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還需要糾結嗎?當然是李世民,李世民給中國帶來了什麼,朱元璋又帶來了什麼?

從打仗的角度說,李世民有三千破十餘萬竇建德主力,一炮兩響做翻王世充、竇建德的大手筆洛陽包圍戰,朱元璋則不過在江東橋和鄱陽湖以少勝多戰勝陳友諒而已。

稱帝以後,李世民消滅東突厥,做翻薛延陀,奪取高昌以經營安西四鎮,擊滅吐谷渾,大破高句麗,東南西北四面開花,華夏版圖極大擴張;朱元璋則連一殘存的蒙古都搞不定,雖然晚年把北元打得分崩離析,但草原上其他的蒙古部族此起彼伏,到明朝末年都是心腹大患。從武功上比較,朱元璋已經不及李世民遠矣。

從文治上來說那就更加。唐太宗充滿貴族氣質,對上層文化十分癡迷,其書法經過苦練,可達唐代二流;其詩作可勝過宮體詩人水平,給《晉書》四傳寫的贊論與史書作者文言水平不相上下。在此背景下,李世民大力推進文化發展,唐代文化的璀璨,開端於李世民。

朱元璋則是流氓無產者,作詩粗鄙無文,書法僅達標而已,聖旨只會說大白話,可惱火的是他以此為榮,以此為傲,想要以此為標準,敵視文化,敵視文化人。明初四家個個不得好死,實行恐怖政治,人人自危,文化萎縮至極。到孫子明仁宗、明宣宗時才略有恢復,到明代宗、明憲宗以後才逐漸有拿得出手的文化成就。

在經濟上,李世民的貞觀之治使生產恢復,政治上建立了良好的君臣關係,對唐宋的政治文明有很強的推動作用。朱元璋則雖然也有休養生息,但是殺天下富民、中產,遷民政策讓無數百姓顛沛流離於道路,政治上的高度集權和特務監視,更是讓明朝的政治陷入昏君+太監治政、文臣靠邊的死局,財稅制度十分失敗,不但讓百姓困苦還收不上錢,對華夏文化有不可逆的損傷。

這兩個人能比嗎?需要比嗎?


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這兩人都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中國歷史上皇帝眾多,但這二人的文韜武略堪稱皇帝典範——其實歷朝開國皇帝,哪個都是雄霸天下的英雄人物。

將唐太宗與明太祖進行比較,「暢所欲言」,怎麼看都有些孟浪,但若依筆者來看,還是朱元璋要更勝一籌的。 朱元璋,張廷玉在《明史·卷一·本紀第一》中寫道,「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諱元璋,字國瑞,姓朱氏。」

眾所周知,朱元璋早年名「朱重八」,據《朱氏世德碑》載,「先伯娶劉氏,生子四人:重一公、重二公、重三公生盱眙,重五公生鍾離。先考君娶妻陳氏,泗州人,生子四:長重四公生盱眙,重六公、重七公生五河,某其季也,生遷鍾離後,戊辰年」——這實在堪稱毀滅性的「打擊」,很快,「太祖孤無所依,乃入皇覺寺為僧」。

當過僧人,對一個皇帝而言,怎麼說都是尷尬、難以啟齒的履歷,卻也成就了一介「貧」民逆襲的千古奇觀。 朱元璋早年的經歷對他而言,可說是必不可少,他在被迫加入反元義軍後,在一個小兵的位置上花費了數年,這才逐步混到了郭子興的手下——若無查於秋毫的眼力和世故手段,或者遠超常人的身手,在那如剿肉場的冷兵器戰場上,一個小兵如何能夠向上爬?

《明史》載,「子興奇其狀貌,留為親兵。」當然,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決不能無視朱元璋作為小兵的那幾年奮鬥。 古來皇帝都喜歡吹一套「受命於天」的理論,從朱元璋的「履歷」來看,這貨就算不是受命於天,那也絕對是天的私生子。

當然,這只是開個玩笑,但朱元璋混成郭子興的親兵後,便漸漸開始了他的開無雙的歷程:收買人心,扳倒陳友諒,宰了張士誠,剁了方國珍。 要知道,早期就算得到了郭子興的「遺產」,朱元璋所部在各方勢力的眼中也是不堪一擊,偏偏他就完成了逆襲,這就是人生贏家。 朱元璋在經濟、政治上亦有建樹,在此僅提一提政治方面。

歷來皇權雖然威嚴深重,其實還有著很大的漏洞,如宰相等、封王等,對皇權形成挑戰,朱元璋促成了君主集權的快速發展,在幾百年內便達到了巔峯。

唐太宗李世民,作為李唐晉陽起兵的主謀之一,他在唐朝歷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但其實他是明顯的官、富二代,他上面不僅有老謀深算的老爹李淵,更有勢力雄厚的李閥、長孫閥進行支撐,雖然面對的也是羣雄並起的局面,但他的開局,其實要比朱元璋好了很多。

其次,唐太宗在晚年的作為已經很是荒唐,已經激發了劇烈的民間不滿,這一點,甚至間接造成了武周的崛起。

朱元璋起於微末,他的一切,都是自己手把手打下來的,而唐太宗就要差了一些——王思陪和馬雲相比,敦強敦弱?


