重要。除了經濟待遇,還有社會地位,還有價值實現,還有家庭的具體情況,還有年齡因素等。這些因素大家各不相同,選擇也就各異。

如果我是一個單身的年輕人,也許我會試着去適應大山,會選擇去大山當山村教師,哪怕去了,我不能適應,最終敗下陣來,重新選擇對自己並沒有太大的影響。而一個人到中年的人,考慮的因素就會更多一些,成熟的另一面,是激情的消退,事物都是兩面性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