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的日本動畫電影中,新海誠一部《你的名字》橫空出世,不僅火遍日本全國,在中國竟也取得數億元票房的驚人成績,少男少女們不惜逃課都要去影院觀看。不過,因為《你的名字》的異常火爆,某些「別有用心」的商家窺到商機,卻也趁勢推出很多「投其所好」的產品。

前一陣,因為日文中「君の名は」(kimi
no na wa)與「君の縄」(kimi no
nawa)發音相同,所以就出現了不少關於三葉捆綁的本子,最近日本動作片演員涼川絢音一部以《你的名字》為主題的愛情動作片又被曝光,據說這部片子不僅以捆縛為主題,而且還專門前往了《你的名字》的聖地進行現場取景拍攝,堪稱敬業!這部《你的繩子》將於6月23日在網路發售。

現如今,知識產權已經在各個行當變得越來越重要了,百度百科上對於「知識產權」的解釋是:一種無形的財產權,也稱智力成果權,其英文名稱是Intellectual-Property,縮寫為「IP」。在遊戲領域號稱「得IP得天下」,IP從來都是遊戲行業永恆的主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各類IP開始朝品牌化發展,一些發行商開始大規模的購買電影、電視劇、網路小說等知名IP,甚至開始自我挖掘,將一些精品遊戲也開始嘗試移植到移動端上,繼續在原有IP上創造價值。強IP對於吸量和營銷的作用顯而易見。今天我們來細數一下遊戲發展史上各類IP的典型之作。

動漫

強IP對於吸量和營銷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然而使用高人氣日本動漫題材顯然要面臨的問題是:認知度高且能夠持久的動漫題材非常少,而那些極少數多半都被國內土豪公司正經地買下來了,一旦使用就要面臨一定的版權糾紛的風險。近幾年談到動漫,可能說的最多的是海賊王或者火影忍者,很多人的注意力也是放在了這兩大IP之上,雖然也有像《火影忍者疾風傳:究極忍者風暴》等一系列大作問世。但是說起動漫IP個人認為最成功的還要算高達系列。高達系列遊戲於1979年出品直至至今,
之所以如此受人歡迎, 最主要的因素在於從第一部作品中便體現出的複雜而有深度的悲劇性故事情節,
這樣不僅靠緊張刺激的機器人星際戰爭來吸引觀眾, 而且對於追求內涵的迷家們, 也有著充分的回味餘地。

體育

體育題材主流遊戲主要為:籃球、足球、跑酷、賽車,滑雪、網球、撞球等一些列運動項目。全球各個市場對體育遊戲題材類型的熱衷程度不一,例如俄羅斯的熱門運動遊戲為Top
Eleven-足球經理,南非熱門運動遊戲為Pro Tennis(職業網球),NBA
2K系列深受美國民眾的喜好。但就全球而言,將體育類題材遊戲畫面做得無與倫比的遊戲公司非EA莫屬,旗下出品的FIFA足球系列,目前就可以代表足球類題材最高水平,雖然實況足球也偶有代表作,但並不能完全撼動FIFA的霸主地位。在FIFA推出Online後更是很好的解決了單機遊戲的盈利問題。

小說

PC端由小說改編的網遊比比皆是,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了。而近年來手遊端也開始掀起一股小說改編潮。市面上小說類IP主要以經典文學小說和具有中國特色的網路小說為主流。其中經典小說以《三國演義》《西遊記》和金庸先生的作品題材較為暢銷。同時根據網路小說改編的《盜墓筆記》《鬥破蒼穹》等手遊也受到原著粉絲們的熱切喜愛。對於80後的我們來說《金庸羣俠傳》可能是最為熟悉的小說類IP了。1996年發行,以金庸筆下的十四部武俠小說所改編,玩家可以與部份金庸小說人物共同冒險。遊戲內自由度非常高,絕大部分的人物、武功、物品及劇情發展都十分忠於金庸原著。無論後來的金庸羣俠傳Online如何走向沒落,也無論手遊推出後有多少詬病,我們都不能否定《金庸羣俠傳》曾經帶給我們的歡樂與震撼。

模擬養成

模擬遊戲簡稱SIM,以遊戲模擬真實世界當中的環境與事件,提供玩者一個近似於現實生活當中可能發生的情境的遊戲,都可以稱作模擬遊戲。目前比較普遍的有:戰爭、城市(農場、城市、大樓)、經營、培育(電子寵物、養成)、人生、交通工具、太空戰鬥七大模擬類型。模擬遊戲起源於1989年的Sim

City,中國最熟悉的莫過於08年興起的《開心農場》,原型來自於Zynga的Farmville。另外EA的《模擬人生》已經走進美國課堂,關注自然環境等問題。目前手遊模擬遊戲多以寵物、明星,休閑養成類為主。

影視

每年都有很多熱播大劇,同時各影院也會強檔推出很多題材的電影,只要熱播,必會有相應的遊戲出來蹭熱點,不管這個遊戲成功與否,也不管畫質或者遊戲內容充實與否,必會吸引一大部分忠實觀眾去娛樂一番。甚至有不少電影或電視劇在改變成遊戲後比原先更為火爆。就拿Starbreeze

Studios的《逃離屠夫灣》為例,它是《星際傳奇》的前傳,描述了Riddick嘗試越獄、套路屠夫灣的故事。糅合了第一人稱潛入元素和有超強快感的戰鬥,這款遊戲不管是不是和受歡迎的電影有關聯,都是一次有趣且緊張刺激的玩樂體驗。由於遊戲的發行商是Tigon
Studios(Vin
Diesel自己的公司),《逃離屠夫灣》開發過程中有著一隻來自電影原班人馬的團隊,而不僅僅只是使用它們的肖像和配音。結果就是,這款遊戲是一次為了得到所有電影捆綁遊戲尊重所做的嘗試。它告訴世人這不是一款利用了電影成功的速食產品。

經典遊戲移植

手遊賺錢,那麼進軍手遊市場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既然這個市場裏,一個全新背景設定的遊戲都能賺錢,那麼原本就有無數粉絲的精品端遊、頁遊或者是掌遊進行移植,那就是更加理所當然的事。這一類產品先天就具有無法超越的品牌優勢,自然而然就具備一款好產品的吸量基本要素,推廣就輕而易舉。另外,端遊有現成的內容基礎,世界觀、劇情、角色乃至系統玩法設計,在手機版中能夠視情況採用,從而降低開發成本,大大縮短開發週期,在以快速為追求的手遊市場上,這是不可忽略因素。像王者榮耀就是模仿LOL而來,無論裡面的英雄模板還是地圖都有一定的借鑒,但不能否定的是這真的是一款成功的手遊。

IP泛濫的現象正是實現「粉絲經濟」的必要條件。作為娛樂文化產業的延伸,遊戲必然會與影視、文學等其他產品的表現形式互相滲透、互為助力,這也是現如今的趨勢所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