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同情,憤怒。大多數人看到圖片的反應大多都是上面三種情緒交織在一起。

它被媒體取名為小麻煩,是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一隻實驗動物。

最開始我是在PETA的宣傳片中看見的,B站也有這個視頻,AV號28899923。

但是當初我看這個視頻的時候,沒有同情,憤怒,憎恨。滿腦子裡面都是三個字:

為什麼?

為什麼她要帶這個金屬裝置?為什麼要用貓做實驗?為什麼這隻貓被PETA描述得這麼可憐而科研人員被描述得這麼令人厭惡?評論也是一邊倒,難道沒有一個人思考過造成這樣的原因是為什麼嗎?

直覺告訴我,這背後一定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所以我翻遍了百度,微博,知乎和國內大型視頻網站,想得到一絲線索,但最終得到的全部都是聲討與唾罵,還找到一個2013雲南衛視報告小麻煩的新聞[35],視頻中的小麻煩描述得比PATE發布的視頻還要可憐!

在PETA優酷賬號的小麻煩視頻中還得知PETA把視頻被曝光後,小麻煩所在的實驗室關閉,科研人員隱退,這使得搜索證據變得十分困難。(後面證實實驗室關閉是假的)

最後,我在wiki上的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下面找到了一條關於小麻煩的新聞報道,沿著這條新聞[1]的線索我找到了我所以想要的答案。

正文: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實驗室。

開展這個實驗的兩個主人公:

TOM YIN是一名神經學的教授,研究聲學定位,早在1973年就開始發表有關研究貓神經與聲音定位的學術性論文與學術期刊,到2015為止發布了130多篇論文,總引用次數9441次。(Tom C.T. Yin數據來源:谷歌學術網站f.glgoo.top/scholar? )

Ruth Litovsky是一名神經學,仿生學的專家,研究人工耳蝸。1988年到現在發表超過兩百篇學術論文與學術期刊,引用次數7234次。(Ruth Litovsky數據來源:谷歌學術網站f.glgoo.top/scholar? )

用貓做實驗的原因:

貓的大腦和小腦較發達,對去腦實驗和其它外科手術耐受力也強。平衡感覺,反射功能發達,瞬膜反應銳敏[11],早在20世紀80年代已經廣泛用於神經學研究與聲音定位研究。[7-9]

2015年,YIN教授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NCBI)發布的一篇名為Dynamic sound localization in cats(貓的動態聲音定位)的文章裏就解釋貓植入不鏽鋼頭柱和細線圈的原因[2]。

不鏽鋼頭柱植入是因為頭部要被固定在立方體的中心,方便記錄實驗數據,防止貓亂動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實驗對貓的視力,聽覺或耳廓運動的破壞。[3]

把線圈植入皮膚下連接眼部的原因是如果把線圈纏繞在耳廓外部的話,實驗中容易滑落,線圈鬆散可能引起噪音導致貓的不適。把線圈植入皮膚下可以穩定重複多次實驗,而且記錄會較為穩定,缺點是可能會損壞肌肉神經組織,神經支配或血液供應。[12]連接眼部是為了獲取更加精確的數據[10]。手術後的貓並沒有表現出任何不適,死後檢查線圈牢固固定在適合的位置。[12]

那小麻煩耳朵旁邊的兩個像牛角一樣的裝置是什麼呀?

答:人工耳蝸。

採訪中講到[1],2008年,YIN教授與Ruth Litovsky教授就想進一步瞭解兩個人工耳蝸是否優於一個人工耳蝸這個問題,把家貓當作了實驗對象。而且在同一年,Ruth Litovsky教授還發表了一篇討論雙側人工耳蝸植入潛在優勢的文章[4]。

兩個科學家還邀請了仿生學專家Robert K. Shepherd來指導這個實驗。

Robert K. Shepherd教授發表超過300篇學術文章,總論文引用數10301。是仿生學的權威專家,早1982年就開始研究仿生學(人工耳蝸)[5],1984年開始進行將人工耳蝸植入貓體內的實驗[6]。(Robert K. Shepherd數據來源:谷歌學術網站f.glgoo.top/scholar? )

