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聲明:這是一個長坑,預計要幾個星期才能更新完,可能幾個月,可寫的東西還真不少......


鹹魚與黑麥硬餅乾:停滯的兩百年

追溯歷史,阿倫戴爾作為一個國家最早擁有的軍隊是1599年第一次獨立戰爭時的地方民兵。在當時的阿倫戴爾軍隊中,共和國財政部的出納官直接將貴金屬貨幣發放給民兵團和僱傭兵團的團長,籌措軍糧,維護武器,發放薪水這些事項全部交給團長一人處理,這一制度一直持續了十五年。直到阿倫戴爾王國建立四年後的1615年,在開國國王卡爾一世的幹預下,才借建立「團管區」(Regiment Distriktet,阿倫戴爾最早的徵兵管區制度,幾經修改一直沿用至20世紀初)的機會建立了初步的軍隊行政管理體制,其中最重要的是軍需總局(Kvartermester Byr?),這一部門專門負責軍隊的武器,彈藥,藥品,以及糧草等所需器械物資的補給工作。

從三十年戰爭到美國獨立戰爭,在這近200年間,阿倫戴爾陸軍的口糧一直按照1627年制定的標準執行:麵包(或硬餅乾/麵粉團),肉(鮮肉/鹹肉/鮮魚/乾魚/鹼魚),蔬菜(一般是豆類和乾菜)和酒類(威士忌/啤酒/蜂蜜酒),還有蠟燭和浮石;營地裏經常有幾個帳篷傳來牲畜的叫聲——肉食就從那裡「製造」出來。毫無疑問,這種規定「自由」的口糧標準給了貪心不足的軍需官們上下其手的機會,即使能按時定量配給,士兵們也常常因為不合理的營養結構患上種種疾病。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這樣的供給標準相比當時的老百姓已經算是比較好的了,前工業時代的社會也無力支持更為複雜的供給了——不管是從管理人員還是食品產業本身。

硬餅乾,英文曰Hardtack,麵粉+鹽+水,近代歐洲軍隊的標準野戰/航海主食

直到拿破崙戰爭時代,阿倫戴爾政府才開始嘗試改變這一套已經過時且明顯不合理的口糧體系。1802年6月1日,阿倫戴爾國會通過了《軍事供給法》,供給標準如下:

1.5磅麵包或1.25磅硬餅乾,1.125磅鮮肉/鮮魚或1磅鹹肉/鹹魚,6盎司乾菜或14盎司鮮菜,5盎司檸檬汁/其它果汁或酸菜。每50份標準口糧另外附帶1加侖豆類(扁豆/豌豆/菜豆),5磅生咖啡豆/咖啡粉或1磅茶葉,6磅糖,10盎司蠟燭,2磅肥皂。

這份「標準口糧」大大簡化了軍需官的工作難度,同時也限制了他們藉機貪污的可能性。在1812年的特隆赫姆戰役和1813年的斯堪的納維亞遠徵軍在德意志的行動中,相比之前的供給模式,標準口糧獲得了上下異口同聲的好評。到了戰爭結束後的1818年,國會修訂了《軍事供給法》,按照部隊駐紮地域的不同,將兵營伙食費分為五檔:本土夏季22歐爾(1克朗=100歐爾),冬季25歐爾;法羅羣島,冰島,格陵蘭夏季26歐爾,冬季29歐爾;維爾京羣島27歐爾。伙食費的使用方式通常是由團軍需總監從市場上購買現成的麵包作為實物薪金髮放,其餘的伙食費作為菜金購買蔬菜,肉食,水果和調味品。


罐頭進場:克里米亞戰爭之後的六十年

拿破崙戰爭結束後的幾十年中,阿倫戴爾陸軍的伙食依舊沒有什麼變化,在兵營的餐桌上,鹹肉鹹魚依然大行其道。有的鹹肉年紀比士兵還大,如同卡曼爾萊德步槍槍託用的橡木一般堅硬,於是在近衛團中有好事者真的用鹹肉雕刻了一支1/20比例的步槍,掛在食堂的天花板上。

