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字伯喈,陳留圉人。東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音樂家,書法家,畫家。少年時代,他博學多才,愛好辭章,擅長音律。漢靈帝建寧三年(170),他當了司徒橋玄的屬官,橋玄十分尊重他。後來,蔡邕又出任河平縣令,不久,又召拜為郎中,在東觀參加校書的工作。旋即又升任議郎。熹平四年(175),蔡邕和楊賜等人向朝廷上疏建議正定《六經》文字。漢靈帝同意了他們的意見,於是,蔡邕便親自將經文書寫在石碑上,讓工匠們鐫刻。這些被刻好的石碑經文被置立於太學門外,讓太學生們觀看。由於這些石經是在熹平年間鐫刻的,歷史上號稱「熹平石經」。石經碑文被樹立起來之後,觀瞻和摹寫的人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絡繹不絕,就連道落也被堵塞不通。光和元年(178),他借發生嚴重天災的機會,向漢靈帝上疏,批評朝政,獲罪於官官被誣陷進了監獄。後來在朋友們的搭救下,被流放到北方五原安陽縣。大宦官中常佳程璜的女婿楊球和蔡邕有矛盾,所以,楊球就想趁這個機會派人在流放途中殺了蔡邕。但是,楊球派去的那些刺客們卻被蔡邕的言行所感動,他們都沒有殺害蔡邕。楊球仍不甘心,又用金錢收買管轄蔡邕的地方官吏,想借他們的手加害蔡邕。而這個地方官也是一位正直的士人,他不但沒有接照楊球的要求去做,反而將楊球要加害於蔡邕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蔡邕,要蔡邕加以提防。正因為有這些好心人的暗中保護,蔡邕纔在流放期間,沒有遭到暗算,終於脫離了危險。可以看出,蔡邕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對於蔡邕的地位,更多的從文學和書法角度來談。因為三國歷史特殊的政治與軍事大環境,後世人們更多的看到的是如同曹操,劉備,孫權等一系列政治鐵腕人物。對於蔡邕,個人簡介這裡不在贅述,相信瞭解的朋友可以百度。僅對三國時期蔡邕的文學地位做個人意見,蔡邕的飛白體和音律方面的造詣使得他三國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