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玄(369——404),字敬道,一名灵宝,桓温子。据载,桓温的妻子月夜独坐,看见流星坠入铜盆水中,如火珠而有光,乃以瓢接取吞之,遂有孕桓玄。生桓玄时,「有光照室,占者奇之,取名灵宝」。据说保姆抱著桓玄去见桓温,需两人轮流抱他才堪其重量。桓玄长大后「风流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恃才自傲,朝廷「疑而不用」。后来出补太守一职,发出「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的叹息,郁郁不得志,于是辞官闲居。

隆安元年(397),南兖州刺史王恭遣使与荆州刺史殷仲堪谋讨王国宝,桓玄欲借机发展势力,便力劝殷仲堪起兵。在朝执政的司马道子被迫斩王国宝,于是王恭,殷仲堪罢兵。桓玄因此得官,督交,广二州,桓玄受命而不行。

次年,王恭与庾楷再度举兵,攻王国宝之弟江州刺史王愉。桓玄与殷仲堪,杨佺期皆起兵助王恭。杨佺期率舟师为前锋,桓玄次之,殷仲堪继后,顺流东下。桓玄俘获王愉,大破官军,与杨佺期进逼京都。此时王恭部将刘牢之被司马元显收买,率兵倒戈,王恭被杀,桓玄等仓皇回军。司马道子以殷仲堪为广州刺史,桓玄为江州刺史,杨佺期为雍州刺史,企图利用桓,杨对付殷仲堪,结果三人皆不受命,反而共相盟约,以桓玄为盟主。司马道子只得妥协,桓玄始得志。

桓玄把原属杨佺期统领的四个郡划为自己统辖。殷仲堪害怕桓玄势力无法控制,与杨佺期结姻亲以对抗桓玄。后来桓玄乘荆州大水,殷仲堪抚赈百姓,仓廪空竭之机,袭杀殷仲堪和杨佺期,平定荆雍,尽占上游之地,都督荆,梁,江,宁,益,秦,雍,襄八州军事,任江州,荆州刺史,以兄桓伟为雍州刺史,侄桓振为淮南太守,其余腹心,皆得树用。桓玄自谓有晋国三分之二,势力日益膨胀,遂有代晋自立之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