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南北朝時期奇人輩出,其中在推演天命、占卜吉凶方面,有一位相士的能力讓人嘆為觀止,此人便是號稱「風水學鼻祖」的晉朝相士郭璞。郭璞不僅為他人占卜算命很準,就連自己的死期都算的不差分毫,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郭璞年輕時曾跟隨著名的相師郭公學習占卜術,由於悟性極高,沒幾年時間卻學有大成。成年後的郭璞,在五行、天文、占卜方面有極高的造詣,經常替人占卜測運、攘除災禍,名氣非常大,甚於連朝中很多公卿大臣都是他的「粉絲」。郭璞晚年投靠丞相、江州牧王敦,結果在某次為王敦占卜後被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一切還要從王敦之亂說起。

東晉建立之初,朝政決策大權被宰相王導執掌,軍權則被他的堂兄、大將軍王敦壟斷,元帝司馬睿雖然名義上是天子,但實際上只是個「橡皮圖章」。司馬睿不甘心做王氏兄弟的傀儡,便提拔劉隗、刁協等人參與朝政,希望能重振皇權,與王氏兄弟的勢力相抗衡。在這種情況下,君臣間的矛盾越積越深,終於引發了曠日持久的內戰。

永昌元年(322年)正月,王敦終於跟司馬睿撕破臉皮,以討伐奸臣劉隗的名義,在武昌舉兵造反(王敦此時以大將軍、江州牧的身份駐軍武昌),並一路順江東下,直撲京師建康(今南京)。司馬睿聽說王敦造反,趕緊組織兵力討伐,同時又把王導監控起來,以防止兄弟二人裡應外合。可朝廷的軍隊實在是不中用,剛跟叛軍一接觸便潰敗,讓王敦很輕易地便攻進了建康城。

王敦率軍入京後,司馬睿出於身家性命的考慮,只能硬著頭皮向王敦求和,並進拜他為丞相。至此,朝政大權盡歸王敦,司馬睿被徹底架空。王敦在朝期間,對朝廷官員及軍鎮將領進行一番大調整後,便又返回到武昌駐守,而將朝政繼續交由堂弟王導執掌。然而王導傾向於擁護皇室,跟王敦並不齊心,所以後者為保穩起見,便在朝中安插了不少的親信來監督他,防止他與皇室合力對付自己。

王敦重返武昌後,依然時時遙控朝政,隨著權勢和威望的日漸提高,慢慢地便滋生不臣之心,很想利用再度舉兵入朝的機會,篡奪司馬家的江山。此時,元帝司馬睿已經憂憤而崩,年幼的明帝司馬紹在位,而朝廷新貴溫嶠、庾亮又跟當初的劉隗、刁協一樣,籌劃著討伐王敦、重振皇權,更是給了後者再度反叛的口實。

然而王敦此時已經身患重病,對自己能否活著進京沒有把握,於是便將郭璞召進府中,讓他幫自己占卜、推演天命。郭璞剛一進府,王敦便迫不及待請他占卜,算算自己此次舉兵能否成功,郭璞算完後對王敦講:「此次舉兵斷無成功之理。」

王敦很生氣,再加上之前聽聞郭璞跟溫嶠、庾亮私下裡有交往,便懷疑郭璞是在欺騙他。王敦略微思考一下,然後又問郭璞:「你再為我占卜一卦,看看我的壽命還有多長?」郭璞按照卦象的結果如實回答:「從卦象上來看,明公若是執意舉兵東下,旦夕之間便會遭遇不測;如果繼續留在武昌不動,那麼壽數之長不可限量。」

王敦聽說不僅沒有舉兵成功的可能,而且連性命都將不久矣,心中既絕望又憤怒,更加猜疑郭璞的居心叵測。所以等到郭璞剛把話說完,王敦便怒不可遏地問他:「那麼你再算一次,看看你自己能活到幾時?」郭璞淡淡地回復到:「命盡今日中午。」王敦點點頭,對郭璞講:「郭先生不愧是『神運算元』,果然算無遺策,我今天就送你上路吧!」說完後,便命人將郭璞押往南岡處斬。

敦將舉兵,又使璞筮。璞曰:「無成。」敦固疑璞之勸嶠、亮,又聞卦兇,乃問璞曰:「卿更筮吾壽幾何?」答曰:「思向卦,明公起事,必禍不久。若住武昌,壽不可測。」敦大怒曰:「卿壽幾何?」曰:「命盡今日日中。」敦怒,收璞,詣南岡斬之。見《晉書·卷第七十二·列傳第四十二》。

王敦不聽郭璞的勸告,在移鎮姑孰後,又舉兵進攻建康,結果沒多久便翹了辮子,時在太寧二年(324年)。王敦病死後,朝廷的軍隊很快便撲滅他的黨羽,消除國家的心腹大患。


這裡面就涉及到一個命與運的問題。凡人再厲害,也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或者這就是佛教所謂的因果。郭璞知道自己的最終結局是被王敦所殺,所以他就不會反抗。如果是別人要殺他,或許他還會反抗一下呢。

這就像是你玩的電子遊戲,遊戲裏的某個英雄再怎麼厲害,但如果遊戲設計者已經設計好了讓這個英雄在某一關死掉,那麼這個英雄必然會在那一關死掉。

或許你會說這是宿命論,但宿命論確實是存在的。諸葛亮神機妙算,法術高強,但當他想利用拜北斗的方法為自己續命時,魏延就進來一腳踏滅了一盞燈。所以諸葛亮也無可奈何,只能接受。


所謂撒豆成兵都是騙人的,你看看明朝那些事兒裏有一段對陳友諒軍隊的描寫,在士兵後背上寫卐字,告訴士兵心誠者刀槍不入,而一場戰爭之後活下來的就是心誠的,所謂妖法大概就是此類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