謝邀。

兩個人各有千秋,不過能當皇帝的人,還是很厲害的。

如果從屌絲逆襲的角度看,還是朱元璋厲害。朱元璋生在一個窮的掉渣的家庭裏,家中幾代往上數都是貧農。老爺子生了好幾個兒子,他排行老八。為了生存,朱元璋要過飯、給地主放過牛、當過和尚,鬧饑荒的時候差點被餓死,年輕的時候嘗盡了人情冷暖和世間辛酸。

他能翻身靠的是兒時玩伴湯和的舉薦,搭上了郭子興的大船,加入了反元的義軍,才開始慢慢的自立山頭,一點點發展壯大。

朱元璋的軍事天賦很高,帶兵打仗有一套,元朝的軍隊當時在全世界都是出名的,很厲害,朱元璋能抗住元朝的多次徵繳,可見其治軍能力很強。

鄱陽湖水戰是朱元璋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戰役,堪稱中世紀最大的水面戰爭,持續時間達到一個多月,帶兵二十多萬的朱元璋戰勝了陳友諒的四十萬大軍,是一場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後來朱元璋又帶兵滅掉了張士誠,自此奠定了朱元璋立國的基礎。

朱元璋精力也旺盛,自己一個人把所有的奏摺都批了,丞相都被他廢掉。

如果從仁德角度看,李世民厲害一些,朱元璋立國後,當年和他一起徵戰的那批兄弟,基本都讓他殺光了。而和李世民一起奪了他老爸皇位的那些手下,在李世民登基之後大部分還是活下來了,還給他們立了凌煙閣24功臣像,包括魏徵可以當面批評李世民,而李世民卻沒有殺他,說明此人的胸襟是一般人比不了的。

包括當年唐朝十分開放,萬國來朝,世界各地的精英都紛紛慕名來到唐朝,希望在唐朝能夠封個官當,以自居為唐朝人民而榮耀,和現在的美國差不多,到現在日本也很崇拜中國的唐朝。

但是李世民的軍事才能一般,最大的失誤就是征伐三次朝鮮都失敗了,導致唐朝元氣大傷,為以後的危機埋下了隱患。


我認為絕對是朱元璋:

1,從身份來說:李世民那是貴族出身,朱元璋那是貧農,家裡光餓死就好幾個,身份相差懸殊。而朱元璋卻從一窮二白創立大明王朝。比李世民不知道要難多少倍!

2,從處境來說:李世民清掃天下,那都是一幫小毛賊啊,沒有幾個成大勢力的,因此只要一個個擊破,統一天下不難。而朱元璋不一樣,面對元朝殘餘、陳友諒、張士誠等,個個都有巨大的實力,那真的是巔峯對決,一招棋輸了,那麼都是滿盤皆輸啊。因此,朱元璋難度更大。

3,從個人品質:李世民為了能當皇帝,不惜殺掉兄弟,囚禁父親。可謂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禽獸不如。而朱元璋是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登上皇位。雖然為了皇位大開殺戒,殺絕功臣,頂多是不仁不義。


我覺得這兩個人是無法同日而語的兩種人。一個出生高貴,受到良好的教育,有著寬廣的胸懷和遠大的志向。而另一個則來自最底層的窮苦人家,大字不識幾個,為生存而奔波,機緣巧合之下他才走進了權利場。要說厲害我覺得李世民要厲害些。大家都覺得朱元璋厲害,因為他的起點要比李世民低很多。但大家不要忘了,朱元璋不是從一個大兵由上的皇位,他是由郭子興的女婿的身份才能在郭子興死後擊敗郭子興的兒子繼承老郭的勢力。這就是他起家的家當。他是老郭的女婿,跟李世民是李淵的兒子是一種相同的概念。都是一方勢力的繼承者,而如何把這方勢力做大做強,纔是提現他們兩的高低的標準。無疑李世民要出色得多。因為大唐的江山有一大半是他打下來的,在那兒時代的各路英雄多如牛毛,硬是被他一一降服,最終建立了李唐王朝。而朱元璋則是一個實際上的出色得戰略高手。對具體鬥爭他餅不在行,那些事情都由他的下屬們做了。他只負責規劃取前期不與選庭對抗,積蓄力量,中期如何與陳友諒等爭霸。等。而李世民則是自己帶兵上陣到遙控指揮決勝千里,再到治理天下無一不是自己可以從容應對。所以朱元璋要差些。要是倫做事風格就更加了。朱元璋典型的過河拆橋的白眼狼型。而李世民則心胸要寬廣得太多太多


綜合來看還是李世民勝出。評價帝王的優劣主要看文治武功、歷史影響、後世評論,因兩人出身、時代懸殊較大,故加上御人用人、個人成就兩條共5個方面進行比較:

