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發佈

《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

要求從2019年4月1日起,

中小學、幼兒園

一般不得在校內設置小賣部、超市等食品經營場所,

確有需要設置的,應當依法取得許可,

並避免售賣高鹽、高糖及高脂食品。

那辣條、乾脆面、香菇肥牛、麥麗素、咪咪蝦條……

這屬於80後、90後的回憶殺

還好嗎?

學校的小賣部陪伴很多人度過了校園時光,成爲那段美好記憶中的一個片段,但是當越來越多的高糖高脂高鹽,甚至是垃圾食品出現的時候,對於小賣部的回憶將不再美好。

然而,更多人認爲根本問題不在於小賣部,明明是那些食品添加劑,應加強對校外小賣部的零食管理。

那麼問題來了,

什麼是高鹽、高糖及高脂食品?

快跟着福小衛來看看~

本報特邀

戴錦泉 福建省福州兒童醫院 兒保科 主治醫師

學校周邊“五毛食品”受歡迎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福州倉山區的一所小學附近,在校門口不遠處的一個文具店裏,貨架上面擺放着很多小零食。

老闆介紹說,這些零食價格在0.5元到1元不等,價格便宜但味道很好,附近的小學生都特別愛吃。

隨後記者又走訪了其他3所學校,記者發現,中小學周邊的小商店、文具店、玩具店或地攤都有出售這些單價在五毛左右的“五毛食品”,品種包括調味面製品(辣條)、豆製品、膨化食品、糖果、飲料等小食品。

這類食品口感辛辣刺激,色澤鮮豔,很受孩子們歡迎,甚至一些零食賣家也是這些“五毛食品”的擁躉。

爲了“祖國的花朵”健康成長,本報記者一行人在這幾所學校周邊,自掏腰包買了大量受歡迎的“三高”“五毛食品”,請專業醫生進行點評,給出健康提醒。

”五毛食品”對孩子的危害

根據《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指出,兒童青少年正處於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也是養成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階段,過多或不合理零食消費行爲可能增加肥胖及相關慢性病發生的風險。

“6~12歲學齡兒童階段是良好飲食行爲和生活方式形成的關鍵時期。同時,學齡兒童已經能夠接受和理解食物與健康的相關知識。因此,家長和老師應幫助這一年齡段的兒童學習營養知識,瞭解零食特點,學會挑選健康零食,減少或糾正不良的零食消費行爲,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戴錦泉說。

長期食用高鹽、高糖和高脂肪食物可增加兒童肥胖、血脂異常、糖尿病等疾病風險。

家長和老師要幫助學齡兒童,在購買零食時瞭解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標籤信息,選擇低鹽、低脂和低糖零食。

另外,學齡兒童應養成清淡口味的飲食習慣,少吃或不吃高鹽、高糖、高脂零食,這將有益於成年後的健康。

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過多飲用含糖飲料容易引起兒童偏食、能量攝入過多,增加齲齒、肥胖、脂肪肝、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飲食上如何抉擇正餐爲主,早餐合理,零食少量——

部分兒童在上午學習的後半段經常出現飢餓感,原因與早餐吃的過少、過於單一或不吃早餐有關。

因此,要保證每天吃早餐,並且要吃好、吃飽。

一天當中零食提供的總能量不要超過總能量攝入的10%。

建議選擇正餐中攝入不足的食物作爲零食,如奶及奶製品、水果、堅果。

每天吃零食的次數要少,食用量要小。

吃零食的時間與正餐最好間隔1.5~2小時。

課間適量加餐,優選水果、奶類和堅果——

學齡兒童身體代謝旺盛,爲防止學齡兒童飢餓影響學習和運動,課間可適當吃一些零食。

新鮮水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營養素

奶類食物:富含鈣、優質蛋白和B族維生素

堅果: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礦物質、蛋白質、維生素E,

以上幾類食物是學齡兒童零食的優選。

新鮮的食品含有其固有的營養成分,而加工的食物通常添加糖、鹽等調味劑,並可能損失原有的營養成分,營養價值降低。

選擇零食時,應閱讀營養標籤瞭解零食的營養特點,選擇新鮮、營養和衛生的零食。

應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零食,選擇營養豐富的零食。食用前查看食品是否過期,確保食用安全。

END

編輯:喬一

視頻:千藝、宗白、章立強

福建衛生報記者:張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