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何利權實習生尤倩倩

西安近日組織40多家重點單位進京引才,推出“面向全國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可在線落戶”的新舉措,單日落戶最高人數達到8050人,一時風頭無兩。

不僅僅是西安,南京、武漢、成都、鄭州等地不甘示弱,放寬大學生落戶限制甚至接近“零門檻”,發放就業、創業補貼,給予項目資助,租房、購房打折……各個城市迫不及待地將繡球拋向“人才”。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也加入“戰局”,近日紛紛出臺政策瞄準高端人才引進。

西安颳起“落戶”風暴

網上流傳着一個“段子”:去西安走親戚,警察問:“你是西安人嗎?” 答:“不是,我來走親戚的。” 警察:“帶回派出所,符合親友投靠落戶條件。”去西安火車站轉車,警察問:“你什麼學歷?” “本科。”“帶回派出所,辦學歷落戶,火車票錢報銷。”

雖顯“誇張”,但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安在“人才搶奪”上的急迫心態。回顧過去一年來西安推出的“攬才”政策,籌碼在不停加大:

2017年3月1日起,西安號稱出臺了“史上最寬鬆戶籍政策”,新政具體概括爲“三放四降”,放開普通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的落戶限制、放寬設立單位集體戶口條件、放寬對“用人單位”的概念界定,降低技能人才落戶條件、降低投資納稅落戶條件、降低買房入戶條件、降低長期在西安市區就業並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人員的社保繳費年限;

2017年6月中旬,西安進一步放寬部分戶籍准入條件,將本科以上學歷落戶年齡放寬至45歲,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不設年齡限制;

2018年1月,西安公佈戶籍新政2.0版本,繼續簡化程序與所需材料成爲重點。將學歷落戶、人才落戶的審批權、制證權下放到第一線,所有個人落戶申請均可在戶籍窗口進行“一站式”辦理,當場辦結。2月新增隨遷政策,未來可一人落戶、直系親屬舉家隨遷;

3月22日,西安組織40多家重點單位進京引進西安本地急需的高端人才,22日當天,西安公安推出“面向全國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可在線落戶大西安”的新舉措,這被稱爲“三放四降”後的第四次升級。

上述落戶政策效果顯著。據西安公安數據公佈,截至3月25日凌晨,西安市3天共遷入落戶人口15552人,單日落戶最高人數達到8050人,創造記錄。當地媒體報道稱,2018年截至目前,西安遷入人口已達到21萬,該數據幾乎相當於2017年全年落戶的總量。

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陳誠(化名)3月27日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最初知道西安落戶條件放寬是學校食堂前所掛的宣傳橫幅:“落戶大西安,派出所幫您!西安市xxx派出所宣”。“後來知道大學生憑身份證和學生證可以落戶西安。”該學生稱,這可能會影響自己未來就業地點的選擇,但不是決定因素。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副主任尤吳晶同一天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也表示,西安近一年來加大力度吸引本地高校畢業生留下就業、創業,已在該校做了多次落戶政策宣講,並有公安部門在雙選會上直接“擺攤”受理落戶事宜。據其介紹,該省人社廳去年年底曾專門召集在陝各大高校商討鼓勵畢業生留西安就業、創業事宜。

“不僅針對應屆畢業生,在校學生憑身份證、學生證也可以申請落戶,辦結時間很快。” 尤吳晶告訴澎湃新聞,這些便利政策對很多學生尤其是西北地區非西安籍學生來說具有較大吸引力。

復旦大學一名陝西籍研究生27日告訴澎湃新聞,西安作爲國家中心城市,通過大學生落戶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對很多大學生來說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畢業的話,我應該會回西安工作。”

陳誠則認爲,西北發展急需人才是事實,但能不能招到人才、能不能留住人才還得看西安市自身的努力,“比如在住房、醫療、工作環境薪資方面、就業前景加大改善力度。”

二線城市人才爭奪加碼升級

不僅僅是西安,越來越多的城市正在捲入眼下這輪人才爭奪戰。武漢、成都、長沙、鄭州、杭州、青島、廈門、福州……一個又一個城市放出“引才大招”, “硝煙”瀰漫。

2017年7月19日,成都放出大招——“憑畢業證即可落戶”。當天下午,成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才辦主任彭崇實在新聞發佈會上正式對外發布了《成都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宣佈從20日起,本科及以上學歷的青年人才,憑畢業證來蓉即可申請辦理落戶手續。

稍早於此公佈的成都“產業新政”規定,要加大人才公寓和租賃住房建設力度,對急缺緊缺人才提供公寓,確保各類人才“住得上房”,在租住人才公寓滿5年後,還可低價購買。據央廣網報道,成都市副市長劉玉泉稱:“我們明確了未來五年規劃建設35萬套人才公寓的目標,努力讓廣大‘蓉漂’住得上房,安得了家,扎得下根。”

除了放寬落戶限制、給予住房保障,成都還對畢業5年內在蓉創業的大學生,給予最高50萬元、最長3年貸款期限和全額貼息支持。戶口、房子和資金補助,一套組合拳下來,成都在人才爭奪戰中出盡風頭。據四川新聞網報道,成都出臺人才新政後,吸引13萬餘名本科以上人才來蓉落戶發展。

