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作為人類重要的生活資料之一,是一種文化符號,更是一種文明的標誌。中國傳統服飾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個華夏民族共同創造出來的寶貴財富。服飾展現了特定歷史時期的生產力發展狀況與科技發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文化、審美情趣、宗教信仰等,服飾文化帶有很深的時代烙印。

古代帝王服飾

來自精華學校中考研究院

00:00 03:16

(點擊此處收聽人工語言▲)

作為「衣冠上國」,在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史中,中國古代帝王的服飾——天子服飾不僅展現帝王的個人形象,更是一代王朝威嚴的象徵,同時承載著厚重的傳統文化內涵。

龍袍是中國古代皇帝參加一般慶典活動時所穿的禮服,因為袍上的綉紋以龍為主,所以稱作龍袍。在中國古代,服飾的用色往往帶有特定的寓意,所以對於龍袍這種國家意義上的服飾,其色彩的選用也就更為講究。在遠古舊石器時代,紅色具有巫術的意味,夏代則崇尚黑色,周代又崇尚紅色,秦代喜歡黑色,漢代則又崇尚黃色,漢文帝劉恆穿的龍袍第一次採用黃色。此後的很長一段時期,黃色都成為最高貴的色彩,唐代更是有過禁止天子以外的人穿黃色衣服的律例,其後黃色作為皇族的專用色,一直沿用至明清。

帝王服飾從秦朝開始,逐漸成熟並且定型。秦漢帝王的服飾沿襲戰國時期的冕服,遇到吉禮都帶冕冠,它成為中國歷史上傳統帝王的典型帝服,直到明代。這種衣服為深衣制,上下連在一起,將身體包裹得很嚴實,象徵著帝王的華貴。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國家的君主,經常穿著冕服,頭戴冕冠。通天冠,是皇帝戴的一種帽子,級位僅次于冕冠,歷史上記載,帝王乘車的時候經常戴著通天冠,直到清代才廢除。

隋唐時代,南北統一,疆域遼闊,經濟發達,中外交流頻繁,服飾文化的發展也到了一個繁盛的時期。隋文帝時期厲行節儉,衣著檢朴,不注重服裝的等級尊卑。隋煬帝即位後,卻開始奢華鋪張,為了宣揚皇帝的烕嚴,恢復了秦漢章服制度。隋煬帝將日、月兩章分列在兩肩,星辰放在後背,從此「肩挑日月,背負星辰」就成為歷代皇帝冕服的既定款式。

清代皇帝服飾與歷朝歷代有很大的區別。皇帝朝服及所戴的冠,分冬夏兩種樣式。冬夏朝服區別主要在衣服的邊緣,春夏時候用緞,秋冬用珍貴皮毛來為裝飾。朝服的顏色以黃色為主,以明黃最為尊貴。朝服的紋樣主要為龍紋及十二章紋樣。

清朝皇帝的龍袍,據文獻記載,也綉有九條龍。而從正面或背面單獨看時,所看見的都是五龍,與九五之數正好相吻合,應了九五之尊的地位。另外,龍袍的下擺,排列著許多彎曲的線條,這些線條叫做水腳。水腳上面,還有許多波浪翻滾的水浪,水中立一山石,並有祥雲點綴,俗稱「海水江崖」,既表示綿延不斷的吉祥,又寓意著「一統山河」和「萬世昇平」。

最後

中考研究院

jhzhongkao

中考研究院致力於專業中考信息、備考技巧、資料下載和政策解讀的推廣傳播。成立以來已呈現上千篇乾貨知識,數百場直播,線下活動。更有聚集優秀家長、名師專家的中考交流群全面開放,深受初中小夥伴們的認可和信賴。

加入中考交流群▼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