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第二大宗教,據說有17億信眾,規模僅次於基督教。全球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分布在中東,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以及中亞,南亞,東南亞各地。甚至在歐洲和美國,也有相當數量的穆斯林。

  儘管如此,我覺得中國人對伊斯蘭教大多還是缺乏了解,正因為缺乏了解,因此常會以一種憂慮的或者恐懼的態度來對待之,往往在獲取一些片面的信息以後,把伊斯蘭教徒當成都是一些好戰之徒,非常殘忍,到處殺人,甚至直接與恐怖分子劃等號。

  我先後多次訪問中東和中亞的一些國家,包括數次到訪伊朗,初步了解了一些關於伊斯蘭教的概念。而且我所親眼看到的伊朗,社會治安相當好,民眾普遍有較高的道德水平,社會非常和諧。再進一步了解古波斯的歷史,才發現古波斯有極為璀璨的古老文明,而且這種文明通過絲綢之路,對中華文明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所以,我覺得有必要整理一些與此相關的讀書筆記,讓大家了解一下真正的伊斯蘭教是什麼樣子。

  大家知道伊斯蘭教是先知默罕默德所創立的宗教,那麼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默罕默德這個人。

  默罕默德出生在公元570年,他本出生在麥加一個很有聲望的商人家庭,但他6歲時父母就雙亡,由祖父和叔父撫養長大,因此那時他整個生活的狀況非常艱辛。

  變化發生在大約公元595年,也就是他25歲左右時。他與當時一位富孀卡迪迦結了婚。這段婚姻使默罕默德在麥加獲得了顯赫的地位,因為卡迪迦是當地非常富有而且有名望的商人。默罕默德在為這位富孀經商的過程中,曾隨著商隊多次去到敘利亞,從而接觸到了猶太教和基督教。由於當時很多敘利亞的商人是以色列人和猶太人,他們於是通過這個渠道了解到了宗教的基本教義並和他們開始打交道。

  公元610年,在默罕默德大約40歲時,他有過一次非常深刻的精神體驗。據說是因為身體發高燒,而這個高燒的過程給他的精神帶來了一些變化。自此以後,他開始經常在其居所背後的山洞裡進行冥想,進行自我的精神體驗。在這個過程當中,他體會到一些幻像,這些幻像被他自己理解為是安拉給他的啟示和預言。這樣一個長期的精神體驗,使他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這套體系也就成了後來伊斯蘭教的教義。

  從根據他的體驗和口述所形成的《古蘭經》中,我們可以看到其中揉合了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很多教義,甚至包括了對猶太教和基督教產生過深刻影響的瑣羅亞斯德教的許多內容。他這種精神體驗所形成的基本概念,大約在公元620年基本形成了一個比較成熟的體系。

  在公元620年時,默罕默德已經有了一個小的圈子,包括麥加的市民和商人,都紛紛加入到他的宗教團體。可以說這一批人也就成為了他最早的信徒。其中第一個相信他的就是他的妻子卡迪迦。

  他的教義中有一些基本的東西,比如他確認安拉是唯一的真神,並且確認自己是封印先知,是受天使的支持而代言的。根據他口述的內容,由他人記錄下來,最後形成了《古蘭經》和《聖訓》這兩部最著名的作品。默罕默德認為,他的口述都是受到天使百嘉麗的指示而代言的。那時最初的70個人就是他最早的教團,他們開始在麥加產生一些影響。

  但是在伊斯蘭教沒有產生之前,生活在阿拉伯半島的人們都信奉多神教。顯然默罕默德創造的一神教和原來傳統信仰的多神教就產生了嚴重的衝突。而且默罕默德在他的教義理念中把貪婪看成邪惡,這一點和阿拉伯在麥加地區的商人產生了非常強烈的精神對抗。所以在622年時他們的小團體開始受到迫害。據說很多人趁他們在禱告時偷偷接近他們的身體,妄圖刺殺默罕默德。在感到非常危險的情況下,他們便開始逃離。所以在公元622年,他和他的追隨者們逃離麥加,到了離麥加有350公里左右的一個城市——亞特裡布。亞特裡布今天被稱為麥地那,麥地那在阿拉伯語的意思是「先知的城市」。把亞特裡布改名為麥地那,就是為了記錄這次他們逃離的過程。而這整個從麥加到麥地那的逃離過程被稱為希吉拉(「Hijra」)。那麼根據伊斯蘭教的官方教歷,他的曆法也就從「Hijra」開始。公元622年,因此而被確立為伊斯蘭教的元年。

  在麥地那,默罕默德成為這個城市的首腦,曾經在這個城市中有許多其他的族群,包括猶太人社群和阿拉伯人社群。在整個社群的管理過程中默罕默德顯示出了他天才的管理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辦法便是他創立了一個名為烏瑪「Umma」的組織性的群體。「Umma」在阿拉伯語中的意思是指「信仰的社團」。

