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債券」不但能為投資者提供固定收益,且符合道德及社會責任,並能為環保出一分力,雖然綠色債仍欠缺統一的國際標準,但在各國政府鼓勵下,近年已成為債市的新竉,去年成交量大幅增長78%。

綠色債券的收益率取決於發行人的信用評級。

澳大利亞國民銀行債券融資部亞洲區總監Lorna Greene表示,自從巴黎氣候協議於2016年11月生效,協議強調綠色政策背後需要有充足的財務資源,此後綠色債券市場便顯著擴張。

Greene補充,綠色債券的收益率與一般債券並無分別,取決於發行人的信用評級。目前,日本在社會和環保意識上一直領先於全球,但綠色金融對香港及亞洲來說,仍然是一個新概念。

日本之所以在綠色金融上發展迅速,除了因為獲得政府鼓勵,以及大量離岸及在岸投資,還有國民對環保及社會責任意識較強,日本基金經理和保險公司都對綠色債都有強烈興趣。此外,東京將舉行2020年奧運會,為日本帶來一系列環保項目,包括智慧能源發展,也是推動日本發展綠色和可持續債券市場的主要原因之一。

據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limate Bonds Initiative)的數據預測,今年綠色債券市場規模將會達到3,000億美元(約2.34萬億港元),增長速度加快至93%。另一邊廂,雖然可再生能源仍然是最受歡迎的投資項目,但其市場份額已經從2016年的38%,下降到2017年的33%。

澳大利亞國民銀行債券融資部亞洲區總監Lorna Greene。

不過,目前綠色債券仍沒有官方或全球統一的標準,只有一些自願定立的準則。其中,日本環境省於去年3月發布綠色債券指引,防止「漂綠」債券,即是某些稱為「綠色」,但實際上並無環境效益,或者集資所得未被適當分配到綠色項目中。

本港方面,香港品質保證局早前推出「綠色金融認證計劃」,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認為這是推動香港綠色金融發展的一個里程碑,相信有助市場發展。該認證計劃參考多個機制,包括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國際資本市場協會中心的綠色債券原則,以及人民銀行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

自從認證計劃推出後,太古地產(1972)率先為旗下的綠色項目,發行集團首個綠色債券,金額5億美元,為期十年期,息率為3.5釐。太古地產表示,所得款項淨額,將用於發展與綠色建築發展、能源效益或可持續水務管理的項目。

中電(0002)、煤氣(0003)和港鐵(0066)等企業,在過去幾年亦已先後發行綠色債券,希望可以減少碳排放。另外,香港金管局和國際資本市場協會將於6月在香港主辦綠色及社會責任債券原則會議,讓來自世界各地的代表討論市場和監管的發展。

市場估計與環境相關的債券會持續增長。

在新興市場中,綠色債券現時由中國和印度主導。去年中國的綠色債券發行總額達364億美元。印度去年的總發行量更倍增,總值達43億美元,闖入2017年全球排名前十位。至於斐濟和尼日利亞亦正透過主權綠色債券加入市場,巴西與拉丁美洲穩定地拓展市場。

不論是本地、國家或國際機構,目前都開始按照某些框架,來推行的綠色債券認證計劃,當然其框架亦一定存有不足。例如中國雖然有自己的綠色金融指引,但《路透》報道指,中國仍批准「潔淨煤」發電站項目的融資,但這些發電站並不符合其他市場標準。此外,中國去年推出的綠色債券中,只有一成債券會委託第三方,追蹤集資後的資金用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