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初冬的一個上午,長沙市育才中學的考場裏靜悄悄的,中間的課桌邊並排坐著一對青年,稍高的一個叫陳賡【人稱風流大將】,略矮的一個叫宋希濂【人稱鷹犬將軍】,他們的相識是在這一年的夏天。宋希濂暑假過完回長沙,在路上遇見一個年輕人。

通過交談,宋希濂知道他叫陳賡,長自己三歲,在嶽鄉中學讀書,兩個小夥子十分投機,一見如故。他倆這次巧遇,都是耳聞孫中山先生派人來長沙招考一批有志青年到廣州接受軍事訓練的消息,特意來報考的。考場相遇,使二人友誼增進不少。6天後發榜,他倆同時被錄取。

1924年,宋希濂陳賡和其他考入陸軍講武堂的湖南考生一道,輾轉來到廣州,大多數人進了程潛開辦的講武學堂。陳賡和宋希濂比較機靈,一次在廣州大街上閑逛,看到了陸軍軍官學校招生,才改變了他們以後的命運。

看到陸軍軍官學校的招生簡章後,陳賡欣喜若狂,對宋希濂說:「這纔是孫先生的學校,咱們快去報名吧!」

宋希濂畢竟纔有17歲,雖然高興,卻有些猶豫,問道:「那陸軍講武堂怎麼辦?」

「管它呢,考完再說!」

「可招生簡章上說要18歲。」

「你多大?」

「剛滿17。」

「滿17就是18了,我21歲,還能借你兩歲,走!」

這哥哥真是當到家了,歲數都能借!但正是陳賡的這幾句無釐頭,為蔣介石賺得一位橫掃千軍的「鷹犬將軍」!

進入黃埔後,陳賡編在三隊,宋希濂編在十隊,一來二去,陳賡將宋希濂拉到了中國共產黨的旗下。中山艦事件之後,宋希濂與黨失去聯繫,最後脫離中國共產黨。

西安事變後,國共第二次合作,陳賡與宋希濂在西安有過一次見面。那次兩人共同赴宴,陳賡來了一個絕對有後現代風格的裝扮,看上身像學者,從下身看,是老農,赤著腳。周恩來笑著說:「十年前你們都是北伐軍的營長,現在一個是紅軍師長,一個是國軍師長,官階一樣,派頭是大不一樣。真是小米加步槍與飛機加大炮,一土一洋。」

「哪裡,哪裡,」宋希濂不好意思起來,「比別人我也不輕易甘拜下風,但陳賡兄是我的同鄉兼學長,我不敢這樣狂妄。」這以後不久,陳賡奔赴華北抗日前線,宋希濂投入「八一三」淞滬血戰。兩人互道珍重,相約再見。

世事難料,再見之時,已是天上地下。

1949年宋希濂兵敗被俘,關押在西南公安部第2看守所。年底,陳賡從雲南跑到重慶,專門看望關押在那的國民黨高級戰俘同學,除了宋希濂,還有鍾彬。在與宋希濂的交談中,陳賡並無半點責怪之詞,高度讚揚了宋在抗戰中的英勇表現,並囑咐宋多讀些書,準備再為祖國和人民做出貢獻,最後,特地交待給這些高級俘虜喫小竈,在生活上要關心照顧。

送走陳賡,宋希濂幽幽地對鍾彬說:真沒想到,他又給我領了一條路。

1959年,最高人民法院宣佈特赦令,宋希濂作為第一批戰犯被釋放了。在出獄那天,陳賡專程到監獄去接宋希濂,宋希濂見到陳賡後激動不已,陳賡安慰說:「兩軍相爭,各為其主嘛。我黨政策歷來是既往不究,只要改悔認錯,任何人都可以得到寬大。」宋希濂為陳賡對他的關心和鼓勵激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1961年。陳賡大將不幸因病逝世。宋希濂默默地站在陳賡遺體旁,禁不住老淚縱橫。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