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弋夫人是漢武帝寵妃,昭帝生母,生卒不詳,大概公元前88年去世,河北肅寧縣人,還有說河北阜城縣人。此女發跡,極有可能是地方官員為取悅武帝而設局推廣營銷。此類奇事史書中不勝枚舉。

①.《漢書.卷九十七上.外戚傳第六十七上》先是通陰陽觀天相,能占卜吉凶,曉曆法、風水的望氣士對巡狩河北的漢武帝說此她有奇女,武帝晚年偏信巫術,故天子便亟使使召人,夠玄吧,最大可能是地方官員和望氣士雙贏合作而謀此策。

②.隨行官員很快找到,姑娘十多歲,年輕漂亮,這種美女多了去了,但令人稱奇的是,雖十多歲但雙手緊握成拳不能伸開,小兒麻痹症吧?漢武帝稍一掰,哈,好了。並且掌心還緊握小玉鉤一隻。武帝大悅,召入軺車入宮,如何受寵就不贅述……

③.鉤弋夫人之父史書如此記載,其父坐法宮刑,為中黃門(太監),死長安,葬雍門。她父親因犯法被宮刑,後做太監,擔任中黃門,算因禍得福,也算官場混跡,死後,地方官員都知道他女兒貌美如花,所以用她女兒設局取悅武帝,至於武帝是否心知肚明,送個順水人情就不得而知了。


鉤弋夫人身上的傳說由來已久,有人說她是奇女子,有人說她是堯母,由此也產生了一些趣聞軼事,如掘棺無屍,藏勾等。

漢武帝巡狩天下時,路過河間國,懂天象的「望氣著」對武帝說這裡有奇女子,於是武帝就下昭命人尋找。正如「望氣著」所說,隨行人員在此地找到了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子,據說此女天生就是雙手握拳,儘管已經十多歲,但是雙手依然伸展不開,漢武帝喚過此人見其狀,伸手將此女的雙手輕輕一掰,少女的手就開了,手掌裏還攥著一隻玉鉤,之後,武帝把此女帶入宮中,從此開始寵愛此女。

回宮之後,武帝晉陞其為婕妤,住在甘泉宮,甘泉宮又稱鉤弋宮,所以又稱其為鉤弋夫人。太始三年(前94年),鉤弋夫人誕下皇子劉弗陵。

徵合二年(前91年),巫蠱之亂爆發,太子劉據兵敗被殺,太子一門慘遭屠戮,之後武帝一直沒有立太子。武帝共有六子,次子齊懷王劉閎早逝,巫蠱之亂後,可繼承皇位的四子有燕王旦,廣陵王胥,昌邑王髆,劉弗陵。其中燕王旦由於表現急切,被武帝削封國三縣,胥為人奢侈,喜好遊樂,行為沒有法度,被淘汰,髆在武帝去世前一年離世,因此只剩下劉弗陵。

年少的劉弗陵身體好,智商高,與武帝年少之時非常像,所以有心立其為太子,但又因其年幼母少,怕女主垂簾,有害國家,所以一直猶豫不決。

關於鉤弋夫人之死,《漢書》和褚少孫在《史記》補記中記載的有所不同。班固的《漢書》記載是:武帝在甘泉宮修養期間,鉤弋夫人隨侍在旁,因犯過錯,被武帝斥責,憂鬱而死。而褚少孫在《史記》補記中說到:武帝在甘泉宮時,賜給霍光一副周公抱周成王接受諸侯朝拜的圖畫,於是羣臣都知道武帝想立劉弗陵為太子。幾天後,武帝斥責鉤弋夫人,鉤弋夫人摘下發簪,耳環,叩頭請罪。武帝名人把她送到監獄中,夫人回頭看武帝,武帝說:「快走吧,你活不成了」,不久鉤弋夫人便死於雲陽宮。

後元二年(前87年),武帝在彌留之際劉劉弗陵為太子。是為漢昭帝,昭帝繼位後,追封母親為皇太后,徵發役卒修建雲陵,以安葬鉤弋夫人。

也許是處於政治權衡的需要,封建社會的帝王不得不在臨死之際對後世繼承者做一定的安排,以延續自己的家天下。因此少不了流血犧牲。也少不了政治犧牲品。自古皇家無親情,在此也有一定的體現。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