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然臺灣當局實際管轄區域包括臺澎金馬,但金門馬祖與臺灣澎湖並不是一回事。

離世的李敖先生當年在諷刺臺灣當局時有個段子,"一'國'就兩省,一'省'就兩縣。"這裏的省指的是"福建省政府",兩縣就是指金門縣與"連江縣(馬祖地區)"。

福建人還是臺灣人?

雖然臺灣當局實際管轄區域包括臺澎金馬,但金門馬祖與臺灣澎湖並不是一回事。從地理位置上講,前者離大陸近,屬於福建離島,後者則與大陸隔道臺灣海峽;而在海峽兩岸各自的行政區劃中,都把金門、馬祖劃入福建省,把臺灣澎湖劃到臺灣省。

再從歷史上看,兩者區別更大。臺澎地區有過因爲《馬關條約》而被割讓給日本的歷史,而金門馬祖則是國共內戰兩岸分離的結果。1949年後,臺澎地區因爲遠離祖國大陸而相對平靜,金馬地區則成爲兩岸對峙的前線,特別是金門與對岸的泉州廈門,"大炮小炮炮打炮",以至於用當年炮彈皮製成的金門菜刀,成爲如今當地一大特色產品。

以上種種原因,造成了今日金馬地區在民進黨當局執政下的 尷尬。從執政理念上說,民進黨迄今也沒有拿出關於金門與馬祖地位的論述。比如,它在"臺獨"黨綱中宣揚所謂的"臺灣公投獨立",包不包括"福建省"下的金門與馬祖呢?

因爲在"深綠"眼中,這兩塊遠離臺灣本島的彈丸之地,原本就不算是臺灣的"領土",甚至成爲兩岸連結的象徵。要知道,當年兩岸那一場炮戰(大陸叫炮擊金門、臺灣叫"八二三炮戰"),向世界宣告中國內戰沒有結束,也打碎了有關國家希望兩岸隔海分治的圖謀。

反之,如果民進黨表示金馬不是它所謂的"領土",那麼接下來肯定會迎來強烈的政治反彈。畢竟從蔣介石開始,經營當地近70年,遠離臺灣本島的金馬承擔了1949年後兩岸炮戰的絕大部分硝煙,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如今金馬地區施行的政策,也與臺灣主島無異,輕言放棄也不現實。

再從現實上看,金馬地區從來都不是綠營的票倉。一方面,由於兩地長期受到軍事管制,民進黨勢力滲透得較慢,另一方面,由於沒有受50年的日本殖民統治,兩地的政治生態也與臺灣主島不同。從1993年島內縣市長民選開始,金門縣縣長與馬祖地區負責人一直由藍營人士擔任。今年年底縣市長選舉,民進黨迄今尚未確定兩地的候選人,這與臺灣南部綠營爭先恐後參選形成對比。

當然,現實的民進黨對此也並不太過憂慮,在臺灣政壇,金門與馬祖的存在感都比較低。金門人口10多萬,媽祖地區人口1萬多,與2300萬臺灣選民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更不會影響島內選情。由於人口少,兩地在臺灣立法機構各只有1席的民意代表,即便如今都有國民黨人佔據,也無法改變民進黨佔立法機構近三分之二的格局。

向東看還是向西走?

正是歷史與現實的原因交織,讓綠營很不太待見金門、媽祖。即便是當局推進的"前瞻基礎建設計劃",8000多億新臺幣的預算,刨去綠營執政縣市以及島內主要地區,留給金馬這兩個經濟發展低於臺灣平均水平的少之又少。因此,對於金馬而言,既然東面的當局靠不上,那麼不妨向西看,和大陸走得更近。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起,歷任金門、馬祖政府都將兩岸事務視爲施政重點,甚至在陳水扁執政時期兩岸關係倒退之下,金馬仍是兩岸不中斷交流的地區,也是最早開通"小三通(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地區直接往來)"地區。現任金門縣長陳福海成立了"大陸事務辦公室",希望當地能扮演兩岸"緩衝周旋"和"實驗試行"樞紐角色。

還有就是"三通"之外"第四通"--"通水"工程。在兩岸關係較融洽的2015年,由時任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與時任臺灣當局陸委會主委夏立言間敲定了供水工程,從泉州晉江的山美水庫取水,經海底管線加壓引水至金門田埔水庫。依照工程預定進度,預計今年5月金門民衆可喝到"晉江水",可大大緩解島上缺水的狀況。

對於金門、馬祖來說,陸客通過"小三通"來島旅遊,成爲發展當地經濟的重要抓手,畢竟從福建坐船來金馬,比從臺灣島內坐飛機去容易太多。而金門縣大擔島上的紅漆標語"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也成爲來廈門遊客遠眺的景點之一,以至於當地流傳一個笑話:某日,金門縣觀光局接到廈門市旅遊局電話,提醒這八個字掉漆了,原來到廈門的遊客因爲看不清楚向廈門市旅遊局投訴,得到消息後,金門縣方面也很配合地重新上漆。雖然金門方面予以否認,但兩地之間的親密關係,可見一斑。

如今,在中央惠臺31條指引下,"金廈共同生活圈"也在漸趨具體。金門縣政府從交通、環保能源、關稅貿易、醫療、觀光旅遊、金融、人員交流等七大方面期待與大陸的未來,相信在未來雙方的合作會越走越順。畢竟,在很多金門、馬祖人眼中,"他們是臺灣人,我們是金門(馬祖)人",另一個現實就是,金門離臺灣本島200多公里,而其最近之處離廈門距離不到10公里,往西看,成爲很現實的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