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ILE

生活不像想象得那麼好

生活不像想象得那麼糟

你在重慶呆多久了?

三年、三天、三十年?

覺得自己是重慶通的,請往下看。

如果在解放碑還要迷路的,更要往下看。

關於重慶的這些冷知識

你知道多少?

重慶冷知識,你知多少?

1

重慶有個日本園林

沒錯,在重慶有一個十分地道的日本園林叫“廣島園”,地點就位於渝中區的鵝嶺公園內,這是廣島市送給重慶的禮物。

廣島園內非常精緻,幾乎濃縮了日本園林的所有特點。

2

四公里路名的來源

四公里五公里的來源是中緬公路,這條路是抗戰時期的物資大通道。“還有好久到重慶?”“五公里了!”就這樣子被喊出來的。海棠溪爲1公里,以此類推,記爲四公里、五公里……九公里是個軍火庫。

3

重慶有個小面協會

重慶人對小面的熱愛可能外地人很難想象,重慶還有自己的小面協會。第一次聽到這個協會,想到了中華小當家。

4

解放碑上的鐘,是勞力士送的

現在解放碑上的鐘是2007年“勞力士”捐贈的,這也是重慶在公共場合首次使用進口鐘表。

2007年,“勞力士”捐出一套時鐘

直到2018年2月,再換新鍾

新舊更替的四面鐘

用時間訴說着解放碑的變化

不變的,是重慶人對鐘聲響起的那種情懷

5

天坑地縫指的是奉節的小寨天坑

說到天坑地縫,很多小夥伴就會以爲是武隆的天生三礄和龍水峽地縫,其實並不是。天坑地縫指的是位於奉節的小寨天坑。

是天生三“礄(qiáo)”,不是天生三“橋”,武隆著名景區天生三礄的“礄”字,並不是橋樑的“橋”。很多朋友以爲是天生三橋。

6

重慶是西部第一個開通國際航班的城市

2000年5月8日,德國慕尼黑至重慶的首架直航班機飛抵重慶江北國際機場。這是當時西部地區第一條直達歐州的國際航線。

7

雞公煲不是重慶的

重慶雞公煲和重慶本身沒有任何關係。

重慶雞公煲是上海菜,創始人叫張重慶,所以重慶雞公煲跟重慶沒關係。

8

人民大禮堂與三峽博物館

人民大禮堂與三峽博物館,如果從空中俯瞰,正好爲“日月同輝“之意。

9

重慶的路的命名

重慶的路很多是根據連接的兩個地方的名字命名的,比如松樹橋到新牌坊的鬆牌路,松樹橋到石馬河的松石大道,大坪到黃沙溪的大黃路等等。

10

重慶有十七座老城門

重慶有十七座老城門,被稱之爲:“開九閉八”,以示"金城湯池"之意!

這十七座城門九開八閉

順應了風水九宮八卦的意思

不過因爲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重慶城市改造

這十七座城門只有部分保留了下來

開九門:朝天、千廝、臨江、通遠、南紀、儲奇、金紫、太平、東水。

閉八門:翠微、洪崖、太安、金湯、鳳凰、人和、定遠、福興。

11

重慶有上下半城之分

重慶老城沒有東西南北城或內外城之分,只有上半城和下半城。重慶山高水低,古時人們只能逐水而居,隨着生產力發展和人口增多,人們便由下往上發展,所以有了上下半城之分。

12

重慶老地名可判斷地形

叫“坡”的地方一般是斜坡,比如石板坡、九龍坡等。

叫“山”或“崗”的地方一般是山頂,比如金紫山、天台崗。

叫“巖”或“石”的地方一般是凸出來的大石頭或者亂石崗,比如鵝公巖和雞冠石。

叫“壩”的地方一般是河水衝出的平地,比如菜園壩、大石壩等。

13

珊瑚壩曾經是機場

1933年“中航”公司開闢重慶至成都航線時,因廣陽壩機場離市區太遠,往返不便,所以決定在珊瑚壩修建陸上機場,機場於1933年冬季完工,工期僅用了50天。抗戰勝利後,珊瑚壩機場的風光,不知怎麼的就香消玉殞了,但由於地勢平坦慢慢成爲我們重慶人曬太陽放風箏的必經之地。

14

重慶曾有一羣“下江人”

在老重慶,下江人是對移民重慶的原居住地在長江中下游一帶外省人的稱呼,也是對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包括原屬江蘇的上海)乃至浙江、福建各省人的統稱。

15

會仙樓是重慶第一座摩天大樓

當時對摩天大樓的定義是10層以上,當時花9毛錢,就可以坐電梯到頂樓,鳥瞰解放碑,還可以免費吃吃飲料點心。

據瞭解,會仙樓1982年竣工,連同負一層和屋頂花園,總層數15層,54米高,相當於兩座解放碑的高度,是當時重慶第一高樓。

“當時的重慶標誌建築非會仙樓莫屬,它是第一批超過解放碑的建築體,重慶人對它有太多的回憶。”渝中區退休幹部曾祥文告訴重慶晚報記者,當時到會仙樓屋頂花園觀景的市民絡繹不絕,節假日更是排起長隊。

會仙樓2009年被拆,原地修建重慶環球金融中心。339米高,是重慶目前建成投用的第一高樓。會仙樓觀景臺位於重慶環球金融中心73層和74層,遊客可在此仰望璀璨星空,感受與衆不同的奇趣。

當然,關於重慶的冷知識

還有很多很多

也歡迎各位看官踊躍留言補充~

來源/華龍網、網絡綜合

圖/網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