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跟我爸大吵了一架。事情很簡單,我想把洗衣機換了,買個帶烘乾功能的。我爸不樂意,說東西沒壞,你幹嘛要換?

我說:舊物品不能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物質文明需要。

我爸說:你這洗衣機纔買了幾年啊?過幾天又出新功能,你還繼續換?

我說:支持新科技,拉動內需,從我做起。

……

一場大戰就此揭開序幕。我爸認爲我意識形態有問題,是典型的鋪張浪費!我認爲我爸說到底其實就一個字:摳。

戰後,我反思了一下,爲什麼我們與長輩的消費理念就從來沒一致過?我買的80塊一斤的車釐子,在他們眼裏就不如10塊錢的一筐爛杏?我明明買2000塊的衣服送爸媽,非得說是趕上打折了就花了180?一聽說我花3000塊買了個手辦,爲啥他們瞬間就會張牙舞爪?

說好的歲月靜好呢?養生節目都白看了?爲了平衡我的不開心,於是我採訪了兩組家庭,想看看別人家,在這個問題上是怎麼雞飛狗跳的。

我公司的司花曹大錘,芳齡二十八,單身未嫁美如花。去年她爸媽幫她付了首付,買了房。曹大錘裝修好,搬進去,然後請爸媽來家裏參觀。

打從進了門,曹大錘她媽看看大理石的地板,摸摸黑胡桃牆面,放眼望去,這家裏的東西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她頓時就有點眼暈。曹大錘還特別自豪的問:你們覺得咋樣?

兩位老人憋着沒吭氣。當她媽看到曹大錘梳妝檯上擺了不下20個瓶瓶罐罐的護膚品時,就徹底崩潰了。批鬥會開始啦!

買這麼多護膚品用得着嗎?咱家有礦啊?

這麼多東西往臉上糊,做臘肉呀?

知道爲啥到現在都找不到男朋友嗎?男的看你這麼花錢,誰敢娶你?

……

她媽媽一陣暴風驟雨之後,爸爸開始循循善誘了:網上說,現在年輕人人均負債12萬,我還以爲是在胡說八道,現在看看你,這個數字恐怕是少寫個0吧。錢都花到這些沒用的地方去了,想過以後怎麼辦嗎?

曹大錘說:我自己掙錢自己花,沒偷沒搶的,怎麼就不行了?這麼大的房子全弄完才花了20萬,哪裏貴了?這牆上貼的木材,買的都是工廠邊角料,回來我自己拼的圖案;還有很多傢俱都是我從二手市場上淘回來的,比傢俱城便宜好幾倍。不要以爲就你們會過日子,我們年輕人的雞賊你們看不懂!

雖然曹大錘的反擊擲地有聲,但她和爸媽在消費觀念上的衝突並未改善,只要談到花錢,還是會吵架。曹大錘在微信羣裏說:我現在最大的目標不是財務自由,而是花錢自由。只要爸媽不干涉我花錢,就覺得挺幸福的!

在數落爸媽方面,張小仙和曹大錘總是能形成統一戰線。他是公司裏另一位90後小鮮肉。

張小仙說,他每次給家裏買東西。他爸都會說:家裏啥都有,買這麼多沒用的幹嘛?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一月工資就1000多,每月發了工資先存500,剩下的量入爲出!

張小仙說樂呵呵地說:我這沒喫過苦,不正說明你們從小給的環境好嗎?其實我也沒亂花,每年都有年度計劃,拆解到每月花多少,花在什麼地方都有安排。每天我都記着帳,月底了還有彙總,對照計劃查漏補缺,就知道下個月該過啥日子了。

張小仙說,不管我怎麼說,爸媽都是一句話:攢着點錢,別老亂花。

其實,一家人在消費理念上的衝突,都是秀恩愛。我爸媽每次批我亂花錢之後,轉身就拿着我買的東西去找他的朋友們吹牛——這是我兒子買的,在哪裏買的,什麼材質,什麼價格。如數家珍,不吹個底朝天不算完。

我也能理解爸媽這種“口劍腹蜜”的心理,畢竟他們是從苦日子走過來的,一方面,勤儉持家已經成爲習慣;另一方面,他們又能在我們“大手大腳”的消費中感受兒女成長的喜悅!

長輩們之所以如此,大致可以歸結於“歷史退化論”的情結。古今中外都有同樣的觀點:在很久很久以前存在一個“黃金時代”,一切文明皆光輝燦爛,閃耀着人性的光芒。孔子眼裏的堯舜,古希臘Hesiod眼裏的克羅諾斯(宙斯他爹),都是黃金時代的代表。

擔心下一代的消費觀,擔心“人心不古”甚至“禮樂崩壞”,正是這一基因的一脈相承。在消費觀衝突問題上,我總結了兩條定律:1、任何在我出生時已經存在的消費觀都是落後的,應該被拋棄;2、任何在我15-35歲之間形成的消費觀纔是符合這個世界主流發展的。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事業上如此,消費方面也如此。父輩們一方面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積累,可以讓下一代生活的更舒適,另一方面又希望我們能跟他們一樣節衣縮食,勤儉持家。這本身就是個悖論。

每一代人走向社會時,都會伴隨着很多非議,什麼毀掉的一代,垮掉的一代。媒體喜歡用這些危言聳聽的標籤名詞,事實上,每一代年輕人都有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也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過日子”方法。據我觀察,現在這代年輕人,過日子的本事還真不差,他們在花錢上不僅沒有恣意妄爲,甚至還有點“雞賊”。

他們習慣把工資存進餘額寶,認真規劃每一筆花銷,用每月收益完成自己一個個小目標;在手機支付時代,很多年輕人每個月都會收到自己的財務對帳單,每一筆支出收益,都被記錄的明明白白。

在互聯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並沒有輿論所說被其毀掉,而是很好的利用了互聯網產品,更好的賺錢,更聰明的花錢。他們買大件的時候敢花錢,過日子的時候也看得上小錢。

這些善用餘額寶理財的“雞賊”年輕人,既懂得賺錢的意義,也懂得花錢的樂趣。他們在與父輩們的衝突中,已經悄無聲息地建立起了一套屬於他們自己的,符合社會發展潮流的消費觀。

撰文 /劉寶玉

插圖圖片 /LiAnG

編輯 /吳小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