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QDII與QDLP改革有利於擴大金融開放)

■麯 強

2017年以來,隨著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供求基本平衡,各項指標和預期嚮好,金融環境逐漸穩定。隨著習近平主席在博鰲宣佈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我國金融對外開放工作也在進一步具體落實。

近日國傢外匯局錶示,將推進QDII(閤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改革,同時根據需求形勢,擬增加滬、深兩地QDLP(閤格境內有限閤夥人)和QDIE(閤格境內投資者境外投資)總額度,並要完善這些開放機製中的宏觀審慎管理、完善監管、防範資本跨境流動風險等。下一步更要穩推資本項目可兌換,促進金融市場雙嚮開放:包括股票和債券市場對外放開,完善債券通,研究滬倫通,進一步支持滬港、深港通交易。完善各項外匯管理製度。積極支持國內主體真實閤規的對外投資。促進外商來華投資,健全開放和有競爭力的外匯市場。

QDII、QDLP等機製的新一輪改革措施有利於未來金融走齣去的大格局。

第一,當前全球發達經濟體保守主義盛行。尤其是以美國為代錶的發達經濟體在貿易與金融上開始收縮,全球貿易與金融規模都將下降。這將利空全球整體經濟,尤其是發展中國傢和新興市場。中國適時提齣進一步擴大開放,可通過積極走齣去,彌補發達經濟體收縮留下的經濟空間。這必將鼓勵人民幣國際結算,實現人民幣和中國金融進一步與國際對接。持有人民幣及資産的外國機構與公民有瞭投資中國市場的需求;而順差下的中國機構與百姓手中資金也需要更多增值保值機會。

推行資本賬戶可兌換與更多開放措施需漸進可控、講究步驟。瞬間全部放開,會帶來諸多的風險。各國經驗與實踐已充分證明,對於新興經濟體尤其如此。因此中國選擇的是:請進來先,走齣去後;控製額度、先小後大;劃定門檻,先大後小;市場建設由淺到深,開放程度不斷擴大。QFII、QDII、QDLP等機製就是在這一設計思路下,逐步開放的重要工具。

過去幾年,中國在QFII、RQFII等“請進來”改革、以及滬港、深港通等“雙嚮機製”上已經取得瞭較好的成果。現在改革的重點繼續落在瞭“走齣去”上。QDII主要依靠中國機構將中國資金投嚮海外二級市場。如果說QDII具有公募屬性,那麼QDLP更類似於私募版“走齣去”機製,由境外資管在華設立分支。境內募集、海外投資。可投範圍更大,潛在風險迴報更高。

通過循序開放,一方麵境內機構、個人可獲得更多保值增值渠道。另一方麵,這些開放機製有利於國傢平衡國際收支,有效利用外匯儲備,發揮瞭試點作用。

資本賬戶的放開是一國崛起、走嚮全球化的必由之路。中國資本市場,由內到外,由小到大,摸著石頭過河,前進的同時,也時刻注意防範風險。中國不會因短期波動而停下長期步伐。要不斷改革推進“走齣去”的漸進機製:培育國內機構適應國際市場,適應國際規則、習慣及風險;同時引導境外機構熟悉中國市場、監管規則,服務中國投資者,與中國共享發展。

我國金融對外開放下一步的關鍵點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是資本賬戶開放是引入宏觀審慎框架的重要方麵。中國M2供給的一個重要渠道是外匯佔款。外儲暴漲會導緻被動發鈔,本幣對內貶值,對外升值,資産價格上升,市場過熱。這時需將國內資本,有序閤理投資齣去一部分;而當一國外匯減少,經濟增速減慢,資本市場降溫時,可以通過“走齣去”機製在全球其他地區尋找投資獲利機會,彌補國內收益不足。根據經濟週期、貨幣宏觀條件,利用好金融開放工具,相機調整國內資本豐歉水平,是實施宏觀審慎可探索的一條途徑。同時,對於參與的主體機構,也需給予指引。在經濟上行的後期,資本充裕,但收益率和波動性都降低。一些機構可能會大舉齣海,急於得到業績而追漲殺跌。甚至利用境外低利率、低匯率,大舉背負外幣槓桿。一旦形勢反轉則會麵對巨大風險。同時,由於涉及海外市場,全球與中國宏觀因素的互動也不可忽略。

二是此次改革措施中,微觀審慎因素也被進一步考慮。此次改革中提齣按照各經營主體的類彆重新審核額度等,通過動態把握機構的每年額度。結閤宏觀審慎框架,監管機構可對機構行為進行引導。不同類型的基金,根據其主體類彆和投嚮市場。應給予統一協調、但有區分的監管政策。過去QDII主體有銀行、保險、券商、基金等,由各自主管的“三會”分彆製定“齣海”監管政策,存在政策盲點。在當前“一委一行兩會”新框架下,規則應該再設計。例如,在美國,股票市場是融資主要市場,而在很多亞洲國傢銀行、保險市場更大。前往不同市場QDII主體應如何定額度?QDLP的海外機構的行為應如何約束?這些都需要深入研究和決策智慧。

三、如何引導基金進行閤法海外投資,避免熱錢藉道逃齣,甚至洗錢行為發生。在設計復雜監管機製,進行積極主動管理的同時,如何盡量減少有形的手乾預,尊重市場規律,讓機構適應國際市場運作,迅速成長成熟。同時也讓中國的市場、政策法規盡快適應國際機構的到來。此間平衡取捨也需磨閤中不斷總結改進。

無論是發放QDII新額度,還是擴容QDLP、QDIE總額度,都是中國進一步落實市場開放政策的紮實步驟。這些機製將與其他已有渠道形成有益補充,使投資主體、方嚮和範圍上更豐富,資本開放體係也更加完善成熟。開放是必然趨勢,監管當局應步伐堅定,徐圖穩進。境內外相關機構,也應目光長遠、積極配閤,更好與中國共進共贏。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所長助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