而這項研究面對的是聾人的人工耳蝸實驗,所以貓自然要模仿聾人,所以實驗人員就把貓用藥品來進行永久性的失聰,從而達到模仿聾人的目的,但是藥物對貓的肝臟造成了損害,手後病情惡化,之後貓就被安樂死了[16]。後來實驗室也改善了鎮痛劑與藥品的劑量,改良線圈的同時提高成功率與減少破損,改變失聰的方法,以防止藥品傷害貓的腎臟。[18]

到這裡,我想大家已經明確整個實驗的目的和流程了,那到底有沒有虐貓呢?貓有沒有受到法律規定以外的不公平對待呢?

答:USDA與OLAW調查後並沒有發現違反動物福利法。屬於正規的實驗操作。

很多人可以能不服氣,唉!這明明是虐待動物啊。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講:看起來待遇很糟糕=虐待動物,但是你問他們怎麼纔不算虐待動物時,他們就會把界限定義得非常模糊。

科普時間:

其實美國農業部(USDA)是有一部非常詳細的法規(AWA)來保證實驗動物的福利,針對的動物的領域涵蓋了商業,科學研究,商業運輸與展示活動。在2018年6月29日最新修改的動物福利法條例總有264頁[13],各類動物的運輸規範,需要的空間大小,室內室外的護理等等進行了十分詳盡的標準化規定。

遵循3R原則[22]

1.在較少實驗動物數量上獲得更多可靠數據,或相同數量上獲得更多的數據。

2 .盡量減少實驗動物在實驗中的痛苦與不適,有助於實驗的準確性。

3.實驗中盡量避免使用動物或用取代的方法代替動物實驗。

2018年9月1日國內也發布了相關的動物福利法律,名為:實驗動物福利倫理審查指南[17],但是內容和國際上的動物福利法相比,很多規定的界限都比較模糊不清,所以國內還需要繼續加強規範動物福利法律,以保障實驗動物享受更好的福利待遇,給予實驗動物最大的尊重。

正文:

USDA兩次調查並沒有發現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實驗室違反動物福利法的行為。第二次檢查報告大致內容:實驗室需要加強消毒,避免感染髮生。(線圈和鋼柱是開創傷口的原因,雖然對貓進行消毒與抗生素注射[2],但無法避免一直不受感染)最後總結實驗室並沒有發現違反動物福利的行為[14]。

而實驗動物福利辦公室(OLAW)也給出了一份對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實驗室調查的最終報告[15],報告前言就已經說明瞭實驗室並沒有違反動物福利法律。而且報告中詳細回復了PETA提出了每一個問題。(沒錯,是PETA打小報告的)

OLAW還專門成立了專案調查小組,邀請該領域的專家教授[20]再一次調查處於實驗中的7隻貓的身體情況,調查結果顯示貓處於良好的臨牀狀態,無痛苦病變等不良癥狀,更有趣的是在被允許觀察一隻貓的時候,這隻貓沒有得到食物獎勵的情況下也依然執行著任務,顯然這隻貓是自願參加實驗的[24]。調查小組建議跟之前的USDA結論差不多,依然是加強消毒和控制病菌[19],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欣然接受了USDA與OLAW的提議[21]。

在實驗室調查過程期間,NIDCD(國家耳聾及其他交流障礙研究所)的首席行政官,暫時停止了對YIN教授對貓研究的資金資助,並且規定禁止電子儀器植入到動物身上[20]。後來因為實驗室符合要求並虛心接受建議而又重新開放允許繼續對貓進行類似的研究實驗。[21]

PETA發布了兩個關於小麻煩的視頻,內容都有所差異。以下是兩個視頻的主要內容分析和差異的說明。B站版本[26] 優酷版本[25].

