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這首鼓勵無數中國人的國歌,其前身叫做《義勇軍進行曲》,作家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音樂人聶耳。聶耳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的時候年僅23歲,風華正茂的年紀。但是這首歌曲卻成爲了他人生中的絕唱。在創作完3個月之後,聶耳蹊蹺的死在了日本。

聶耳出生於雲南,家境貧寒。聶耳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爲了照顧聶耳,母親沒有改嫁,含辛茹苦的將他撫養長大。家裏沒有錢,甚至需要舉債供給聶耳上學。因爲沒有錢買校服、參加校園活動,聶耳甚至因此被迫轉了好幾次學。

聶耳小小年紀就表現出了對音樂超凡的天賦。他沒有錢去報專業的輔導班,所以就經常去愛拉二胡的鄰居家蹭學。聶耳雖然沒有錢,但是去鄰居家學二胡之前,總是會先幫着他們幹一些活。再加上他聰明伶俐,學起來進度很快,所以很受鄰居的喜愛。

後來爲了能夠多學一點關於音樂的專業知識,聶耳開始白天上課晚上打工,終於攢夠錢買到了專業的音樂教材,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第一把樂器。之後聶耳在學校裏接觸了先進的思想,並且最終加入了共產黨地下組織。因爲在組織中表現突出,聶耳很快受到了反動分子的注意。

特務決定破壞地下組織,聶耳等人首當其衝。提前獲知了這則消息,所以聶耳從此告別母親,跟着幾個好友輾轉逃到了上海。在上海,聶耳隱瞞自己的身份,在歌劇院中打零工。他雖然爲了生活疲於奔命,但是卻從來沒有放棄過對音樂的喜愛。很快,聶耳就創作出了不少經典作品,其中有一首正是《義勇軍進行曲》。

這首曲子創造出來之後,傳唱度很廣,聶耳也因此上了國民黨的黑名單。爲了防止國民黨對自己下手,所以聶耳只能選擇離開中國暫逼鋒芒,去到了日本。可惜抵達日本的第3個月,聶耳就身亡了。日本警察給出的調查報告顯示,聶耳是溺水身亡,但是其中疑點重重。

因爲聶耳去世之後,完全是日本警方獨自指揮調查,在當時那個特殊的政治環境之下,聶耳又是寫抗日歌曲聞名,所以他們的調查報告自然存疑。再加上屍檢結果顯示,聶耳去世之前頭部受過撞擊,嘴巴內部也有出血的跡象,很可能去世之前跟別人發生過肢體衝突。而聶耳還有一個外號叫做“潛水艇”,他非常擅長游泳。所以這麼一個游泳健將淹死在一處並不深邃的湖泊之中,確實是很奇怪的一件事,很大機率是被日本特務給暗害了。

不過因爲這件事已經過去很久了,即便大家心中疑慮重重,時至今日想要重新再查,也無從查起。但也有人認爲,聶耳應當就是意外身亡,他頭上的傷也可能是溺水後跟水底的岩石磕碰所致。中國有句老話叫“善水者溺於水”,聶耳之死也可能就是單純的天妒英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