黑麥麵包,口感發硬發酸,承載了阿倫戴爾陸軍幾百年的「傳統」與「記憶」

直到1850年代,事情才開始轉變。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在這場「19世紀最拙劣的戰爭」中,英法聯軍/俄軍雙方大多數的死亡原因並不是戰鬥,而是營養不良,流行病和醫療不及時。這場戰爭後,阿倫戴爾陸軍部終於想到要改善士兵的生活水準,在戰爭結束後的1857年,將肉類罐頭列入了軍用物資採購項目,平時作為戰備物資,戰時作為口糧的一部分發放。拱衛首都的近衛騎兵團和羅加蘭團首先領到了肉罐頭,隨後在各地的駐軍中逐漸鋪開(順便說句,海軍早在1840年代就開始喫起煙燻三文魚和菜豆燉牛肉罐頭了,看來不管在哪海軍都是大爺)。到1868年,陸軍部將現行的口糧分為四種:

1.兵營口糧,提供給兵營/據點中駐紮的部隊,主要內容為鮮肉/鮮魚,麵包/麵粉,蔬菜,豆類和土豆;再加一些咖啡/茶葉,酒類,煙草,砂糖,香腸/燻肉,果醬和調味品。比較倒黴的是駐冰島大公國的皇家冰島獨立營,為了不用一年四季喫乾菜,他們不得不自己開闢田地種植蔬菜和水果來改善伙食。

2.行動口糧,提供給行軍中和作戰行動中的非一線部隊,和兵營口糧大同小異,主要是鮮肉換成了肉罐頭,麵包有可能換成硬餅乾,到了80年代乾菜也部分換成了蔬菜罐頭。

3.一線口糧,以20人為一組配發,主要內容物為罐頭肉,麵包,捲心菜泡菜罐頭,鹽,砂糖,酒類。裝在一個大木箱裏,投入作戰前發放至連。

4.應急口糧,由士兵隨身攜帶,基本上都是肉罐頭(燉牛肉/鹹牛肉/烤豬肉/煙燻三文魚/鱈魚雜燴/油浸鯡魚etc......)一罐,加上硬餅乾/甜餅乾/麵包乾,鹽和煙草,按照一人三份直接裝在士兵的揹包裏。

19世紀末的鹹牛肉改為煮熟泡鹽水醃製後裝罐,口感好了不少,能直接開罐即食

在菜單方面,有趣的一點是,和地球另一頭的日本軍隊同時期,阿倫戴爾軍隊這時也喜歡上了咖喱這種調料。和日本一樣,咖喱在軍中的普及也是海軍開頭的,1860年,霍頓基地軍需處給「冷靜」號機帆巡航艦配發了咖喱粉——這其實是一次試驗,測試不同的調料能否幫助食品保鮮,同時提振官兵的士氣,試驗的結果沒有明說,但想來應該比較成功——這之後咖喱成了海軍的招牌調料,每個星期一是所謂的「咖喱日」,用以在日期觀念難以保持的軍艦上提醒艦員一週的開始。和日本海軍相似的是,為了防止在搖晃的船上咖喱溢出餐具,阿倫戴爾的海軍咖喱也是加入麵粉做成糊狀,只不過主要是沾麵包喫。而陸軍接受咖喱的時間稍晚,要到1870年代國產咖喱粉佔據了市場(原料從荷屬東印度以及自己的熱帶殖民地維爾京羣島購入)後,咖喱才成為陸軍食譜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和日式偏鹹還帶點甜味的咖喱不同,阿倫戴爾的咖喱,不管海軍還是陸軍的都偏辣,這是為了在寒冷的北歐儘可能「加熱」食用者,讓他們感覺暖和一些。