B站版本有但是優酷源沒有的片段:PETA視頻說實驗室關閉只是一個謊言,只是調查期間的暫時性的關閉而已。(上文已說明暫停原因了)

B站視頻源

在優酷版本的視頻中[25],PETA聲稱:「小麻煩在手術中運輸麻醉藥的面罩脫落,而且實驗人員還沒有發現,實驗人員還在切開頭骨時,小麻煩就開始蘇醒了。」好可怕哦~真是嚇skr個人了。

然而在OLAW調查報告的獸醫護理記錄中,卻是另一個版本:「在一次手術中,將貓插管並麻醉;氣管插管完成,動物重新定位期間插管從麻醉機脫離,導致麻醉深度減輕;重新連接管子,從而恢復深度麻醉;對貓沒有什麼負面影響,它恢復得很好;根據規定,獸醫人員重新接受了培訓。」[23]

優酷視頻源
優酷視頻源

B站的小麻煩版本中,除了上述麻醉事件刪減外,還有把一段「實驗人員編造藉口,每年進行殘酷實驗虐待30隻貓能夠幫助他們保持良好研究發表記錄,以確保資金來源不中斷」的部分進行了刪減,但是這句話是在哪篇報告裏出現,我找了快一個星期的資料了,還是找不到,希望有能力的同學幫我找一找這段話出處是在哪裡。

優酷視頻源

優酷源視頻聲稱「小麻煩受的苦沒有促成任何科學論文,任何醫學或科學刊物中發表」

B站版本更加直接了「未帶來任何有意義的科學進步」「應該呆在溫暖的家,而不是在這些無用的實驗中被折磨與殺害」

B站視頻源

B站視頻源
B站視頻源
優酷視頻源

2008年,小麻煩開始進行人工耳蝸植入實驗[16]。從那時候開始到現在,單單TOM YIN教授就發表了19篇學術文章,被引用192次[27-29]。就足以打破這個謊言了。而且從這些實驗動物得出來的實驗結論,對於聾人的治療和人工仿生學,神經學研究等等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不能因為它不能直接有益於人類而去否定研究結論的潛在價值與意義。

優酷源的視頻有較多實驗貓的腦補解剖圖,而B站版本則和諧了這些照片。解剖實驗動物是個非常極其常規的基本操作,不做過多的解釋。

有興趣的可以去優酷看一看另外一個版本的視頻。

個人看法:

僅僅針對小麻煩事件,PETA其他行為不做評價。(文章主題就是小麻煩鴨~不能偏題!)

從這件小麻煩這件事情來看,PETA-動物保護組織,竟然用這些以偏概全的方法,故意抹黑科研人員的實驗成果來達到「保護動物」的目的,實在是讓人感到失望。更讓我感到困惑的是事情已經發生這麼多年了,但是在國內小麻煩的新聞內容基本沒有變過,一直都是通過可憐來激發大家的同情心和保護欲,沒有一個人為小麻煩的事情進行詳細的調查,任由PETA把這些不實的消息帶進國內進行推廣宣傳,評論裏全都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咒罵和怨恨交織在一起,就是沒有一個人肯去了解這件事背後的真相。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我們又不得不承認PETA的確促進了動物保護,3R原則等實驗動物福利立法[22]與體外實驗組織(例如:CAAT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心替代動物實驗)的發展,我們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全部人,任何只偏向一邊的想法我都不提倡,只是不希望大家用這種極端的行為去保護動物。(理性對待,理性對待,理性對待)

對於動物實驗我們又愛又狠。

動物代替了人類,去實現一個又一個的醫學奇蹟,幫我們承受了不必要的痛苦,去接受一個一個它們一生之中都不應該接受實驗,胎牛血清的製作過程十分讓人「痛心」,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搜一下。以前我們沒有選擇,但是現在我們可以找到胎牛血清的替代物:Platelet lysate[30]或無血清培養等等,無血清培養還指出很多優於胎牛血清的優點[31],雖然現階段還沒有到完全取代地步,但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找到完全取代胎牛血清的方法。