武漢市市長萬勇近日做客央視財經《對話》欄目時談及武漢“突飛猛進”的人才引進速度時稱,過去一般少的時候只有幾萬大學畢業生留在武漢,多的時候也才十萬多一點。2017年,武漢市委市政府提出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經過調查,發現年輕人最爲關注三個問題:首先是收入,其次是住房,最後是落戶。

“爲了解決收入問題,我們研究制定了大學畢業生最低年薪指導標準。爲了解決住房問題,我們研究出臺政策,大學生可以低於市場價20%的價格買到安居房、租到租賃房。大學畢業生落戶,我們是零門檻,只要憑畢業證就可以落戶,本科生和大專生是40歲以下,碩士生和博士生不受年齡限制。”萬勇稱。

除了規定“40歲以下本科生可直接落戶”,南京直接開啓了“塞錢”模式。

據當地媒體報道,3月6日,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稱,凡外地高校本科以上應屆畢業生來南京參加面試的,政府將發放每人一次性補貼1000元。近日,南京再發政策“紅包”:特殊人才薪酬不受工資總額限制。

另外,杭州、廈門、鄭州等城市均有力度不一的“人才新政”出臺。

梳理上述城市人才政策可知,放寬落戶限制、解決畢業生住房問題以及給予高層次人才高額租房及購房補貼等均是常規動作。各個城市之間在“人才戰”中也不乏新招。據《都市快報》2018年2月底報道,成都吸引人才的廣告做到了杭州地鐵站。有當地網友調侃,這是“赤裸裸地搶人”。

作爲高校就業服務一線工作人員,尤吳晶更能夠深刻感受到各大城市“人才爭奪”的激烈。據其向澎湃新聞介紹,這兩年來,除了西安,成都、重慶、武漢、鄭州等地政府部門及企業也會組團前來攬才。“往年更多是東部城市來招人,現在中西部城市也在發力。”尤吳晶稱,目前來看,各大城市在高校的爭搶仍算“良性”,“都是爲了學生好”。

一線城市也加入戰局

以往相對淡定的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也紛紛升級人才引進政策。

2月28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佈了《北京市引進人才管理辦法(試行)》,稱要建立優秀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對“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等高層次人才羣體加速辦理引進手續,並加強引進人才落戶保障。

較爲特別的是放寬年齡限制。上述辦法規定,在年齡上,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這“三城一區”引進的,可放寬至50週歲,個人能力、業績和貢獻特別突出的可進一步放寬年齡限制。另外,引進人才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隨調隨遷。

3月26日,上海出臺《上海加快實施人才高峯工程行動方案》,在七方面取得制度性突破,提出高峯人才及其家屬、核心團隊成員及其家屬可以直接辦理本市戶,並在租房、購房、經費保障、養老及醫療保險等方面予以支持。

“上海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當天下午,上海市人才工作大會上,市委書記李強用一系列表態強調抓人才的重要性和緊迫感,如“抓人才是上海構築戰略優勢、打造戰略品牌、實現戰略目標的第一選擇和最優路徑”,“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認識人才的極端重要性”,“人才是決定性因素,當前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渴求人才,特別是卓越人才”。爲此,他要求必須有引才聚才的強烈危機感和緊迫感,推出“動真格”的舉措,進行大刀闊斧的人才政策改革,“破除一切不利於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性障礙”,“讓上海成爲天下英才最嚮往的地方之一”。

不過,與當前多數城市重點吸納大學生畢業生的引才政策不同,北京、上海突出的是對高端人才的引進。

據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統計,截至目前,該校今年簽約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應屆本科生約佔總數48.27%,西安爲9.73%,武漢、重慶、成都僅佔3.94%。簽約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應屆研究生佔總數38.74%,西安26.13%,武漢重慶成都5.67%。

尤吳晶稱,因往年沒有統計相關數據,無法比較留西安畢業生比例是否較大增加,但就已有數據來看,一線城市仍是大部分畢業生首選。在他看來,該校主要培養信息與電子科技人才,在城市選擇上首先考慮相關產業更爲發達的一線城市並不意外。

“據我研究,對於發揮人才集聚的效應,中國的一線城市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此前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稱,在人才吸引力上,現在所謂的“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和北上廣深相比,在目前的經濟階段裏面,並無“太大優勢”。

“因爲一線城市的人才和產業基礎實在太強了,其他城市只是找了幾個新的經濟增長點。”陸銘認爲,也正是因爲這點,衆多新興城市想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勝出”,政府部門需要“頭腦清楚”,找到屬於自身的長期的比較優勢。

尤吳晶也“能夠明顯感受到當地政府的誠意”——近一年來,西安不僅鼓勵大型企業走進校園招聘畢業生,並加強招商引資力度,吸引了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公司項目“落戶”西安。

“這些企業的到來能爲學生留在西安工作提供平臺和機會。”尤吳晶告訴澎湃新聞,“今年一個感受是,越來越多的學生會考慮留在西安。”

“很多學生在畢業後會先到一線城市打拼幾年,最終迫於高額的生活成本,仍會選擇回到西安、武漢這樣的新興城市。因此各大城市引才,不要只盯着應屆生,往屆生的迴流也是一大機遇,關鍵是能否做好平臺搭建,能爲年輕人提供不錯的機遇和回報。”尤吳晶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