  大家知道伊斯蘭教有著非常強烈的基督教色彩,在很多方面都引進了基督教的理念,但是它與基督教最重要的區別是基督教追求的是唯靈的世界,它追求的是一種天國是彼岸。但是默罕默德是要把人間變成一個美好的彼岸,把天國的概念移到人間。所以「Umma」的概念,就是伊斯蘭教今天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即「五功」。 「五功」就是——念、禮、齋、課、朝,這些構成了整個伊斯蘭教所有的「五功」。Umma的意思就是通過「五功」來組成的群體。所謂「念」,是念一句話——「安拉是唯一的真神,默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以表示自己對伊斯蘭教的皈依;「禮」就是禮拜,每天有固定的5次禮拜,要朝麥加的方向進行叩拜;齋就是齋月,每年的9月份要通過一個漫長的時間不吃不喝不抽煙不發生爭吵,且無性行為來表示自己虔誠的修養;「課」的意思是指天課,每一個皈依伊斯蘭教的教徒都要把自己的牛羊和收入拿出十分之一奉獻給宗教機構;「朝「就是朝覲,要赴麥加去朝聖。那麼通過念、禮、齋、課、朝這五功形成的宗教團體,成為了一個非常緊密的宗教社團。

  默罕默德在麥地那所創立的這樣一個管理方式被證實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可以緊密凝聚他的信徒,凝聚整個「Umma」的成員,形成一個非常整齊,有虔誠信仰,和一致行動能力的一個群體。默罕默德在麥地那的成功,使他有極高的威望,使他所創立的宗教理念也為更多的人所接受,這個團體越來越龐大,越來越成熟。在公元629年他就和麥加當局商量,要到麥加去朝覲。其實這個時候麥加的最高當局還是希望用武力方式來消滅伊斯蘭教的教徒,但是他們其實已經不具備這個能力了。到了公元630年的時候默罕默德率領著他的軍事團體佔領了麥加,迫使麥加的最高當局接受了他的宗教信仰。

  到公元632年,默罕默德去世。

  默罕默德的歸真,馬上使伊斯蘭世界面臨群龍無首的局面。

  在接班人問題上,當時麥加的宗教團體至少面臨兩個尷尬:第一,由於默罕默德確立自己是「封印先知」,因而他是整個亞伯拉罕宗教,安拉,以及基督耶穌之後最後一個聖人。在他之後,不可能再有聖人或者先知,這一點使得伊斯蘭教以後沒有辦法以「聖人」的名義來確立它的宗教領袖。第二,默罕默德沒有兒子可以直接繼承他的地位,他只有一個女兒,名字叫法蒂瑪。這樣一來,他的接班人問題就成為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默罕默德去世後,誰能成為伊斯蘭教的宗教領袖,誰能成為默罕默德的接班人,這個問題在烏瑪內部產生了分裂。因為這個時候需要由烏瑪的最高層推選一個領袖,他們稱之為「哈里發」(caliph),哈里發在阿拉伯語里是「代理人」的意思。只能選擇一個先知的「代理人」成為宗教領袖,和這個團體的最高長官。

  那麼Umma的分歧和內亂就從這個時候開始了,誰是合適的繼承者,誰又能夠毫無分歧地成為一個哈里發。第一輪當時有兩個候選人,其一是艾布·伯克爾,一個就是阿里。究竟誰能夠擔任哈里發,誰是最合適的代理人選這個問題上,其實Umma的內部是有不同觀點的。一種觀點認為應該讓教民民主選舉合適的哈里發,選舉人應該有能力捍衛伊斯蘭教教法,能夠治理國家,並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來承擔這個職務。而另一派則認為大眾可以民選,但只能有古萊什家族的人才能擔任這個職務,因為在聖訓當中有一句話:伊瑪目來自古萊什。很顯然,後一種意見強調的是接班人的血統。上面推薦的這兩個人選中屬於不同狀況。

  首先來說艾布。伯克爾。

  伯克爾應該是默罕默德最堅定的支持者,是他最忠心耿耿的信徒,也是他最親密的戰友。伯克爾也是來自於麥加一個大的家族,是一個富有的商人。在最初默罕默德創立教義的時候,曾出資大力資助默罕默德,同時在默罕默德設教時,他時第一個響應者,也就是他是第一個皈依伊斯蘭教的人。另外默罕默德是他的女婿,伯克爾有一個女兒叫阿里薩,阿里薩7歲的時候就許配給了默罕默德,在9歲的時候就和默罕默德正式結婚,就是說,他們也是親戚關係。

  為什麼說伯克爾是默罕默德親密戰友呢,他們兩人幾乎是形影不離,在默罕默德在世最後一次戰役中,也就是塔布克戰役中,他擔任了默罕默德最高指揮官,而伯克兒的兒子在這次戰役中負傷,隨後去世了。其實默罕默德在世的時候非常信任伯克爾,有一些信徒曾在麥加找默罕默德,他們在離開的時候曾問默罕默德,「先知啊,如果我們見不到你,我們該去找誰啊?」,默罕默德說,「如果你們見不到我,就去找伯克爾」。可見,伯克爾和默罕默德有著非常親密的關係,他是他忠實的信徒,也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軍事指揮官。

