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0.4. 真鯊目Carcharhiniformes

身體呈圓柱形,稍側扁或平扁,頭呈錐形、平扁或兩側突出,頭部兩側有5對腮孔,其中1至3對位於胸鰭上方;眼有瞬膜,噴水孔有或無;2片背鰭,無鰭棘,有臀鰭。

當鯊魚們覺得卵胎生也不夠保證幼仔的生存率之後,那就需要更加進步的生殖方式了——當然是開玩笑的。在鼠鯊目已經提到,一些種類的雌性鯊魚在交配後,並不會立即將受精卵排出體外,而是將之保留在體內孵化並發育,由卵黃囊、母體內的未受精卵、甚至是其他綱孵化的幼鯊提供營養,即是所謂卵胎生。

但是真鯊目的鯊魚,除了少部分與之前的幾種鯊魚一樣是卵胎生的以外,其他大部分物種,進化出了可能更加適應環境的胎生生殖方式。在胚胎髮育早期,與卵胎生相同,會由卵黃囊來提供營養;隨著胚胎髮育的進行,卵黃囊逐漸轉變為胎盤與母體相連,由母體繼續提供營養,即是所謂胎生。

真鯊目是鯊魚類中最為壯大的一個目,現存8科共292種,分為4個亞目:

  • 真鯊亞目:真鯊科,半沙條鯊科,須雅鯊科。
  • 皺脣鯊亞目:皺脣鯊科,擬皺脣鯊科,原鯊科、
  • 貓鯊亞目:貓鯊科。
  • 雙髻鯊亞目:雙髻鯊科。

真鯊亞目Carcharhinnoidei

眼橢圓形或圓形,瞬膜發達,口寬大,齒側扁,噴水孔細小或消失;2個背鰭,第一背鰭打,第二背鰭小或很小,尾鰭寬大,下葉前部三角形突出,後部靠近尾端有1或2個缺刻。卵胎生或胎生。

37.10.4.1. 真鯊科Carcharhinidae

一般眼圓,有瞬膜,無鼻須或鼻口溝,通常無噴水孔,上頜齒呈寬扁亞三角形,下頜齒常較窄而尖銳;胸鰭在腮裂位置之後,第一背鰭較大,第二背鰭通常遠小於第一背鰭;腸螺旋瓣為畫卷型;多為胎生。

現存12屬59種。

37.10.4.1.1. 真鯊屬Carcharhinus

現存35種,多為海生,少數種類會進入淡水,無噴水孔,上頜齒邊緣有細小鋸齒,下頜齒邊緣光滑或有細小鋸齒,胸鰭寬大呈鐮刀狀。

  • 烏翅真鯊C. melanopterus:分佈於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在蘇伊士運河以東的地中海東部也有出沒,常見於近岸淺海的礁岩架和砂質海底平原,通常體長可達到160 cm,最大200 cm TL,鰭(特別是第一背鰭和尾鰭)的端部為黑色,因而又名黑鰭礁鯊。

烏翅真鯊為胎生,胚胎早期由卵黃囊供給養分,四個月後卵黃囊逐漸轉變為胎盤並與母體相連。妊娠期8至9個月,每次產下2至4條體長33至50 cm的幼鯊,幼鯊在體長91至120 cm時性成熟。

馬爾地夫米爾西島附近海域的一條烏翅真鯊(圖片作者:fishx6, 2008)

37.10.4.1.2. 鼬鯊屬Galeocerdo

現存1種。

  • 居氏虎鯊G. cuvier:分佈於世界各熱帶和溫帶海域,體長3.25米至4.25米,最大可超過5米,是體型最大的幾種鯊魚之一,最高壽命約50年;噴水孔細小或沒有,尾鰭下葉後部近末端處有2個缺刻,幼鯊體表有虎紋和深色斑點,成年後褪色;夜行性,性情兇猛。

居氏虎鯊是真鯊科下唯一一種卵胎生的鯊魚,雌性每三年交配一次,妊娠期最高16個月,每次產下10至80條體長51至76 cm的幼鯊。

一條成年的居氏虎鯊,背部仍有比較淡的虎斑(圖片作者:Albert kok)
一條成年的居氏虎鯊,背部仍有比較淡的虎斑(圖片作者:Albert kok)

37.10.4.1.3. 恆河鯊屬Glyphis

發現於亞洲南部和東南部以及澳大利亞的熱帶河流中,是少數生活於淡水中的鯊魚,十分稀少,可能為胎生。

現存5種:婆羅洲河鯊G. fowlerae,恆河鯊G. gangeticus,北河鯊G. garricki,矛齒鯊G. glyphis,伊洛瓦底江鯊G. siamensis

  • 恆河鯊G. gangeticus:生活於印度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最大體長204 cm,極度瀕危,只發現過數條個體。
十分罕見的恆河鯊的記錄也僅僅是幾張手繪圖(圖片作者:Müller & Henle,1839)

  • 矛齒鯊G. glyphis:發現於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島的熱帶河流,已知最大體長約2.6 m,瀕危,估計成年數量不超過2500條。
墨爾本海洋館裡的一條矛齒鯊(圖片作者:Bill Harrison,2010)

37.10.4.1.4. 劍吻鯊屬Isogomphodo

1種。

劍吻鯊I. oxyrhynchus:分佈於南美洲東北部的熱帶近岸淺海,體長可達1.4米(雄性)或1.6米(雌性),吻部長而扁平呈劍形;胎生,妊娠期約1年,每次產下約4條體長38至41 cm的幼鯊;極度瀕危。

吻部如寶劍一般的劍吻鯊,也難有人親眼一睹尊容(圖片作者:Müller & Henle,1839)

37.10.4.1.5. 寬鰭鯊屬Lamiopsis

現存2種:寬鰭鯊L. temminckii,婆羅洲寬鰭鯊L. tephrodes

寬鰭鯊L. temminckii:分佈於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熱帶海域,最大體長1.7米,胎生,妊娠期妊娠期約8個月,瀕危。

寬鰭鯊(圖片作者:Müller & Henle,1839)

37.10.4.1.6. 隙眼鯊屬Loxodon

現存1種。

隙眼鯊L. macrohinus:分佈於西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熱帶水域,最大體長98 cm,胎生。

隙眼鯊(圖片來源:CSIRO National Fish Collection)

37.10.4.1.7. 窄吻鯊屬Nasolamia

現存1種。

窄吻鯊N. velox:見於東太平洋的熱帶海域,最大體長150 cm,胎生。

窄吻鯊的模式標本(圖片作者:Charles Henry Gilbert,1904)

37.10.4.1.8. 檸檬鯊屬Negaprion

身體呈黃褐色或灰色,生活於沿岸淺海區,吻部鈍短,背部呈黃色,第二背鰭與第一背鰭幾乎等大,臀鰭比第二背鰭稍小,胎生。

現存2種:檸檬鯊N. brevirostris,尖鰭檸檬鯊N. acutidens

  • 檸檬鯊N. brevirostris:分佈於東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熱帶和亞熱帶海域,通常體長240 cm,最大340 cm。

由於性情還算溫和,除非被激怒否則幾乎不會攻擊人類,所以檸檬鯊也是水族館裡的常客。此外,在美國西大西洋、東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地區,檸檬鯊的皮常被用於皮革,其肉也被認為是一種美味,因而成為商業和休閑捕撈的目標之一。

檸檬鯊(圖片作者: Albert Kok,2009)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