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美元化火苗不斷由石油國向全球蔓延進程中,目前已有26個國家用不同的方法在經貿中開始去美元化。其中包括中國、俄羅斯、法國、意大利、德國、印度、巴西、南非、印尼、馬來西亞、泰國、伊朗、安哥拉、委內瑞拉、伊拉克、尼日利亞、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亞美尼亞、吉爾吉斯斯坦、土耳其、卡塔爾、阿聯酋、越南、匈牙利。

  圖片來源artsy

  例如,德國和法國在去年1月就相繼宣佈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並在去年三季度宣佈將建立一個獨立於美元的全球支付系統,而意大利歐盟議員不久前則表示,需要明確掌控黃金所有權,這些都被視爲去美元化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是全球多國去美元化進程中,普遍可以採用的方法。此外,簽訂廣泛的本幣互換協議;在地區間經貿用非美元貨幣直接結算;向石油美元說不;降低美元資產投資;以及放棄錨定美元等等去美元化的方法都分別在一些國家的經貿中有所體現。

  我們知道,俄羅斯一直致力於將提出一個關於非美元貨幣的全球構想,俄羅斯在去美元化之路上也走得深遠。目前,事情又有了最新進展。據俄羅斯媒體RT3月26日報道,能源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氣)可以使俄羅斯進一步擺脫美元。

  這家能源巨頭可能成爲第一家將美元排除在外貿業務之外的俄羅斯公司。它旨在轉向俄羅斯盧布和其他國家貨幣支付能源供應。BWC中文網能源貨幣專家分析認爲,如果說,之前俄羅斯一些企業和商家在經貿過程中去美元化都是局部性質的,那麼,這家企業有可能會做到在與部分市場的經貿中完全去美元化。

  該企業副董事長安德烈·克魯格洛夫告訴記者,作爲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公司之一,我們已經向對中國市場出口天然氣的合同中,開始直接用到了盧布和人民幣作爲結算貨幣。我們同時注意到,這一經貿合作涉及的經貿額度或將是非常可觀的,據悉,俄氣計劃將在2019年12月1日通過西伯利亞管道向中國市場推出大規模天然氣供應。這一經貿合同長達30年,通過管道俄將實現每年1.3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輸出。

  俄氣首席執行官阿列克謝米勒表示,俄羅斯對中國市場的天然氣供應還不斷增加,到2035年,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量可能達到80-100億立方米。在這一趨勢下,預計到2024年中俄經貿將達到2000億美元(約1.34萬億人民幣)。

  值得注意的是,俄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安德烈·奧斯特洛夫斯基數週前也曾表示,在俄羅斯增加對華石油天然氣出口情況下,2020年前貿易額達到2000億美元完全可以實現。“在俄羅斯發展通過東西伯利亞-太平洋輸油管道的石油出口以及履行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合同情況下,這是個可以實現的指數。”顯然,俄氣公司的上述天然氣出口計劃,或將使中俄在經貿去美元化進程中,獲取的交易額度更大。這在俄媒RT看來,或是石油美元棺材即將被拔起的最後一顆釘子。

  圖片來源Economy Watch

  事實上,爲了實現更爲順暢地用人民幣和盧布進行交易,俄羅斯已佈局良久。俄羅斯稍早前將人民幣的份額增至14.7%(2017年第三季度爲1%)。人民幣儲備在俄央行中增加了約14倍。而在五年前,中俄就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在支付系統方面,俄《消息報》近期報道,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這五個金磚國家統一支付系統將名爲BRICS Pay。試點項目4月初即將在南非啓動。

  這就意味着,金磚國家之間的經貿將更爲便利地規避掉美元支付系統的風險,而直接進行交易。此外,俄央行第一副行長謝爾蓋·什韋佐夫稍早前證實,中俄印等金磚五國也將建立自己的世界貨幣實物黃金交易系統和和東方基準,從而繞開美英爲主導的黃金交易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現鈔使用上,俄羅斯也早有佈局,例如,俄羅斯亞太銀行數月前就首次成功向中國的哈爾濱銀行空運了1000萬元盧布現鈔空運至哈銀行的金庫中。這繞開了以美元爲主的國際清算體系的一次跨境現鈔交易合作。

  俄羅斯衛星通訊曾報道稱,俄羅斯和中國不可避免地將減少使用美元,向人民幣和盧布過渡。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部長馬克西姆·奧列什金也表示,“目前俄羅斯與中國雙邊貿易中本幣結算佔據一定的份額。”“比如,俄中邊境貿易,基本全部使用本幣結算,因爲這非常便利”。

  無獨有偶,歐洲知名的盛寶銀行外匯策略主管約翰哈迪曾在報告中指出,美元越來越不正常。被譽爲華爾街最有遠見的投資大師,商品大王吉姆·羅傑斯也曾指出,美元貨幣有着超級大的瑕疵。這些或許都在成爲全球加速去美元化的理由。(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