Milit?re Karri (軍隊咖喱),不止海軍,陸軍和空軍一樣喜歡,大多數時候是配麵包或者義大利麪,但有時也會配米飯——就像這張圖

這裡大致說一下阿倫戴爾國防軍的薪金制度。總體上說,將校尉三級軍官領取的薪金全部是現金,伙食有自理,或者向軍官食堂付款兩種方式。而士官/士兵的現金薪金的地位類似津貼,軍服裝備伙食的費用都是不用自己付款的,可以理解為實物薪金加上現金。根據1881年的軍人薪金標準,陸軍中將(陸軍軍官事實上能獲得的最高軍銜,上將軍銜只有陸軍部長和總參謀長二人)的月薪是5500克朗,作為初級軍官的少尉是270克朗,作為骨幹的少校是610克朗(註:當時阿倫戴爾克朗與英鎊的匯率為7.32:1),即使是收入最低的少尉,在當時也可是跨過了中產階級的門檻,生活水平不下於中級公務員和技師。從少尉到上尉,薪金翻了幾乎一倍(從270到530克朗),不過在晉陞少校後,就要面對所謂的「大過濾器」,也就是是否國防大學畢業;很多沒能通過的非技術軍官不得不在45歲以中校軍銜退役,然後進入警察系統,內衛系統,或者公務員系統(比如教育部直屬的中學與大學的軍訓處),還有一些則進入和軍工相關的企業,如軍火,機械加工,造船等行業擔任顧問。

除了基本薪金外,軍官,士官和士兵根據各自的職務,服役地點,考覈資質等等,還有種類繁複的各種補貼,比如士官/士兵有二級/一級(步槍)射手津貼,機槍射手津貼,炮手津貼,工兵津貼,海外津貼,離島津貼等等;軍官有部隊長津貼(營-旅級指揮職務),駐外津貼,海外津貼,航空津貼等等;以及提供給特殊崗位軍官和士兵的憲兵津貼,情報人員津貼,教官津貼,防化兵津貼,機械津貼(海軍輪機兵)等等。

20世紀初的軍用餅乾,麵粉+鹽+糖+牛奶+黃油,剛剛配發部隊時還有官僚擔心「軍糧做的這麼好,會不會士兵們把它當零食喫了?」當然事實證明這是他的過度憂慮

到了20世紀初,阿倫戴爾陸軍士兵隨身攜帶的一份野戰口糧基本上都是2聽180克的肉罐頭,2聽補充維生素的130克蔬菜/水果罐頭,加上450克餅乾(這時的軍用餅乾口感已經接近我們現在喫到的那種,一咬就碎)或者400克麵包乾,以及鹽/胡椒粉/咖啡粉/茶葉/煙草若干。僅在1904年一年間,軍需總局就採購了重達9000噸的軍用罐頭,合計採購費用640萬克朗,種類包括牛肉,豬肉,雞肉,鮭魚,鱈魚,鯡魚,貝類,烏賊,豆類,葉菜,水果等等。每人每天的兵營餐費則根據地域和一年中氣候不同分為從64歐爾到82歐爾六等。在經濟不景氣時物價相對便宜,此時部隊的伙食費常常有結餘,而在物價上升時,就常常入不敷出,要動用部隊的公積金(通常是之前的存款以及變賣剩餘物資),實在不行的話,還得向旅後勤部打報告,要求額外撥款。

1907年,胡思比兵營的食堂

1912年,軍需總局再度修改了《軍需補給條例》,根據該規則,軍人的平時日常伙食定量如下:


主食

600克混合麵包(小麥/黑麥/燕麥)加50克大米/50克通心粉或400克麵粉加300克土豆

肉食100克鹹豬肉/牛肉/香腸或100克乾魚/鹹魚加350克鮮豬肉/牛肉或350克鮮魚肉

蔬菜乾蔬菜125克或新鮮蔬菜300克

醃蔬菜40克

調味品35克油脂30克糖30克鹽7克胡椒或7克辣椒粉20克醋

飲料

8克茶葉或12克咖啡粉

加給品(不一定全有,以下同)25克煙草或者12支香煙150毫升酒類(威士忌/葡萄酒)25克糖果40克果醬或80克煉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