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簡立欣、林志成、王正寧╱台北報導】

大師遠矣!知名政治學者、中研院院士胡佛10日病逝台大醫院,享年86歲。他1989年與自由派學者創辦「澄社」,參與者之一楊國樞7月17日清晨睡夢中辭世,也是享年86歲。不到兩個月兩名學者一一謝世,令人感慨一個時代的終結。

中研院副院長黃進興表示,胡佛約1個月前因跌倒而住進台大醫院,可能傷及腦部,昨天晚間過世。胡佛是政治學權威,也是國內社會科學界敬重的前輩,對台灣很有貢獻,中研院將在尊重家屬意願下,全力協助辦理胡佛後事,並為他辦理追思會。

胡佛是中研院院士,曾任台大政治學系教授,專長是憲法學、政治文化、選舉行為、政治參與、政治變遷等領域。服膺憲政主義的他,在戒嚴的年代,與楊國樞、李鴻禧、張忠棟等人因為推動民主化、經常針砭時政,是情治單位眼中的「四大寇」或所謂「四大毒草」;1989年,胡佛與楊國樞、李鴻禧等自由派學者創辦政治評論社團「澄社」。

胡佛雖然一生多站在國民黨的對立面,但與多數的自由派學者不同,他百分百反對台獨,並認為「議統」將成為台灣社會風氣。目前統一的條件雖不成熟,但就長遠來看,兩岸將統一。

胡佛曾在2005年和勞思光、於宗先、林毓生、張玉法、黃彰健、楊國樞等中研院院士共同發表「兩岸和平論述──和平中國運動的起點」共同聲明,推動「和平中國運動」,呼籲在「完整中國,尊重現狀,兩岸統合,和平不武」基礎上,協商簽署「兩岸基礎協定」,並推出民間版的「兩岸和平法」,使兩岸統合得以順利推動。

去年底胡佛接受媒體訪問時也表示,「兩岸統一是最高的道德」,把台灣推向台獨方向是「假道德」,禁不起考驗。

胡佛多年研究政治行為及憲法,除了是重量級學者,他也勇於實踐,另一身分是在戒嚴時期參與黨內外溝通的「中介人士」。1980年代後期,台灣政治氣氛一片肅殺,胡佛與楊國樞、李鴻禧、陶百川、吳三連等人主動邀集國民黨與黨外領導人面對面協商,媒體人王健壯近日緬懷楊國樞,曾發文評論指這樣的場景如今已成絕響,不料胡佛也隨楊國樞而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