動物實驗確實很笨,但是我們別無選擇。

怪就怪我們人類科學現階段不能體外培育出一個完整的人類器官,更不用提製作出一個完美的無意識仿生人供我們做實驗了。而且很多藥物在體外實驗時是有效的,但是體內證實是無效的[32],因為我們沒有完全解析透生物體內的所有反應。但是起碼體外實驗給了我們更多選擇的空間,而不僅限於動物實驗。就在2018年10月15日由ESTIV,CAAT-EU,GT主辦,在德國柏林舉行的第二十次體外毒理大會上,就展示了許多體外實驗的優勢與成果(有中國參加哦~)。[33]在全世界科學家的努力下,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更加準確安全而有效的體外實驗能夠代替動物實驗。

在CAAT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動物實驗替代中心,每年都會頒發人文科學獎給的年輕科學家,以表彰和鼓勵專註於取代動物實驗的研究人員。2018年的獎項將提供高達9,000美元的獎金,以表彰一位年輕科學家的工作,或者可以在兩位或更多年輕科學家之間分享。不知道是巧合還是緣分,2017的獲獎者正是來自小麻煩的母校: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34]

現階段雖然我們無法讓體外實驗完全代替動物實驗,但每個科研人員都應該嚴格遵守3R原則,儘可能減少動物的不適,加強實驗動物的福利同時也是對實驗動物的一種尊重。畢竟沒有它們,就沒有現代醫學的發展成果,這條道路是踏著無數實驗動物的屍體走出來的。

喫瓜羣眾只需要理性對待動物實驗,不盲目跟風,理解科研人員的苦衷,尊重每一隻因實驗而去世的動物就是對保護實驗動物最好的支持。

其實有人想通過將實驗動物的實驗透明化從而減少對實驗動物的誤解,但是其實效果並不大,在面對死去的實驗動物的時候,沒人會覺得這是一種安逸和舒適。只會產生更加強烈的保護慾望而去抵制實驗護動物。

想用死刑犯人做實驗嗎?不不不,你可能連一隻實驗用的小白鼠的標準都達不到,太髒了。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在2011年10月1日發布的實驗動物環境及設施的法案[36]裏詳細地描述了生產實驗動物的嚴格標準,保證實驗動物符合實驗清潔度。況且還有倫理道德問題······

想以身作則,臨牀試藥可以去了解一下哦!(笑)

以下是挖到的礦:

1. Peek, Jenny (9 January 2014). "How UW-Madison lab cats became the symbols for PETAs campaign against animal research"[Z]. Isthmus. Retrieved 3 September 2015.

2. Ruhland JL& Jones AE&Yin TC(2015).Dynamic sound localization in cats.J Neurophysiol. 2015 Aug; 114(2): 958–968.

3. Behavioral studies of sound localization in the cat. Populin LC, Yin TC J Neurosci. 1998 Mar 15; 18(6):2147-60.

4. R Litovsky.Potential advantages from bilateral cochlear implants Cochlear AG 32817, 1-5.

5. RK Shepherd, GM Clark, RC Black, JF Patrick.Chron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auditory nerve in cats.Scientific publications, vol. 2, 1978-1983, no. 124.

6. RK Shepherd, RL Webb, GM Clark, BC Pyman, MS Hirshorn, MT Murray, ME Houghton.Implanted material tolerance studies for a multiple-channel cochlear prosthesis.Acta Oto-Laryngologica 98 (sup411), 71-81.

7. Phillips DP, Brugge JF (1985) Progress in neurophysiology of sound localization. Annu Rev Psychol36:245–274.

8. Irvine DRF (1986) The auditory brainstem: a review of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uditory brainstem processing mechanisms. (Springer, Berlin).

9. Yin TCT, Joris PX, Smith PH, Chan JCK(1997) 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coding of interaural time differences. in Binaural and spatial hearing in real and virtual environments, eds Gilkey R, AndersonT (Erlbaum, New York), pp 427–445.

