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HBO電視網發行的現象級電視劇《權力的遊戲》第八季最終季將於4月14日露出真容。隨着預告和各種相關線索逐漸揭曉,全球劇迷想要一睹爲快的迫切心情早已按捺不住,而與擁躉一同期待大結局的,甚至還有劇本原作《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馬丁。由於《冰與火之歌》在2014年第五卷面世後進度便一直停滯不前,電視劇的劇情發展早已遠超原作,從第五季開始就悄然成了小說的同人作品——繞開原著作者,而由擁躉或他人以現有故事背景和人物角色進行加工創作的作品。

值得關注的是,這種創作形式如今在國內外都不算少數,然而有的被原作者綠燈放行,有的卻被一紙告上法庭,版權二字始終是徘徊在此類作品頭頂的一片烏雲。那麼,如何衡量究竟是致敬還是侵權?海外同人作品目前的一些操作值得關注——同人作品是否惹上官司並不在於作品與原著緊密關聯又或是另起爐竈,在於是否通過原著版權持有人的授權,而其中“版權費”的相關談判至關重要。

八年旅程終完結,電視劇結局會與小說差異化

今年已經年屆七旬的喬治·馬丁曾說在寫下《冰與火之歌》第一句話時,腦海中就浮現出了小說的結局,但六卷《凜冬的寒風》的進展顯然也慢於了這位“新世紀海明威”的預期:“真希望我能夠完成得快一些,我此前從未想過會是這樣的情況。”

在2014年6月播畢的第四季後,喬治·馬丁就以需要專心創作爲由,不再參與電視劇的劇本編寫,製作人大衛·貝尼奧夫和威斯得到授權後接下了主要的創作工作。“因爲集中在《凜冬的寒風》上,我沒有閱讀過最終季的劇本,也沒有前往拍攝場地。”喬治·馬丁日前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只知曉了一些大致情節,但其中出現了太多其他角色。在幾年前電視劇就超過了小說的進度,結局想必與我的設想會有很大的差異。”

雖然喬治·馬丁將《權力的遊戲》稱爲“一場無與倫比的旅程”,但沒有了原作者參與後,原著擁躉提出的“編劇不熟悉小說”“劇情混亂”“剪輯隨意”等種種批評聲時常伴隨着電視劇的進行。對於劇版大結局的曝光是否會破壞閱讀小說樂趣的問題,接盤的大衛·貝尼奧夫則表示:“我們已經與喬治對此事進行過討論,不會向外界透露兩個故事之間的差異,這樣讀者依然能對小說保有新鮮感。”

如何獲得原作者授權?版權費是繞不過的話題

“用他人的角色創作故事,我從未做過也從不贊成。”喬治·馬丁對於《權力的遊戲》的寬容並不意味着他對於其他同人作品的默許。在2013年亞馬遜推出同人小說出版平臺時,《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就是最堅定的反對者之一,但他也毫不避諱得談到了版權費在其中的核心作用:“如果有人像HBO一樣支付給我如此高昂的費用,我或許會允許同人作品的出現。但此時我不會稱之爲同人作品,而是一種授權。”

另一位超級IP《哈利·波特》的擁有者J.K.羅琳也碰到過類似煩惱。早期曾有書迷欲出版《哈利·波特詞典》被法院認定構成侵權,羅琳因此獲得了一筆賠償金。2017年,一部由擁躉製作、以系列故事中最大反派“伏地魔”爲主角的電影《伏地魔:傳人的起源》一度因爲侵權問題遭到《哈利·波特》電影版權方華納兄弟的起訴,最後電影雖然被允許在視頻網站上流通,但據導演詹馬裏亞·佩扎託表示,“非營利”是第一要求。

其實,近年來得到J.K.羅琳授權的同人作品並不在少數,《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劇本和同名舞臺劇,以及衍生電影《神奇動物在哪裏》在全球都得到了追捧,雖然羅琳在這些藝術作品的參與度遠不及原版小說,但憑藉IP的強大號召力,“哈利·波特”的火熱效應得以延續了下去。

誕生之初,同人作品本是擁躉出於喜愛心理向心儀作品致敬的表現方式,但其中牽涉的版權歸屬並非是可以避而不談的次要問題,隨着相關法律的逐漸完善,相信這份致敬的界限也會越來越清晰。(作者:王筱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