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时报【文╱黄俊荣】

国内PC Based控制器大厂─新代科技,为加强终端客户服务,并且扩大产业应用面,在今年成立联达智能公司。透过智机联网以及建构模组化产品与平台,将软硬体有效整合,提供包括金属加工业、电子3C产业、汽配件加工业、食品包装等产业,与国际同步的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将协助产业进行转型与升级,迈向工业4.0。

工业4.0是德国在2011年提出的概念,联达智能总经理张志祥表示,工业4.0简单地说是运用自动化机器人、物联网,并透过大数据分析,借此提升生产力。经过这几年发展,在国际间确实有实质的成果,但台湾产业在升级为智慧工厂的同时,应该先透过自动化提升效率,而这刚好就是联达智能的强项,不论是HC及FC系列控制器,或是自动化专用的四合一驱控一体控制器,其实都可以协助产业快速导入自动化生产,为迈向工业4.0打好基础。

另外,联达智能也运用拼积木的概念,将智慧工厂常见的设备元件模组化。张志祥说,「这次刚闭幕的台湾机器人与智慧自动化展,我们就推出了一套智慧量测打标仓储系统,整个系统的控制器、驱动与软件都是由我们自行开发,透过机械手臂,将量测检测、雷射打标、智能料仓各个模组整合,不但人力成本可以减少,生产线效率也可以大幅提升,是这次展会中最受到关注的焦点之一,未来更可以视客户需求,选择适合的模组,建构智慧生产线。」

为了让产业升级更落实,联达智能决定自己先成立智慧工厂接单加工生产。张志祥说,台湾有很多传统产业老板其实很烦恼,面对工业4.0,很担心落后别人,却又害怕没有这个能力。但是其实台湾有很强的IT产业,在这个领域有很大的优势。

联达智能透过自行开发的智慧机上盒及联网Wi-Fi模组,将数控系统串连,并开发各式APP,让生产线在云端看板上除了能远端监控外,也能搜集各种生产参数,不仅提供客户品质监控与追踪,还可协助客户进行生产制程改善,最重要的是可以为企业主成本分析,在营运接单时做最佳决策。张志祥强调,建立示范产线是创新的做法,智慧工厂实际接单生产,除了能让生产线运作更顺畅之外,也能快速复制,为客户打造最适合的智慧工厂。

张志祥在法人研究单位待了14年,之后担任工具机厂高阶经理人也有7年时间,在精密机械与自动化这个领域,拥有非常专业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务经验。他坦言,先进国家投入工业4.0的时间比我们早,台湾虽然起步较晚,「但我们深耕产业23年,是国内PC based控制器最大的制造厂,联达智能比外国企业更了解台湾产业需求,能为企业发挥更大的竞争能量。这几年因为机器人的技术愈来愈成熟,取放单元的成本逐年下降,正是进行生产线改造的大好时机。」工业4.0的精神是控制软体与系统整合,这是联达智能多年来累积的核心优势,张志祥相信公司提供的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协助产业进行转型与升级,一同迎接工业4.0时代到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