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1》在正式接觸老白茶前,很多茶友都會向有經驗的前輩討教。其中,「老白茶喝著是什麼味道」,成了大部分心中的疑惑。說老白茶的味道,千人千面,如人飲水,感受也大有不同。有的人認為,老白茶喝著,有一股十分蒼老的氣味。有的人又認為,老白茶好喝,有股順滑的口感。還有人認為,老白茶的香氣獨特,口感很好接受,是一款能天天喝的白茶。

然,還有些不和諧的聲音出現。有的茶友覺得:我喝的老白茶,並不是你形容的這樣,喝著有點怪味。

那麼,一款老白茶它到底是什麼味道?要知道老白茶的滋味如何,首先要知道什麼是老白茶,它都有什麼特點。 如果您之前從未接觸過老白茶,這篇文章,將有助您更加徹底地瞭解老白茶。

《2》老白茶,是什麼?雖說目前並沒有明文規定幾年的白茶才能稱為「老白茶」,但行業內比較認可的劃分標準——自然陳放滿足三年的白茶,即可劃分為老茶行列。舉個簡單的例子,2015年製作的白茶,存放到2018年,就能稱為老白茶。2018年採制的白茶,要到2021年才能算老白茶。

說得簡單些,老白茶是一個年份界定,並不是一個新品種,只要年份夠格,它就算老白茶。

在老白茶領域下,依舊沿用新白茶的劃分標準。同一種茶青(如大白茶),根據不同採摘標準,可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全部用芽頭製作而成,稱之為白毫銀針。用一芽一葉、一芽二葉製作而成的,為白牡丹。一芽三葉、一芽四葉,則為壽眉等級。

同一個等級,根據形態劃分,有散茶和餅茶的不同。根據種植茶園的海拔高低區分,有可分為高山茶和平地茶。這些不同的劃分標準,又將會影響到老茶的味道。我們所感受的味道,通常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老白茶的香氣。

第二,是老白茶的口感。

這兩種感官指標,都會這些劃分標準而改變。因老白茶年份多,本文統一以三年老白茶為例說明,四年、五年老白茶另當別論。《3》老白茶,常見有哪些香氣?先來說說老白茶的綜合香氣,常見有七種香氣。1、毫香2、稻穀香3、陳香4、葯香5、花香

6、糉葉香

7、棗香(壽眉餅)

一款合格的老白茶,至少具備三種香氣。這些香氣,多數以排列組合的方式出現,不同等級,香型有所差異。如三年的白毫銀針,它香氣為:毫香、稻穀香、葯香、幹糉葉香。而三年的白牡丹,它的香氣為:毫香、葯香、花香,尾調上還容易帶著糉葉香。至於壽眉,它的香氣則更加豐富。陳香、葯香、棗香(壽眉餅特有的香氣)、糉葉香,甚至還會有幹荷葉的香氣。簡而言之,老白茶的香氣,是豐富的,而非單一的,更不可能是隻有一種氣味。

從老白茶的香氣中,我們可以基本判斷茶葉的品質。如果其香氣,帶有明顯的黴味、臭味、雜味、酸味等,都不是合格茶,直接淘汰。之前有位朋友送了一餅三年的壽眉給村姑陳,說是讓幫忙品鑒一番。打開包裝,一股刺鼻的味道撲面而來,像是一股梅菜乾的味道。再認真聞聞,還有一股酸味,聞著很不舒服。這樣的茶,根本不敢繼續喝。多半是因為保存不到位而導致茶葉出現變質。如果不熟悉老白茶香氣的人,很有可能會把這茶泡了。要是入口喝了,估計會更後悔!《4》老白茶,是什麼口感?

老白茶的口感,可謂豐富多變。不同品種之間,湯感風味各領風騷。

【三年白毫銀針】三年白毫銀針,口感給人最大的感受是:稠、潤!它的稠度,好似米湯一般,十分順口,充滿漿感,又像楊枝甘露、瓊漿玉液。雖說白毫銀針老去後,香型和口感都與新茶不同,但整體品質卻不會變。新茶白毫銀針鮮爽,老茶白毫銀針醇香。難能可貴的是,香氣的變化,在湯水裡都能捕捉到。啜一口茶湯,湯水潤、順、滑,用舌尖觸碰湯水,可感知到它的厚度以及柔和感。

【三年白牡丹】

三年白牡丹,它的口感,延續新茶的多變性。湯水柔和、順滑、清甜,花香充盈在水中,葯香與其相互交替。三年時光雕琢,葯香成為主調,花香成為輔助。好茶,香氣落水,均可從湯水裡細細感受到白茶的滋味。喝在嘴裡,老茶白牡丹特別地順口。

【三年壽眉】壽眉,它的稠度、柔順度可謂白茶之最。壽眉的這種稠度,主要仰仗於壽眉中豐富的果膠物質以及臘質層。

端看壽眉的外觀,算是白茶裏最不好看的,甚至說顏值非常低。但勝在壽眉是走內涵路線,並不會因為顏值不高而拉低口感。

相反,正是這種醜醜的模樣,讓壽眉有了豐富的果膠物質。經過三年陳化,壽眉的口感變得更加甘醇、順滑,湯水更為柔和、飽滿、細膩。這種口感,不論新老茶友,都很好接受。如果喝到的是壽眉餅,還會帶有棗香,更能為壽眉加分。這就是老茶的口感,細膩、柔和、順滑是主旋律。從白毫銀針、白牡丹到壽眉,都秉承同一特點。

《5》老白茶,它喝著是什麼味道?往文藝的方向說,那是歲月之感,帶著時光堆積的厚重,還擁有某個記憶片段。從現實角度出發,老白茶的滋味甘醇、柔順、清甜,還帶著一股獨有的香氣,或是陳香,或是葯香,或是糉葉香,或是毫香,或是棗香……這樣一款茶,從入口開始,就註定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喝茶體會。真正好的老白茶,百喝不厭。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微信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