10. Judge SJ, Richmond BJ, Chu FC (1980) Implantation of magnetic search coils for measurement of eye position: an improved method. Vision Res 20:535–538.

11. 王倜仁.實驗動物科學.zysj.com.cn/lilunshuji/.

12. Pinna movements of the cat during sound localization. Populin LC, Yin TC J Neurosci. 1998 Jun 1; 18(11):4233-43.

13.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Animal Welfare Act and Regulations [Blue Book]..APHIS 41-35-076

14.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Animal an Plant Health Inspection Service.Inspection Report.2013.Feb.35-R-0001.

15. Office of Laboratory Animal Welfare[R].Report on Investigation of Allegations of Noncompliance with the Public Health Service Policy on Humane Care and Use of laboratory Animals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2013.

16. Office of Laboratory Animal Welfare[R].Report on Investigation of Allegations of Noncompliance with the Public Health Service Policy on Humane Care and Use of laboratory Animals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2013:8-8.

17.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實驗動物福利倫理審查指南.[Z].2018-09-01.

18. Office of Laboratory Animal Welfare[R].Report on Investigation of Allegations of Noncompliance with the Public Health Service Policy on Humane Care and Use of laboratory Animals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2013:8-9.

19. Office of Laboratory Animal Welfare[R].Report on Investigation of Allegations of Noncompliance with the Public Health Service Policy on Humane Care and Use of laboratory Animals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2013:9-10.

20. Office of Laboratory Animal Welfare[R].Report on Investigation of Allegations of Noncompliance with the Public Health Service Policy on Humane Care and Use of laboratory Animals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2013:9-9.

21. Office of Laboratory Animal Welfare[R].Report on Investigation of Allegations of Noncompliance with the Public Health Service Policy on Humane Care and Use of laboratory Animals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2013:11-11.

22. Russell, W.M.S. and Burch, R.L.(1959). The Principles of Humane Experimental Technique, Methuen, London.

23. Office of Laboratory Animal Welfare[R].Report on Investigation of Allegations of Noncompliance with the Public Health Service Policy on Humane Care and Use of laboratory Animals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2013:7-7.

24. Office of Laboratory Animal Welfare[R].Report on Investigation of Allegations of Noncompliance with the Public Health Service Policy on Humane Care and Use of laboratory Animals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2013:3-3.

25. v.youku.com/v_show/id_X

備用連接:v.youku.com/v_show/id_X

26. bilibili.com/video/AV28

備用連接:pan.baidu.com/s/1kzs82c

27.JM Moore, DJ Tollin, TCT Yin.Can measures of sound localization acuity be related to the precision of absolute location estimates.Hearing research 238 (1-2), 94-109.

28.Shotaro Karino, Philip H Smith, Tom CT Yin, Philip X Joris.Axonal branching patterns as sources of delay in the mammalian auditory brainstem: a re-examination.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1 (8), 3016-3031.

29.Y Gai, JL Ruhland, TCT Yin, DJ Tollin.Behavioral and modeling studies of sound localization in cats: effects of stimulus level and duration.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110 (3), 607-620.

30. Platelet lysate consisting of a natural repair proteome supports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 proliferation and chromosomal stability. Cell Transplant Cell Transplant 2011 19;20(6):797-811. Epub 2010 Nov 19.

31.張學娟,劉高米洋,劉菊芬,宋乙甲,林慶鏗,白盈盈,潘興華.無血清和有血清培養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的對比[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8,22(13):2020-2026.

32.De Clercq E (October 2005). "Recent highligh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tiviral drugs". Curr. Opin. Microbiol. 8(5): 552–60.

33. ESTIV,CAAT-EU,GT.20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n Vitro Toxicology(ESTIV2018)New approach methodologies for in vitro toxicology applications.2018-10-15.

34. caat.jhsph.edu/humanesc

35.v.youku.com/v_show/id_X.

36.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實驗動物環境及設施.[Z].2011-10-01.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