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在3月28日發佈的最新報告,2月人民幣繼續維持國際支付第五大最活躍貨幣,但份額從1月的2.15%降至1.85%,創四個月新低,這主要受春節因素影響,我們注意到,1月其份額從去年12月的2.07%升至2.15%,當時創下2016年1月以來新高。SWIFT數據還顯示,2月人民幣支付金額相比1月下降26.47%,而同期其他所有支付貨幣的結算總額則下降14.30% 。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數據表明,人民幣似乎正在動搖美元的全球貨幣地位,比如,現在,除了包括德國、法國、日本和英國等多個發達市場不斷向人民幣靠攏外,另一面,對一些產油國和原油交易者來說,也想要有選擇新的儲備貨幣或石油貨幣的需求,我們多次強調,石油美元的誕生可以說是美元與黃金分手之後,尋找的新載體,其目的是爲進一步支撐美元在全球的地位,所以,從這一點來說,石油美元是美元的載體是有一定道理的。

  近半個世紀以來,全世界的原油進出品國都在按照要買石油就需要美元這一原則進行,但現在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而最新的數據也可以看出這一趨勢將繼續。

  自從2018年3月26日,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正式開始了原油期貨業務以來,如今時隔一年時間過去後,這一新合約的成交量正在接近倫敦和紐約的競爭對手,根據ICE Futures Europe和芝商所(CME)的等數據顯示,人民幣原油合約佔到了全球同類期貨合約成交量的20%左右,並且接近倫敦近月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的成交量。

  與此同時,近年來,加入人民幣結算俱樂部的央行成員繼續增加,目前全球已有60多個國家央行或貨幣當局將人民幣列爲外匯儲備,據非官方機構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已有28個國家和地區可以使用人民幣作爲結算貨幣,此外,中國與俄羅斯、英國、日本、瑞士、巴西、韓國、巴基斯坦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截至2019年1月,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業務範圍已覆蓋162個國家和地區,同時,共有1186家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參與人民幣外匯市場交易規模1700.4億美元。

  匯豐預計,到2020年,中國對外貿易的一半可能將會以人民幣結算,人民幣在全球央行儲備資產中的佔比將有望達7%,預計2025年將進一步上升至10%。不僅與此,美國知名金融網站Zerohedge稱,人民幣或將會成爲2019年的主流避險貨幣,現在的貨幣格局是,日元維持當前地位不變,美元、歐元地位下降,而人民幣地位將大大上升。

  鑑於美國、歐洲和其它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複雜經濟環境風險,中國對投資者來說“可能是避風港”,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安德烈.奧斯特洛夫斯基也向俄衛星網表示,人民幣需要10年至15年的時間晉升爲國際頂級貨幣,並削弱美元和歐元的市場份額,奧斯特洛夫斯基認爲,現在,人民幣全球交易使用量排名相對較低的原因是,消費者和投資者還沒有習慣使用人民幣作爲國際交易貨幣。

  不過,隨着中國經濟發展和經貿關係的擴大,人民幣將找到自己的位置,比如,在東南亞地區和東南亞國家聯盟,人民幣已經找到位置,從此,中國的人民幣不但在發展中國家成爲硬通貨,也從此開始成爲西方發達國家的硬通貨。

  事實上,自從信用貨幣脫離了金本位、白銀本位,進入了紙幣時代和電子貨幣時代以來,一個發展中國家成功將自己貨幣打入世界貨幣金字塔最頂端,這還是數百年貨幣歷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而要想成爲世界性的儲備貨幣,必須要付出長期的努力才能換來的,貨幣的國際化,實際上就是國家綜合實力體現的結果,只有強者才能脫穎而出。(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