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我爸大吵了一架。事情很简单,我想把洗衣机换了,买个带烘干功能的。我爸不乐意,说东西没坏,你干嘛要换?

我说:旧物品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需要。

我爸说:你这洗衣机才买了几年啊?过几天又出新功能,你还继续换?

我说:支持新科技,拉动内需,从我做起。

……

一场大战就此揭开序幕。我爸认为我意识形态有问题,是典型的铺张浪费!我认为我爸说到底其实就一个字:抠。

战后,我反思了一下,为什么我们与长辈的消费理念就从来没一致过?我买的80块一斤的车厘子,在他们眼里就不如10块钱的一筐烂杏?我明明买2000块的衣服送爸妈,非得说是赶上打折了就花了180?一听说我花3000块买了个手办,为啥他们瞬间就会张牙舞爪?

说好的岁月静好呢?养生节目都白看了?为了平衡我的不开心,于是我采访了两组家庭,想看看别人家,在这个问题上是怎么鸡飞狗跳的。

我公司的司花曹大锤,芳龄二十八,单身未嫁美如花。去年她爸妈帮她付了首付,买了房。曹大锤装修好,搬进去,然后请爸妈来家里参观。

打从进了门,曹大锤她妈看看大理石的地板,摸摸黑胡桃墙面,放眼望去,这家里的东西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她顿时就有点眼晕。曹大锤还特别自豪的问:你们觉得咋样?

两位老人憋着没吭气。当她妈看到曹大锤梳妆台上摆了不下20个瓶瓶罐罐的护肤品时,就彻底崩溃了。批斗会开始啦!

买这么多护肤品用得着吗?咱家有矿啊?

这么多东西往脸上糊,做腊肉呀?

知道为啥到现在都找不到男朋友吗?男的看你这么花钱,谁敢娶你?

……

她妈妈一阵暴风骤雨之后,爸爸开始循循善诱了:网上说,现在年轻人人均负债12万,我还以为是在胡说八道,现在看看你,这个数字恐怕是少写个0吧。钱都花到这些没用的地方去了,想过以后怎么办吗?

曹大锤说:我自己挣钱自己花,没偷没抢的,怎么就不行了?这么大的房子全弄完才花了20万,哪里贵了?这墙上贴的木材,买的都是工厂边角料,回来我自己拼的图案;还有很多家具都是我从二手市场上淘回来的,比家具城便宜好几倍。不要以为就你们会过日子,我们年轻人的鸡贼你们看不懂!

虽然曹大锤的反击掷地有声,但她和爸妈在消费观念上的冲突并未改善,只要谈到花钱,还是会吵架。曹大锤在微信群里说:我现在最大的目标不是财务自由,而是花钱自由。只要爸妈不干涉我花钱,就觉得挺幸福的!

在数落爸妈方面,张小仙和曹大锤总是能形成统一战线。他是公司里另一位90后小鲜肉。

张小仙说,他每次给家里买东西。他爸都会说:家里啥都有,买这么多没用的干嘛?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一月工资就1000多,每月发了工资先存500,剩下的量入为出!

张小仙说乐呵呵地说:我这没吃过苦,不正说明你们从小给的环境好吗?其实我也没乱花,每年都有年度计划,拆解到每月花多少,花在什么地方都有安排。每天我都记着帐,月底了还有汇总,对照计划查漏补缺,就知道下个月该过啥日子了。

张小仙说,不管我怎么说,爸妈都是一句话:攒着点钱,别老乱花。

其实,一家人在消费理念上的冲突,都是秀恩爱。我爸妈每次批我乱花钱之后,转身就拿着我买的东西去找他的朋友们吹牛——这是我儿子买的,在哪里买的,什么材质,什么价格。如数家珍,不吹个底朝天不算完。

我也能理解爸妈这种“口剑腹蜜”的心理,毕竟他们是从苦日子走过来的,一方面,勤俭持家已经成为习惯;另一方面,他们又能在我们“大手大脚”的消费中感受儿女成长的喜悦!

长辈们之所以如此,大致可以归结于“历史退化论”的情结。古今中外都有同样的观点:在很久很久以前存在一个“黄金时代”,一切文明皆光辉灿烂,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孔子眼里的尧舜,古希腊Hesiod眼里的克罗诺斯(宙斯他爹),都是黄金时代的代表。

担心下一代的消费观,担心“人心不古”甚至“礼乐崩坏”,正是这一基因的一脉相承。在消费观冲突问题上,我总结了两条定律:1、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存在的消费观都是落后的,应该被抛弃;2、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形成的消费观才是符合这个世界主流发展的。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事业上如此,消费方面也如此。父辈们一方面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积累,可以让下一代生活的更舒适,另一方面又希望我们能跟他们一样节衣缩食,勤俭持家。这本身就是个悖论。

每一代人走向社会时,都会伴随着很多非议,什么毁掉的一代,垮掉的一代。媒体喜欢用这些危言耸听的标签名词,事实上,每一代年轻人都有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过日子”方法。据我观察,现在这代年轻人,过日子的本事还真不差,他们在花钱上不仅没有恣意妄为,甚至还有点“鸡贼”。

他们习惯把工资存进余额宝,认真规划每一笔花销,用每月收益完成自己一个个小目标;在手机支付时代,很多年轻人每个月都会收到自己的财务对帐单,每一笔支出收益,都被记录的明明白白。

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并没有舆论所说被其毁掉,而是很好的利用了互联网产品,更好的赚钱,更聪明的花钱。他们买大件的时候敢花钱,过日子的时候也看得上小钱。

这些善用余额宝理财的“鸡贼”年轻人,既懂得赚钱的意义,也懂得花钱的乐趣。他们在与父辈们的冲突中,已经悄无声息地建立起了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消费观。

撰文 /刘宝玉

插图图片 /LiAnG

编辑 /吴小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