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伴隨着盟軍各條戰線旗鼓並進,軸心國集團很快大勢已去。不過,瘋狂的日本人選擇了負隅頑抗,並表示堅決不投降。他們不僅在硫磺、沖繩等戰役中造成了美軍大規模的死傷,甚至還在國內大肆宣揚“一億玉碎”的終極計劃。

(負隅頑抗的日本兵)

爲了將戰爭的危害降到最低,美軍最終決定動用原子彈來結束戰爭。

1945年8月,美軍先後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兩座城市投下原子彈。其中,轟炸廣島的原子彈名爲“小男孩”,它在廣島上空550米處爆炸,爆炸瞬間造成了7萬餘人的傷亡。而轟炸長崎的原子彈名爲“胖子”,在它爆炸的瞬間,長崎市有百分之六十的建築物被毀,傷亡人數則達到了恐怖的8.6萬,幾乎佔據了長崎全市人口的四成之多。

客觀的說,原子彈的確實是一個足以毀滅人類的發明。在原子彈爆炸的瞬間,爆炸的中心風速是440米/秒,其威力相當於12級颱風的十倍,會產生100萬帕斯卡的風壓,這足以將任何生物撕成碎片。

除開風壓外,在原子彈爆炸時,爆炸中心的溫度會達到4000攝氏度。試想一下,連鋼鐵的熔點都才1500攝氏度啊。可以說,這樣的溫度,會讓人在瞬間就被汽化。

不過,最可怕的威脅,其實是放射性污染。

從日本媒體報道的情況來看,截至1950年,廣島因原子彈而引發的癌症,或其他併發症死亡的人數,達到了恐怖的20萬。而且從廣島原子彈中倖存下來的人們,其後代的畸形率,比之以往高出了數十倍之多。

(被炸後的長崎)

廣島和長崎都遭受了如此嚴重的放射性污染,這兩個城市還能住人嗎?

說來也怪,現在的廣島和長崎,不僅環境優美,鳥語花香,甚至在日本人心中,這兩座城市的宜居性,還遠遠超過了東京。

那麼,明明遭遇了原子彈的轟炸,爲何這兩座城市能迅速恢復生機呢?

實際上,原子彈爆炸所帶來的放射性污染,被日本媒體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誇張報導。

原子彈爆炸會產生放射性污染不假,但在其爆炸的48小時之後,核輻射的強度,就已經近乎消散。之所以會出現後來數十萬人身體癌變,是因爲這些人本身就受到了爆炸的衝擊,是處於輻射衝擊邊緣的倖存者。

能證明這一觀點的有力證據,就是後來進入原子彈爆炸區域的救援隊,在1950年的統計數據中,他們的患癌機率也只是略微高於正常水平,並沒有受到核輻射的太多影響。

而且,除了核輻射的持續性並不長久之外,廣島和長崎兩座城市,都是屬於季風氣候帶。持續的海風和充足的雨水,也會在短時間內將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減小。

也就是說,原子彈帶來的污染,實際上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大。

(長崎和平公園)

那麼,日本媒體爲什麼要進行誇張報導呢?

我們知道,日本在二戰中向中國以及東南亞十多個國家都發起了侵略戰爭,他們不僅造成了數千萬喪生,而且還製造了多起震驚世界的慘案,其罪行實在是罄竹難書。

日本之所以要將原子彈造成的影響放大,實際上是日本想要將自身塑造成一個受害者,讓人們將關注點從他們的罪行上移開。

時至今日,廣島和長崎的爆炸遺址都被建成了和平主題的公園,並且每年廣島長崎被轟炸的紀念日,也會舉行紀念活動,來倡導和呼籲和平。當然了,我們真心希望日本呼籲的是真正和平,真心希望可怕的戰爭,在這個世界上不會再有。

(參考資料:《廣島紀實》《太平洋戰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