文治武功:毫無疑問李世民勝出。文治上李世民開創了名垂千古的貞觀之治,為大唐百年盛世奠定堅實的基礎,朱元璋治國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但相對而言遜色得多。武功上李世民稍勝一籌,引用毛爺爺的話「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事實也是如此,二人都起家於隋末、元末亂世,李世民18歲率軍出征先後征服薛舉、宋金剛、王世充、竇建德等強敵,統一國內後又開始大舉徵討四方先後殲滅當時的東亞霸主突厥、高昌、吐谷渾、薛延陀等強敵被眾少數民族尊稱為「天可汗」,而朱元璋25歲參軍入伍,隨後接替岳父郭子興成為一方諸侯,並打敗陳友諒、張士誠等競爭敵手,並驅逐殘元勢力建立明朝,但建國後武功上便鮮有建樹,終究不能消滅北元這個隱患、只能選擇共存。

歷史影響:感覺還是李世民勝出。李世民創建了大唐盛世,將中國帶上世界一哥的地位,唐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勝過今日的美帝;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雖也是萬國來朝,但也達不到唐碾壓周邊、吊打四方的地步。

御人用人:還是李世民略勝一籌。李世民殺兄弟、朱元璋殺功臣,這也是兩人身上少有的污點,但細細比較起來二人御人用人能力高下立判,李世民殺李建成、李元吉,那是因為二人雖是兄弟也是政敵只能你死我亡不能同生共死,但對待凌煙閣24功臣李世民至死至終都能駕熟就輕、運用自如,即便少數謀反的如侯軍集分分鐘就解決掉不留任何隱患,臨死前對託孤重臣李世績只耍了一個小手段就能老老實實就範成為李治朝的頂樑柱;朱元璋殺功臣,不管出於何種因素都是有擔憂功臣們因公告蓋主而謀反或為禍後世之嫌,也是一種能力缺乏、底氣不足的體現,也間接導致建文朝無擔當肅清朱棣禍患之任的大將。

個人成就:朱元璋勝出。相比李世民,朱元璋出身太低、創業難度過大,用一個簡單形象的比喻:李世民是將其父的功業由70分變成95分,朱元璋則是由0分變成80分。

後世評論:李世民稍勝。二人都是雄才大略的一代明君,尤其是李世民被成為「千古帝範」深受後世敬仰。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估今大多數人都心儀李世民。這不僅僅是因為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恐怕也與他出身貴族有關。但評判兩人的綜合能力,還得考察他們各自當時所處於的歷史環境。李世民屬於子承父業,就算李淵再無能,也給他留下了雄厚的根基。比如:雄厚的根據地,一大批的文臣武將。李世民只須施展好他的籠絡之術就可以了。另外,李世民沒有強勁的對手,就算李建成、李元吉也與他不是一個層次。所以說,李世民的成功就是籠絡術的極致發揮和臨事不苟,剛毅果斷的處事作風。還有虛懷納諫的品格。而朱元璋就不同。他出身底層,全無一點根基,死亡隨時都威脅著生命。他還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但即便這樣,他還是展現出超強的毅力和過人的本領。從九夫長起家,團結一大批文人武將,採用高築橋、廣積糧、緩稱王的定國策略,一步步做大做強。先滅裊雄陳友諒,後滅張士誠方國珍。最後滅掉元朝,完成了江山的大一統,並開創279年的大明王朝。這些資歷功績,恐怕李世民是無法企及的。還有,朱元璋建國後,制定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這與李世民又大不相同。在勤政方面,朱元璋比李世民有過之而無不極。總的來說,朱元璋謀的是萬世基業,而李世民只能做到一時的興盛。所以,我認為朱元璋比李世民厲害。


個人認為是朱元璋更厲害些。單純從厲害的角度出發的。

若論影響力,李世民甩朱元璋幾年街,唐朝是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至今海外華人還自稱唐人,國外有好多的唐人街。

朱元璋和李世民都是雄才武略的皇帝。但是朱元璋是白手起家的,而李世民則是貴族出生,說白了是一個有本事的富二代。

朱元璋奪取天下的難度比李世民大得多了,可以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把李世民放換成朱元璋,朱元璋也一定能夠取得天下的,但是把朱元璋換成李世民,那李世民能否奪得天下可是未知之數。


當然是盛唐李世民了!李世民在位,政治清明,文化繁榮,軍勢強盛,疆域廣闊。朱元璋呢,政治上殺了多少功臣,弄死了多少人,濫殺無辜,還盛興文字獄,說說這些,根本就沒法比。有人說,李世民是貴族,朱元璋是農民,貴族多了去,怎麼就李世明當了皇帝呢?誰打天下容易啊?還有人說,元朝厲害,所以朱元璋牛。元末的元兵早就不是剛入住中原,忽必烈帶領的那支騎兵了。厲害個鳥啊。隋末,羣雄爭雄,局勢更複雜,難度也不小。明粉真是腦殘,竟然和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唐朝做對比,可笑!明朝也就和清朝,宋朝對比一下。漢唐就不要想了!


中國歷史上漢人統治的只有一個被古代成為的國際化唐帝國,以及國際上後人成為我們為唐人,這是何等的威風八面。李世民的功績和開國皇帝沒什麼兩樣,這個和朱元璋大同小異。唐帝國也是李世民開創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漢人最大的版圖,這個無人能及。而且李世民領導的軍隊要勝過朱元璋手下的軍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