  那麼再說阿里。

  阿里他有一個特殊的身份,也就是古萊什家族的人。他是默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之前我曾提到,默罕默德父母在他6歲時就雙亡了,他由叔父撫養長大,而阿里的父親,就是默罕默德的叔父,所以他們兩人的關係非常親密。後來默罕默德生了一個女兒,名叫法蒂瑪,法蒂瑪後來成為了阿里蒂妻子,所以阿里既是默罕默德先知的堂弟,也是古萊什家族地血親,同時還是默罕默德的女婿,這樣多重關係使得他與默罕默德有著非常親密的關係。而且他與法蒂瑪結婚以後生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哈桑,一個叫海珊。這兩位就是默罕默德的親外甥。所以擁護阿里的一派認為,有這麼一種親密關係又是古萊什家族的血脈,那麼應該由阿里來擔任第一任的哈里發。

  就在整個Umma內部高層為確立誰是第一代哈里發時,阿拉伯半島的軍事格局發生了巨變。因為默罕默德的歸真,使得原來已經皈依了伊斯蘭教的很多阿拉伯的部落開始反叛,許多阿拉伯部落認為,默罕默德已經去世,他們不再是伊斯蘭世界的成員,還有些部落自立先知,所以整個伊斯蘭教在麥加面臨著非常動蕩的局面,特別是軍事上出現了危機狀態,在這個情況下,大多Umma的高層認為,只有伯克爾的軍事才能應該由他擔任哈里發。因為只有伯克爾才有這個魄力和勇氣來解決當前這個困難局面。所以大家一致推選伯克爾為哈里發。

  在伯克爾擔任哈里發的時,第一個向他宣誓效忠的是歐麥爾,這個人也就是後來的第二任的哈里發。而阿里沒有向他宣誓效忠。為什麼阿里沒有向伯克爾宣誓效忠,據《聖訓》裡面記載。在麥地那的時候,默罕默德使者在海拔爾的城庄中留有遺產,而在海拔爾戰役中有五分之一的戰利品歸屬於默罕默德,所以默罕默德歸真以後他的女兒法蒂瑪向伯克爾索取這些財產,而伯克爾說,「默罕默德說過,我沒有遺產繼承人,我遺留的都是施捨品,默罕默德的家人僅能食用這些財產,以安拉發誓,我對死者的施捨品絕不更改,我只奉行死者奉行的事」。由於伯克爾沒有答應法蒂瑪的要求,所以法蒂馬對這個問題有看法。後來法蒂馬一直迴避伯克爾,在默罕默德歸真後6個月後法蒂馬也歸真了,阿里為法蒂瑪舉行了葬禮,並沒有通知伯克爾。並且趁夜將法蒂瑪埋葬了。由此可見,因為這個事情他們兩個人心存芥蒂,加之他們正在爭奪哈里發的位置,所以阿里沒有對他宣誓效忠。顯然從這件事看,這裡就埋下了分歧的伏筆。

  艾布。伯克爾在在公元632年宣誓就任哈里發,他死於公元634年,在他擔任哈里發的這2年時間內,他是非常有作為的。非常重要事就是針對阿拉伯的動蕩局面,他先後派出11路大軍征戰,用武力統一了阿拉伯半島,奠定了伊斯蘭教在初創期的政權基礎。第一任的哈里發伯克爾是因重病去世,他在病情惡化的時候他召集了其弟子,建議歐麥爾繼任第二任哈里發,其弟子們都表示贊同,因此通過這麼一個方式讓權利的交接實現了平穩過渡。

  歐麥爾擔任第二任哈里發共有11年時間,從公元634年~644年,在這個期間,他在638年征服了耶路撒冷,在公元642年佔領了埃及,所以他也是一個非常有作為的哈里發。但是他在公元644年都時候被人刺殺身亡。

  在他以後是第三任哈里發,叫奧斯曼,他在位時間為公元644年~656年。奧斯曼來自於倭馬亞家族,這是阿拉伯地區一個很大的家族,他擔任哈里發的時候已經有70歲了。但他是一個能征善戰的軍事將領,他70歲擔任哈里發的時候,他仍然可以率軍親征,尤其是他帶領的阿拉伯騎士幾乎是兵鋒所至,無所匹敵。伊朗的薩珊王朝就是被奧斯曼率領的軍隊所滅,同時他挫敗了拜占庭帝國想奪回埃及的計劃,同時將高加索與塞普勒斯地區納入到伊斯蘭到世界。更重要的是,在奧斯曼時代他主持編撰了《古蘭經》,就是現在流行的《古蘭經》,也被稱為《奧斯曼古蘭經》。而且在奧斯曼擔任哈里發期間,他還向中國傳教。也就是唐朝永輝2年,即公元651年,他派使者到了中國,當初中國對他們對記載為大食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